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棉花,顾名思义是一种花。可是,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却没有它的席位。她不美吗?不是。
②棉花虽然
③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秋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害,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的。
④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⑤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⑥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的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⑦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⑧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
【小题1】文中的“她”指的是【小题2】棉花的美另有所在,具体表现在她的
【小题3】读第②段加点的词,我体会到
【小题4】“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天下到处都种上棉花。 |
B.“我”希望人间都知道棉花的美,人人做棉花那样具有心灵美、纯朴美、持久美的人。 |
夏之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呜。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爆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勃生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小题1】下面最适合填在文章第2自然段横线上,体现本段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 |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
批注:
【小题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围绕这个中心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小题4】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请试着写出连续的两句古代文人描写夏天的诗句。
【小题5】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中“你看”以下的部分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
B.第3自然段通过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
C.第4自然段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
D.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对田野的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