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虽然没有发现宋代种植棉花的记载,但元代种植棉花是有据可考的。高唐人民祖祖辈辈种植棉花不仅解决了穿衣和御寒问题,而且以此致富。他们热爱、珍惜棉花,并且把这一产业看的十分神圣,认为是神仙传授下来的,那神仙他们称之为花姑仙子。为纪念花姑仙子,高唐乡村建有多处花姑庙,并且把每年的正月二十八日定为花姑节。这是高唐人民独有的节日,谈起来,人们还能给你讲出有关花姑的诸多美丽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高唐是一个农业发达并且人民生活安定的好地方。人们不仅种植粮食,还种植桑麻,用蚕丝做成绸缎,用麻织成布,人们开始有了衣服、被褥。
这天,观音菩萨闲暇无事,正在紫竹林打坐。忽然见下界人进贡来的绸缎麻布放在一边,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她认为老百姓不仅有饭吃,现在也有衣穿了。这时,她心中忽然一动,打算下界,看一看人民种植桑麻的情况,于是架起祥云,向人间走来。来到高唐的上空,观音菩萨停了下来,她早就听说高唐是个好地方,便决定下去看看。
天上一天,便是人间一年。不巧,观音菩萨来的不是时候,正值高唐处在严寒的冬天。但见北风怒号,大雪飞舞,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观音菩萨便化作一个老太婆,敲开了一家人的屋门。只见一对青年男女正在烤火,男人下身裹着一小块破羊皮没穿裤子,上身穿一件麻布做的破褂子。女人和他相反,上身裹着一块破羊皮,下身穿一件麻布做的破裤子。这是一对夫妻,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人裹一块破布趴在炕上的麦秸窝里瑟缩发抖。
清平镇花姑祠
看到这种情况,观音菩萨不解的问:“你们又养蚕又种麻,怎么没有衣服穿?”那青年男子告诉观音菩萨,蚕丝和麻的产量很低,只能供得上有钱人穿用,一般老百姓辛苦一年,挣的钱也买不起一件褂子,因此,他们夫妻俩只有一身衣服,谁出门谁穿,谁在家就只有光屁股了。“你们自己养的蚕种的麻呢?”观音菩萨又问。“我们还要把他们卖掉。换成钱买粮食吃啊!”年轻人叹息着说。
观音菩萨回到南海,沉思中忽然想到木棉树上结的棉花,便从落伽山的木棉树上摘下几粒种子,交给玉女,让他到高唐帮老百姓也种植棉花。
清平镇花姑祠
恰是春节刚过,劳碌了一年的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正月二十八的晚上,乌蓝的天幕上,星光灿烂,一朵五色祥云从远处的天空中轻轻飘下,由高而低,由远而近,最后在高唐的上空停留下来,徘徊了一霎后,便降落在城郊的一片荒地中。这时,玉女从云霞中走了下来。她拔下头上的簪子轻轻划了几下,一所整齐的农家院落便突然出现在荒草和蓬蒿之间。第二天,东方刚刚出现一抹朝霞,人们便发现了这座院落和玉女。她正双手抡着一把镐头开垦荒地。身后已开出足足有二亩多地。很快附近村的小媳妇、大姑娘都结伴前来相访。她们看到,玉女身上的衣服是她们从来未曾见过的布料裁制成的。非麻非丝,既柔软又平整结实,不象丝绸那样纤薄光滑,走在田野里很容易被植物枝杈挂破;也不象麻布那样板僵,让人感到不舒服。姑娘洁白的上衣还有用蓝线织成的美丽小花;裙子则是淡黄色,又织有淡红色的花朵,配上姑娘健美匀称的身材,真是既漂亮又朴素大方。
清平镇花姑祠
攀谈中,姑娘告诉大家,她穿的衣衫,原料来自一种叫“棉花”的植物。“棉花”的花絮纺成纱,织成布,不仅可以做衣做裙,还可以为被为褥;花絮又能够做被套,既柔软又温暖。大家在惊讶羡慕之余纷纷提出要玉女帮助种植棉花,纺纱织布。姑娘满口应承下来。
暮春,枣树发芽了。玉女从屋内拿出一个锦盒,打开一看,里面装得是一把棉花种子。毛绒绒的,比黄豆粒大,比花生粒小。玉女又开始教大家浸种催芽。大家见棉花种子只有一小把,以为不够用,谁知,抓了一把又一把,那锦盒里的种子总也抓不完……等种子上冒出芝麻粒大小的嫩芽尖时,玉女又带领大家在整好的土地里播种,接着是定苗,整枝,打杈,打顶心……棉棵逐渐长大,开满红色、黄色、紫色的花朵。秋天到了,一串串肥硕的棉桃又开成了一朵朵洁白的花絮。棉花摘拾后,冬天农闲,她又教大家弹花纺纱,上机织布。人们都尊敬地称玉女为“花姑”。
第二年,第三年……种子多了,棉花面积扩大了,并且连年丰收。人们不仅穿戴上了棉花制作的衣冠,还铺盖上了棉花被褥。棉花籽用来榨油吃,棉饼则成了牲畜的饲料,土地的上好肥料。小麦、菽、粟等庄稼长得更加旺盛了。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清平镇花姑祠
不知过了几年的时间,一天早晨,人们又去花姑住的院子,可是院子却不见了,花姑也不见了。人们这才恍然大悟,花姑不是普通的凡人,她是神仙啊,是天上派来教我们种植棉花的。于是人们便在花姑原来居住的地方修起了一座庙宇。大殿的中央塑了一尊花姑仙子神像。每年阴历的正月二十八日,人们便一齐聚集到这里,摆上供品,焚香化纸纪念花姑仙子,并祈祷她保佑棉花丰收。供奉花姑仙子的供品中,有一种是特有的,那是一大碗水饺。水饺形状如棉花萼,不同于人们平常吃的水饺。水饺中还杂有面条,以示棉花枝;杂有面片,形如棉花叶。据说,这一天如果花姑仙子神像面带笑意,便预示当年棉花大丰收,如果脸色阴沉,当年棉花便歉收。久而久之,每逢花姑节,人们还在自家的庭院里摆上特制的祭品,祭奠花姑仙子,并且以这天的天气来测定棉花的丰歉。如果天气晴朗,棉花就丰收;如果天气阴雨,棉花就歉收。这就是高唐的农谚:“收花不收花,单看正月二十八”。阴历正月二十八日这天也便成了高唐人世代沿袭的节日——花姑节。
民生爆料 广告宣传联系小编
高唐发生持刀抢劫案,嫌疑人伏法前这样说
疑似短路?高唐官道街一盏路灯火花四溅
“讲好高唐故事”有奖征文活动开始啦!
给你一个大大的赞!幸运儿领走1.44亿大奖后表示:继续上班
找房子、找工作、信息发布上高唐信息港,大平台靠谱! 高唐好房源,点击进入每天更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