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生产】 粮食总产414.83万吨,粮食播面62.93万公顷,粮食单产438千克/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24.73万公顷、产量160.84万吨;中稻播种面积4.79万公顷、产量35.88万吨;二晚播种面积26.65万公顷、产量193.35万吨,合计水稻播种面积56.17万公顷、总产390.07万吨、单产462.94千克,取得了粮食播面、总产、单产均超历史的好成绩,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丰,宜春市获“2012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这是全市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同时获此致荣誉的还有丰城市、高安市、樟树市,袁州区、万载县、上高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油料播种面积12.29万公顷,油料总产20.28万吨,其中油菜面积7.9万公顷,产量8.68万吨。
【标准粮田建设】 袁州区、万载县、宜丰县、奉新县、靖安县和樟树市开展了现代农业项目标准粮田建设,资金规模3600万元,有32户种粮大户列入大户粮田建设示范项目。
【高产创建】 在抓粮油生产工作中,紧紧抓住“高产创建”这一抓粮食生产的重要抓手,使宜春市的粮食生产稳站全省前列,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水稻高产创建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以来,在国家农业部和江西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下,全市水稻高产创建工作得到了扎实推进,一年一个新台阶。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地都把高产创建工作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抓手,主要领导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了高产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工作举措扎实。市、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技术方案和考评方案,责任到人到点。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点的高产创建新机制。三是特色十分鲜明。由省农业厅粮油局总结的三个水稻高产创建典型模式都出自宜春:包括上高县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建模式、宜丰县的行政村+科技示范户+农户的创建模式、丰城市的农技站+种粮大户+农户的创建模式。四是整县推进经验获部省领导评价高。上高县以“提高一个认识、加强两个建设、抓好三个落实、强化四个到位、实行五个结合”为抓手,多措并举,整建制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形成了一整套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的经验,该县多次代表江西省迎接国家和农业部的检查,每次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五是效果非常显著。较好地实现了核心示范区高产和辐射区大面积均衡增产。全省水稻高产创建现场会连续三年在宜春市召开,特别是2012年的现场会,有市县乡农业部门的领导及种粮大户近400人参会,示范和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六是群众参与积极性高。高产创建工作农民看得见、听得明、问得清、学得透、用得上,广大种粮农户通过参与高产创建活动,技术应用率和到田率迅速提高并获得高产,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高产创建的甜头。
【粮食生产特点】 通过不懈的努力,形成宜春市粮食生产的三大特点,一是总量大,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2.93万公顷,总产首次突破80亿斤,成为江西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总产突破80亿斤的设区市。二是单产水平高,全市粮食单产438千克/亩,列全省前列。三是增产潜力大,全市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气候宜人,旱涝保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单产水平提高的潜力很大。
【经济作物生产】 面对不利天气影响和不确定的市场因素,通过全市经作系统的共同努力,经济作物结构优、特色明、效益高、品质好,取得了规模扩大、供应充足、收入增加的好成绩,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5.53万公顷,比上年增0.13万公顷,实现经济作物产值16.22亿元,比上年增1.4亿元,增长10%,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5元以上。
【蔬菜】 蔬菜面积稳步上升,供应充足,种植效益提高。全年蔬菜种植面积8.37万公顷(包括西甜瓜),比上年增加0.27万公顷,增长3.3%,总产180万吨,比上年增加7.2万吨,增长4.1%,受整个农产品价格走高影响,蔬菜价格全年都仍在高位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蔬菜生产的发展模式有了新的变化,各县市区都有公司、大户或专业合作社参与蔬菜基地建设,蔬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宜春市政府今年继续拿出1000万元用于蔬菜生产,在基地面积增加、引导品种结构调整、组织协调销售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强力推动,带动中心城区蔬菜产业的发展,确保了中心城区的蔬菜有效供应,今年仅中心城区新增蔬菜基地面积0.02万公顷,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宜春市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2012年资金扶持办法》,各县市区政府都按照市政府要求,拿出一块资金用于“菜篮子”建设。
【棉花】 棉花面积减少,种植效益下降。全市棉花种植面积0.99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受上半年不利天气影响,棉花长势较往年差,物候期比上年晚一个星期左右,但下半年气候有利于棉花生长,单产与上年持平,由于2012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籽棉价格与说年持平(平均4元/斤),总的植棉效益与去年比有所下降。
【茶叶】 茶产业稳步推进,特色明显。全市茶园面积0.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04万公顷,总产0.52万吨,比上年增加356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业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茶叶品牌主要有:铜鼓春韵、靖安白茶、宜春禅茶、丰城绿茶4个。茶叶生产主要以铜鼓、靖安、袁州、明月山、樟树、丰城等传统优势茶区为核心,尤以铜鼓和靖安两县茶叶做的最强,铜鼓县为“全省茶叶十强县”且连续四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靖安县被授予“特色产茶县”荣誉称号,“靖安白茶”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并于2012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白茶也正以靖安为中心,辐射到高安樟等市。
【果业】 果业稳定规模,种植效益不减。2012年,全市果园面积1.36万公顷,水果总产10.84万吨。靖安椪柑的平均批发价稳定在1元/斤左右,比上年高出0.3元/斤,上涨一半,奉新的红心猕猴桃亩纯收益达5万元,黄肉猕猴桃的面积也在进一步扩大,2012年葡萄价格跌幅最大,达33.33%,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是受食用葡萄中毒致癌谣言的影响,市民不敢买,导致大量滞销。
【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 配合省厅的园艺标准园建设,各标准园创建县市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市农业局也不定期对各标准园进行督查,使标准园真正成为了技术人员的试验地、农民的示范地,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易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