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日报(10月10日)
10月10日,棉花基本面变动不大,市场等待USDA月度报告,郑棉跟随市场情绪回落,CF2501合约开盘14225元/吨,最高14270元/吨,尾盘减仓杀跌,盘终下跌170点报收于14115元/吨。下游棉纱市场表现一般,旺季特征不及预期,产业链各方维持刚需采购,对后市信心不足。整体看,宏观情绪消退,产业面平稳运行,预计棉价维持震荡。
10月9日,12月合约72.25美分,跌2点,3月合约74.36美分,跌6点;成交量34859手,减少14133手;ICE棉花期货大跌之后盘中小幅回升,但美元指数创下近两个月新高打压市场,同时交易商在相关报告发布前保持观望,盘面最终微幅收低。本周四和周五将发布一系列报告和宏观数据。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本月USDA将继续下调美棉产量和出口量。关注今晚的美棉出口周报和美国CPI数据。
10月10日,进口棉到港均价(M指数)81.66美分/磅,较9日跌0.02美分/磅,折1%关税进口成本(不含港杂费)14046元/吨,折滑准税进口成本(不含港杂费)14588元/吨;国内3128棉均价(B指数)15392元/吨,较9日跌9元/吨。新疆棉山东到厂价3128B级15485元/吨,较9日跌5元/吨;国家棉花基差指数CNCottonJ(CF2501)667元/吨,较9日涨37元/吨。
棉市要闻
受国庆节后郑棉期货行情大幅下跌的影响,北疆棉花企业开始下调籽棉收购价格,以规避市场风险。多数棉花企业快速加工,尽快安排皮棉入库公检,抓紧销售工作。
节前,北疆机采棉收购价格在6.3-6.5元/公斤(衣分率40%),节日期间籽棉价格慢慢提涨至6.7元/公斤,但受节后期货行情下跌的影响,籽棉收购价格回落至5.9-6.2元/公斤,较收购高价下调0.5元/公斤左右。
据了解,节前有部分棉花企业基差报价CF2501+500-600元/吨(新疆自提,包一个月出库费用),节后基差价格在700-800元/吨,部分棉企点价销售成交价格在15300-15600元/吨。在下游棉纺企业经营未有全面好转的情况下,籽棉大量上市,皮棉现货行情承压较大。
国庆节前,尽管棉商反馈纺织厂在12月合约低于72美分时有试探性询价,但现货成交仍维持平淡,只有少量即期合同成交。
贸易商认为,如果期货价格跌至70-72美分,澳棉应当会有不错的现货需求,而且高等级的基差有所上浮,这可能和美棉的质量有一定关系。
纱线市场出现纱价可能触底的迹象,部分消费国的纱价有所反弹。某种程度上,纱价上涨是对棉价上涨的反应,而且与当前宏观面改善有一定关系。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和纱厂甚至下游供应链的即期原料库存不足有关。
中国仍鲜有采购,虽然政府推出了一些强有力的刺激措施,但反映到供应链上(棉花采购订单)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国庆节后,中国买家仍维持观望,保税区的外棉库存仍在45万吨左右,即使中国开始采购,也要先消化掉这些积压的棉花,而不是新增的签约和装运,况且国内新棉又将大量上市。
国庆节当周,国际现货市场成交清淡,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近一步升级,对纺织厂采购意愿没有任何帮助,为数不多的采购仍发生在价格下跌过程中,而且都是即期采购。短期来看,至少市场下跌期间应该会有持续且充足的即期采购需求。从目前看,现货需求在期货价格跌至70-72美分应当会有所增加,从而为期货市场的短期走势提供一定支撑。
当周,高等级棉的基差有所走强,美国GC M和以上等级的四季度供应已经不多。鉴于飓风“海琳”对美国东南作物造成质量破坏,美国棉花出口商可能会担心无法供应之前签订的高等级棉合同,被迫采用澳棉或者巴西棉替代美棉交货。
目前,孟加拉国的外汇资金仍是大问题,银行迟开信用证导致棉花装运严重推迟,使纺织厂无法按时拿到棉花,导致开机率下降。当地织厂和纱厂开始从印度进口棉商,以保证服装厂能够正常开工运转。
纱线市场方面,最近一周纱线价格相对稳定,但中国纱线报价缺席导致全球纱线价格走势仍不明确,市场认为近期中国的经济刺激措施将带给市场一些信心。
(来源: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