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娃娃遇见非遗 民族特色娃衣展现新“绣”力量

当棉花娃娃遇见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期,玩偶品牌“Rua娃吧”与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非遗教研中心主任柯玲教授团队展开合作,举办棉花娃娃服装设计比赛,这一跨次元的活动吸引了不少网友关注。10月16日,“Rua娃吧”发起“非遗传统工艺娃衣设计比赛”的网络投票,投票将于10月20日结束,截至目前已有上万人为自己喜欢的非遗娃衣投票。

记者了解到,9月底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的设计比赛中,共有7位非遗传承人参加,他们分别来自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与东华大学学生结对交流,7位传承人和21位学生一起用非遗工艺创作了21套民族特色娃衣。

猫耳卫衣、白色纱裙、可爱小礼服,这些极具现代色彩的娃衣实际上都是由传统非遗工艺完成。21件衣服使用了大量包括仡佬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的非遗工艺。马尾绣、平绣、拼布绣、蜡染、织锦……这些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传统工艺,在这场比赛中,以一种新潮独特的方式重新呈现在大家眼前。

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推动,非遗如何传承这一课题走进大众视野。棉花娃娃始于2015年的韩国,2019年进入国内娱乐行业,以Q版可爱的脸蛋,自由多变的造型打动一众Z时代年轻人,很快在国内掀起了一场“养娃”潮流。将新潮年轻的棉花娃娃与传统复古的非遗融合,让棉花娃娃“破圈”走到更多人面前,在传统与新潮间构建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样的新玩法便是此次“Rua娃吧”与东华大学合作的主旨所在。

新民晚报记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