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张妍)11月2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获悉,该所关于“构建杂合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图谱”的研究成果,入选2021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另外,“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技术”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

   日前,2021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1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等8个专题研究和智库报告。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介绍,《2021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以2020年我国各类科研机构正式发表的农业领域高水平科学研究论文为基础,根据“前沿引领、开创卓越、重大突破”的遴选原则,遴选出了10项能够充分代表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指导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革命”,用二倍体替代四倍体,并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对马铃薯的育种和繁殖方式进行颠覆性创新。

   2011年,黄三文团队参与了由14个国家组成的国际马铃薯基因组测序联盟,主导完成了单倍体马铃薯DM的基因组。2017年,团队再次对二倍体马铃薯RH发起科研攻关,通过多种测序技术相结合的策略,克服了杂合基因组组装的障碍,成功组装了两套染色体级别的单体型,并进行了序列变异、基因表达、有害突变预测、重点基因挖掘等分析。该工作首次解析了二倍体马铃薯基因组单体型,为马铃薯二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利用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方法快速构建优良的二倍体自交系,让“优薯计划”的实现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入选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的“杂交马铃薯基因组设计育种技术”,其研究成果6月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主要解决马铃薯产业面临的两个结构性障碍:一是四倍体遗传复杂,导致育种周期长、品种更新慢;二是马铃薯以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存在繁殖系数低、储运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等缺陷。

   目前,种植一亩地马铃薯从需200千克薯块到仅需2克种子,不仅亩产量相当,且口感软糯、色泽深黄,富含类胡萝卜素和干物质含量。这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杂交马铃薯,被命名为“优薯1号”,解决了马铃薯遗传改良进程慢和种薯成本高两大难题,为马铃薯种子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基因组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祝贺!国乒混双亚锦赛夺冠
  • 02 “东北雨姐”被罚165万元 客服称启动退一赔三
  • 03 90后小伙酷似刀郎被要合影:感觉很荣幸
  • 04 哪一个才是开放市场?华春莹对比美中电动汽车贸易
  • 05 财政部: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全国每年可节省的公积金个人贷款利息支出约200亿元丨一手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