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害?肥害?........有它,事半功倍!必备! 2021-06-21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上具有毁灭性的病害,被称之为“植物癌症”,这种病害一经传入发生,很难根除,而传播蔓延迅速。由于今年前期气温低,土壤湿度大,近期气温回升又快,预计今年会是枯黄萎病的高发年。棉农朋友什么时间防治,怎么防治,彻底根除“癌症”造成的影响呢

棉花枯萎病田间症状识别

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由于生育期及气候条件的不同,常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类型。

黄色网纹型:病苗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叶脉褪绿变成黄白色,而叶肉仍保持绿色,呈现黄白色网纹状斑块,可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干枯脱落,棉苗死亡。

紫红型:病苗子叶或真叶部分或全部变成紫红型,叶脉多呈现紫红色,随着病情发展,叶片枯萎脱落,棉苗死亡。

黄化型:病苗子叶或真叶边缘开始部分或全部变黄,最后叶片萎蔫,干枯脱落。

叶片突然失水,变软下垂,叶色稍显深绿,最后病株青枯**,但叶片不脱落。

矮缩型:棉株现蕾前后,顶部叶片可能发生皱缩、畸形,叶片暗绿变厚,棉株节间缩短,病株比健株明显变矮,但不枯死。

萎蔫型:株型无明显变化,但叶片迅速失水,萎蔫下垂,有的叶片逐渐脱落,形成光杆。

不论是哪种症状状类型的病株,剖开其根、茎、叶柄后,木质部导管变深褐色是其共同特征。

棉茎剖面(左:棉枯萎病 中:棉黄萎病 右:健株)

棉花黄萎病田间症状识别

症状 :棉花现蕾前后出现症状,棉株中下部叶片的边缘和叶脉间产生淡黄色不规则斑块,后变成瓜皮状,严重时全株枯死,叶片一般不脱落,落叶性棉花黄萎病除外。棉花黄萎病病株维管束呈浅褐色。

综合防治方法: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应从两方面着手,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菌传播和提高植株抗性和配合药剂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

(1)加强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尤其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降湿,可降低病害发生;

(2)合理密植,严格防止棉株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并及时整枝、化控,提高棉株抗逆性;

(3)及时到田间调查,一旦发现有零星病株,最好立即拔除,带到田外销毁;

(4)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减轻危害。同时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叶面喷肥,尤其避免后期出现脱肥现象。

药剂防治:

枯萎病普发期一般在现蕾前后,特别在6月中下旬,来势迅猛,危害极重,若遇降水天气更易于传播,建议6月15日前后用25%溴菌腈WP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复喷一次;

黄萎病普发期在7-8月份花铃期,由于棉株较大,防治较难。建议在7月15日前用25%溴菌腈WP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复喷一次,彻底铲除枯、黄萎病发生的可能。

友情提醒:滴灌植物免疫增产蛋白50克/亩/次(+恶霉灵+乙蒜素+枯苞芽杆菌),有效预防、缓解枯、黄萎病发生

特别提醒

若当前有枯、黄萎病发生,建议棉农要“快刀斩乱麻”,及时拔出病株,做好标记,并按照超出发病区域2-3米的范围喷施抗枯黄萎剂、或恶霉灵、或乙蒜素、黄枯敌2到3次,确保防治到位、达到实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有更好的方法咱们留言区一起讨论!

大/家/都/在/看

农资价格涨上天了,今年棉花价格会涨吗?

棉花干干净净 超速生长 为什么呢?

【植物 免疫 增产 蛋白】就是好,农业离不了, 奥秘全在这儿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