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的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法
在辣椒栽培过程中,病毒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辣椒染病后可造成叶片褶皱、卷曲、发黄、落叶、落花、落果,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基于此,现介绍辣椒病毒病的种类、病害症状、传播途径,并结合生产实际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生产参考。
一、病毒种类
在全球范围内有67种病毒能引起辣椒病毒病,在我国主要有7种,分别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苜蓿花叶病毒(AMV)、蚕豆花叶病毒(BBMV)、烟草蚀纹病毒(TEV),在这其中主要以前两种(CMV、TMV)为主。
二、病害症状
由于辣椒病毒病的种类繁多,两种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普遍,使得症状表现复杂多变。辣椒植株被病毒病感染,常表现为叶片皱缩扭曲、斑驳花叶、黄化、茎秆褪绿,果实着色不均、畸形,落花、落果,生长点坏死,植株矮化等症状,主要分为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和畸形型。
三、发病原因
气候条件:在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的气候条件下,会降低辣椒的抗病能力,同时加重虫害发生,增加传毒介体数量。
品种抗病性差:辣椒的类型和品种之间的抗病性有着明显的差异,不抗病品种一旦感染病毒,可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病,且蔓延迅速。
管理粗放:对于管理粗放的地块,田间杂草丛生,刺吸式害虫发生严重。过量追施氮肥,造成植株生长较弱,一旦感染,很容易发病。
重茬:连年耕作使土壤中的病原菌不断积累,益生菌被严重抑制。重茬栽培幼苗时,由于幼苗抵抗力弱,病毒很容易侵入辣椒,危害辣椒健康。
四、传播途径
①虫传:蚜虫、叶蝉、飞虱、粉虱等刺吸式害虫是病毒病传播主要的介体,这些害虫在吸食植物汁液的同时,将病毒传染给植株,造成植株发病。
②种传:病毒通过植株也可进入种子内,种子收获后残留在种子表面或进入种子内部,这是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五、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