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冬种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我市已进入低温寒冷天气,昼夜温差大、夜间露雾重,冬种马铃薯将进入晚疫病等病害流行高风险期。据本站及惠东站近期调查,当前我市马铃薯病虫害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当前马铃薯主要发生病虫有地下害虫、夜蛾科害虫、蚜虫及早疫病、青枯病、黑胫病等,其中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为害株率一般 1-2.3%,夜蛾科害虫为害叶率一般1.8-4.5%,蚜虫百株苗一般有虫3-11头,早疫病病株率一般 1.1-2.9%、高的达6.5%,青枯病病株率一般 1.4-3.2%、高的达10%,黑痣病病株率为5-7.5%、高的达50%,黑胫病病株率为1.5-3.5%、高的达10%。各地应认真做好田间病虫调查,及时适当喷施各种中微量营养元素。具体防治意见如下:

、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水份管理可间隔3-5天于傍晚浇灌一次跑马水或浇水,加强蓄水保墒保苗;肥料管理可采取根外追肥和防病害相结合,可用优质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消菌灵、可杀得等杀菌剂等混合淋根或灌根,控制病害扩散蔓延。

、化学防治

1、早疫病、晚疫病:早疫病防治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晚疫病防治药剂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霜脲氰·噁唑菌酮、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等药剂。

2、青枯病、茎腐病、黑胫病:初发病田块应及时拔除病株,在穴内撒施石灰,排除田间积水,避免漫灌和串灌,减少病菌的传播和蔓延。同时选用春雷霉素、噻唑锌、中生菌素等药剂防治。

3、黑痣病、根腐病:选用恶霉灵兑水喷雾或嘧菌酯淋灌处理。

4、蚜虫:选用苦参碱、蚍虫啉、噻虫嗪等药剂防治。

5、夜蛾科和地下害虫:选用氯氰菊酯、辛硫磷等药剂防治。

注意事项:以上药剂须轮换使用,建议每个防治对象每次防治只使用其中一种,所用药剂必须按照包装或标签规定浓度配置施用,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