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棉市日报

郑棉期货

10月18日,郑棉增仓下行,CF2301合约开盘13725元/吨,夜盘冲高至13820元/吨,随后一路震荡下行,盘终下跌130点报收于13615元/吨。目前,新棉交售进度依然缓慢,加工进度大幅落后去年,内地资源价格坚挺。下游消费整体下滑,棉纱市场维持弱势,纺企按需采购,开机率降低,对于后市相对悲观。整体看,短期内地现货紧俏提振棉价,但不改供应宽松格局,预计郑棉维持震荡格局。

纽约期货价格

10月日,月合约美分,跌点;月合约美分,无变化;成交量手,增加手。ICE棉花期货维持弱势,但美元下跌以及美棉产量不佳抑制棉价下跌,主力12月合约收盘微跌。当前2023年12月合约已低于美棉生产成本,棉花与竞争作物比价处于劣势,投资机构继续大力做空棉花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市场或在低位盘整。

棉价跟踪

10月18日,进口棉到港均价(M指数)103.47美分/磅,较17日跌0.06美分/磅,折1%关税进口成本(不含港杂费)17462元/吨,折滑准税进口成本(不含港杂费)17595元/吨;国内3128棉均价(B指数)15905元/吨,较17日跌25元/吨。新疆棉山东到厂价3128B级16000元/吨,较17日跌27元/吨;国家棉花基差指数CNCottonJ(CF2301)2429元/吨,较17日涨269元/吨;白棉3级籽棉全国均价6.24元/公斤,棉籽价3.13元/公斤,平均衣分37.43,折皮棉价11529.32元/吨(不含加工费用)。

棉市要闻

国内棉市:近期,各地棉花采摘进度加快,但收购进度不佳;皮棉待价而沽,购销缓慢;纱线去库存压力增大,企业纷纷下调报价,市场利空利多因素搏弈加剧。

目前新疆机采棉采摘进度加快,不少地区因为疫情原因尚未开秤,其中北疆地区机采棉收购价维持在6.0元/公斤,个别地区收购价6.2-6.3元/公斤。棉农观望情绪较浓郁,轧花企业收购进度缓慢。

内地轧花厂已陆续开秤,籽棉价格较前一周有较大幅度上涨。17 日,山东菏泽地区籽棉主流收购价格在8.4-8.7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0.5元/公斤,但轧花企业一天仅能收购籽棉5000-10000斤。

近期新疆与内地皮棉报价出现分化,新疆地区以稳为主,内地棉价持续上涨。10月17 日,南疆地区3128级机采棉“一口价”一般在14500-14800元/吨,相比前一周基本持平。部分大型企业采取“预售”形式,最高报价在15000元/吨。内地皮棉报价继续上涨。山东、河南等地3128级新疆机采棉出库价格达到16500元/吨,相比前一周上涨约400元/吨。

据了解,近期棉花市场多空搏弈加剧,市场方向不明。目前,内地库存新疆棉数量急剧下降,局部地区出现抢购补库现象。若该状态不改变,短期内将加剧新疆和内地棉花失衡情况。另一方面,不管纱厂还是坯布企业开机率都出现了下降,随着传统旺季进入尾声,预计下游需求将进一步减少。

国际棉市据青岛、张家港等地棉花贸易企业反馈,虽然10月份以来ICE棉花期货大幅下挫,港口保税外棉、船货的询价及关注度有比较明显的增加(美金报价),但买家仍以观望、刚需采购为主,实单并没有多少起色。另外,八九月份持续减少的非保税棉库存近期也呈现反弹,贸易商出货压力增大。

青岛某中型棉花进口商表示,近半个多月来中国各主港2020/21、2021/22年度美棉库存占比不断上升,有些港口甚至达到40%-50%。从调查来看,“金九银十”棉纺织品、棉制服装等出口溯源订单成色不足,尤其中长期订单比较缺乏,散单、短单、小单使外贸公司及纺服企业更倾向于采购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产地进口纱生产,一是直接采购进口棉纱具有损耗低、占压资金时间短、易溯源等特点;二是相较进口美棉、巴西棉再纺纱,进口棉纱具有成本低、利润稍高的优势,但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中小纱厂产品也存在质量稳定性差、异纤偏高及纱支偏低的问题,尤其高支进口纱不仅价格高而且品质指标比较差,很难达到布厂、服装企业的要求。

(来源:中国棉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