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棉花强制性国标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近日发布了新版《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GB 1103.1-2023)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委托全国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并将于2024年9月1日实施。新版棉花强制性国标的发布,是为了适应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新需求,推动棉花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棉花产业出现了种植集中化、采摘机械化、需求高端化等新情况,也面临着新挑战。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新版棉花强制性国标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首先,新标准对棉花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将棉花分为锯齿加工细绒棉和皮辊加工细绒棉两类,并对不同类型的棉花制定了不同的加工和品质要求。这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和加工效率,同时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新标准加强了对棉花的品质要求。在原标准中,对棉花的品质要求主要集中在颜色级、长度、强力等指标上。而在新标准中,除了这些指标外,还增加了对棉花的成熟度、杂质、异纤等指标的要求。这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和纯度,同时减少杂质和异纤对纺织品质量的影响。

此外,新标准还对棉花的加工和流通环节进行了规范。要求棉花加工企业应当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加工和包装,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要求在流通环节中,应当建立棉花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种植到消费的全过程追溯。
最后,新标准还加强了对棉花质量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棉花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棉花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这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推动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


总之,新版《棉花 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是为了适应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新需求,推动棉花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标准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明确棉花的定义和分类、加强品质要求、规范加工和流通环节、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等措施,有助于提高棉花的品质和加工效率,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推动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