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明朝时才传入中国,在这之前中国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棉花明朝时才传入中国,在这之前中国人是穿什么御寒过冬的?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公元前5000年的时候,棉花就已经在印度河流域栽培成功了,棉花的原产地不在中国,但是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在花园里种植棉花了,当时把棉花当作花来观赏。
到了南宋的时候,开始出现了棉纺织品,元朝的时候,朝廷设置了木棉提举司,来征收民间的棉布,并把征收上了的棉布、丝织品当作夏税,说明中国的老百姓至迟在元朝的时候,已经开始普遍穿着棉纺织品了。
所以,“棉花在明朝的时候才传入中国”的这种说法并不严谨。
一开始棉花进入中国是作为贡品来进入的,一直到汉武帝时,才有关于棉花种植的明确记载。两汉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许多史书中都有关于棉花的记载。但是那时候棉花仅仅在华南、江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种植。一直到宋代,尤其是南宋以后,棉花种植才在我国真正发展起来。
正所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从诗中可以看出来,是时候的冬天是如何的漫长。
而从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如此大的雪,可见古时候的冬天还很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一个棉花传入之前,中国富人们常用的御寒“神物”:纩。也就是蚕丝絮。通常都是填充在被子与衣服里。填充了蚕丝絮的绵衣,外面还要有层罩衣,绵衣里面还要穿同样填充有蚕丝絮的“襦”,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棉袄。这几样搭配起来,就是古代中国有钱人的冬天标配。
非洲棉(俗称小棉)是最先进入我国的,时间不晚于西汉中期。非洲棉产量低,品质也差,绒长不到19毫米,只能纺12-16支的粗纱。但是它生长期短,成熟早,直到19世纪前期,新疆都有非洲棉,或者说以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