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说,八匠鼎松仁发的一些视频、图片之类在其他地方也有发放,我只说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图片、视频都可以盗用,那么请问实实在在的人他能用吗?”

今天八匠鼎松仁带大家了解酿制白酒关于原料系列知识!

一、谷物原料:

1、高粱

高粱按黏度分为“粳高粱、糯高粱”两类,北方多产粳高粱,南方多产糯高粱。

糯高粱几乎全为支链淀粉,结构较疏松,能适于根霉生长,以小曲制高梁酒时,淀粉出酒率较高。

粳高粱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结构较紧密,蛋白质含量高于糯高粱,通常将粳高粱称为饭高粱(现在已有多种杂交高粱种植)。

高粱按色泽可分为白高粱、青高粱、黄高粱、红高粱、黑高粱几种,颜色的深浅,反映其单宁及色素成分含量的高低。

通常高粱含水分13~14%,含淀粉64~65%,含粗蛋白质9. 4~10.5%,五碳糖约2.8% (高粱糠皮含五碳糖7.6%)。其中部分五碳糖,在分析时亦作粗淀粉计,但实际上很难被发酵。

高粱内容物多为淀粉颗粒,外有一层由蛋白质及脂肪等组成的胶粒层,易受热分解。

高粱的半纤维含量约为2.8%。

高粱壳中的单宁含量在2%以上,但籽粒仅含0. 2~0.3%。

微量的单宁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经蒸煮和发酵后,其衍生物为香兰酸等酚类化合物,能赋予白酒特殊的芳香;但若单宁含量过多,则抑制酵母发酵,并在开大汽蒸馏时会被带人酒中,使酒带苦涩味(高粱蒸煮后疏松适度,黏而不糊)。

2、玉米

玉米有“黄玉米和白玉米、糯玉米和粳玉米”之分。

通常黄玉米淀粉含量高于白玉米。

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脂肪,若利用带胚芽的玉米制白酒,则酒醅发酵时升酸快、升酸幅度大,并且脂肪氧化而形成的异味成分带入酒中会影响酒质。

故用以制白酒的玉米必须脱去胚芽。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植酸,可发酵为环已六醇及磷酸,磷酸也能促进甘油(丙三醇)的生成。

多元醇具有明显的甜味,故玉米酒较为醇甜。

不同地区玉米成分含量不同,但主要由分含量适中。

玉米的半纤维素含量高于高梁,常规分析时淀粉含量与高梁和当,但出酒率不及高粱。

玉米淀粉颗粒形状不规则,星玻璃质的组织状态(结构紧密,质地坚硬,难以蒸煮,但一般粳玉米蒸煮后不黏不棚)。

3、大米

大米有“粳米和糯米”之分:

粳米的蛋白质、纤维素及灰分含量较高;

糯米的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较高。

一般地大米含量以淀粉为主,约占68~73%,含有少量的糊精及糖分,在米粒的糠皮内含有较多的粗蛋白。

在米糠内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但作为酿酒原料,脂肪含量较高,酒质将受到一定影响。

“粳米”淀粉结构疏松,利于糊化。

但如果蒸煮不当而太黏,则发酵温度难以控制。

大米在混蒸混烧的白酒蒸馏中,可将饭的香味带至酒中,使酒质爽净。

故五粮液、剑南春等均配有一定量的粳米;

桂林三花酒、玉冰烧、长乐烧等小曲酒以粳米为原料。

糯米质软,蒸煮后黏度大,故须与其他原料配合使用,使酿成的酒具有甘甜味。如五粮液、剑南春等均使用定 量的糯米。

4、大麦及小麦

大麦和小麦除用于制曲外,还可以用来制酒。

“小麦”中的碳水化合物约占70%,除淀粉外,还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其含量为2~4%),以及2%~3%的糊精。

小麦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5%,粗脂肪约占2%,粗灰分约1.5%,水分12%。

其蛋白组分以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为主,麦胶蛋白中以氨基酸为多。

这些蛋白质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香味成分。

五粮液、剑南春等均使用定量的小麦。

但小麦的用量要适当,以免发酵时产生过多的热量。

“大麦”中的碳水化合物约占 80%,除淀粉(约60%)外,还有纤维素、半纤维素、麦胶物质(其含量为15 ~20%),以及2%的糖类。

大麦的蛋白质含量约为11%,粗脂肪约占2~3%,粗灰分约4%,水分15%。

大麦中存在的蛋白质主要是非水溶性的无磷高分子简单蛋白质。

二、薯类原料

“甘薯、马铃薯、木薯”等都含有大量淀粉,在粮食短缺时期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

但总体来说,薯类原料的酒质不及谷物原料,在白酒生产中不宜采用。

但薯类原料淀粉出酒率高,适于酒精生产,而在酒精生产中采用精馏方法可将不好的杂质除净。

1、甘薯

甘薯”的淀粉颗粒大,组织不紧密,吸水能力强,易糊化。

鲜干薯含粗淀粉25%,其中可溶性糖约占2%,薯干含粗淀粉70%左右其中可溶性糖约占7%,红薯干含粗蛋白5~6%,薯干的淀粉纯度高,含脂肪及蛋白质较少,

发酵过程中升酸幅度较小,因而淀粉出酒率高于其他原料。

但薯中微量的甘薯树脂,对发酵稍有影响,薯干中含有的4%左右的果较质,是白酒中甲醇的主要来源,成品酒中甲醇含量较高。

柒有“黑斑病”的薯干,将番薯酮带入酒中,会使成品酒呈“瓜干苦”味。

若酒内番薯酮含量达100mg/则呈严重的苦味和邪味。

用黑斑病严重的薯干制酒所得的酒糟,对家畜也有“毒害作用”。

黑斑病薯经蒸煮后有霉味及有毒的苦味,这种苦味质能抑制黑曲霉、米曲霉、毛霉、根霉的生长,影响酵母的繁殖和发酵,但对醋酸菌、乳酸菌等的抑制作用则很弱。

番薯酮的分子式为C15H22O3,是由黑班病作用于甘薯树脂而产生的油状苦味物质。“对于病薯原料”,应采用清蒸配醅的工艺,尽可能将坏味挥发掉。

但对黑班病及霉坏严重的薯干,清蒸也难于解决问题。

若制液态发酵法白酒,则可采用精馏或复馏的方法,以提高成品酒的质量。

对于苦味较重的白酒,可采用活性炭吸附法使苦味稍散减轻,但也不能根除,且操作复杂并造成酒的损失。

甘薯的软腐病和内腐病是感染细菌及霉菌所致,这些菌具有较强的淀粉酶及果胶酶活性,致使甘薯改变形状。

使用这种甘薯制酒并不影响出酒率,但在蒸煮时应适当多加填充料及配醅,并采用大火清蒸,缩短蒸煮时间,以免糖分流失和生成多量的焦糖而降低出酒率(使用这种原料制成的白酒风味很差)。

2、马铃薯

以马铃薯为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法制白酒,则成品酒有类似土腥气味,故多先以液态发酵法制取食用酒精后,再进行串蒸香酩而得成品酒。

马铃薯是富含淀粉的原料,鲜薯含粗淀粉25~28%,干薯片含粗淀粉70%左右,马铃薯的淀粉颗粒大,结构疏松,容易蒸煮糊化。

但应防止一冻化,以免组织破坏,使有用物质流失并难以糊化(如用马铃薯为原料固态发酵法制白酒,则辅料用量要大)。

马铃薯发芽虽紫蓝色,其有毒的龙菱苷含量为0.12%左右,经日光照射而呈绿色的部分,其龙葵苷含量增加3倍,幼芽部分的龙葵昔含量更高(龙葵对发酵有危害作用)。

3、木薯

木薯淀粉含量丰富,可作为酿酒原料。

木薯中含胶质和氰化物较高,因此在用木薯限酒时,原科应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程序。

如水塘沤浸发酵法,可使皮层含有的氟化物,经过腐烂发酵而消失;

石灰水漫池处理法,可利用碱性破坏氰化物;

可在蒸煮过程中排除氰化物(分离出来的是氰化氢或氢氰酸)。

应注意化验成品酒,使酒中所含甲醇及氰化物等有毒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以术薯为原料,麸曲为糖化剂,母为发酵剂进行固态发酵;

也可采用液态发酵法生产食用酒精后,再用香醅串蒸得成品酒。

淀粉出酒率通常可达80%以上。

三、其他原料

1、豆类

用于酿酒的豆类原料主要豌豆和绿豆。

豌豆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中,主要成分为淀粉,含量约为40%左右,精约6.5%,还有半乳聚斯、戊聚精等,另外豌豆中还含有1%左右的卵磷脂,蛋白质主要为豆球蛋白及豆清蛋白等。

绿豆中淀粉含量约为55%左右,糊精约3.5%,还有粗纤维、戊聚糖等。

豌豆与绿豆并用,制成大曲作为糖化剂,或磨粉后与高粱粉混合,供“立”用。以绿豆为主要原料依法制成的蒸馏酒,特称“绿豆烧”。

2、糖蜜

甜菜糖厂的甜菜废糖蜜,甘蔗糖厂的甘蔗废糖蜜,葡萄糖厂或异构糖厂的废糖蜜,饴糖厂的废液等,都含有丰富的糖分(50%左右),可以作为酿酒的原料。

经过加工处理,选用强力酵母,合理的蒸馏操作,可以制得良好的蒸馆白酒,

废糖蜜为制糖厂或炼糖厂的一种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糖分及其他有机和无机化合物,作为酒精厂或制酒厂的原料,具有价格便宜的特点。

在甘蔗糖产区,如古巴、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地区,则利用甘蔗汁、甘蔗糖浆,糖质泡沫、洗机水等,经过发酵和蕉馆,制取各种相应的蒸馏酒,称为兰姆酒。3、代用原料

所谓的代用原料,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利用当地的资源,代替传统原料,酿造相应的白酒。

在农业歉收,粮食供应较为紧张的时期,全国有关酒厂,曾经利用过含淀粉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如淀粉渣、高粱糠等,制造白酒。

也曾设法利用含有淀粉和糖分的野生植物酿造白酒,如橡子、土茯苓、蕨根、葛根等经过粉碎等加工程序后,与粮食原料配用,可酿造一般白酒。

其缺点就是单宁含量较多,单宁对淀粉发酵与糖化的酶类有破坏作用,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不利于白酒的生产,应设法将其除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