【每日一字】强势回归啦!200期是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部编本新版教材来编写而成,可以便于指导学生,配合教材同步生字的规范书写。
《读儿歌学写字》是以一首首韵文儿歌来呈现汉字书写的指导用书。每首小儿歌里,包含着生字的“结构、笔顺、占格、压线笔、字理”,最后根据儿歌韵文的“押韵”去编写。从每一笔的占位,字的整体比例,字理来源,到最后呈现朗朗上口的韵文儿歌,可以看出都是经过反复琢磨、讨论、推敲、修改而成的。这“短小精炼、朗朗上口”的儿歌将汉字书写和笔画笔顺、间架结构等一并呈现,读者可以边读儿歌边书写。细细思量,行笔中的起承转合、轻重力度、高低呼应、穿插规避均有所得。每一首韵文儿歌力求将汉字的字形、字理准确完美展现。
19《棉花姑娘》
干
干,甲骨文(长柄树杈)(十,“又”的变形,表示抓握),表示手握树杈利器。有的甲骨文在树杈的两端各加一块尖利的石块,表示以尖硬石块加强“干”的攻击力。该字形后成为“单”。造字本义:远古时代用尖利的树杈为武器进行狩猎、格斗。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在树杈两端加“角”、,表示将兽角绑在树杈以加强攻击力。隶书误将篆文的树杈状写成
七
“七”是“切”的本字。“七”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写作“十”:一横代表全部、一切;一横加一竖,表示对全体进行切分。造字本义:古人认为需要切分的极限数,即比六更大的数,六与八之间的正整数。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为了区别于“十”,将金文的竖笔写成四折曲笔。隶书将篆文的四折曲笔简化成折笔。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