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种植栽培季节及技术,你了解多少,建议收藏

马铃薯在日平均气温10-25条件下可进行正常生长。我国北方生长期短,夏季又较凉爽,是马铃薯的“一季作区”。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马铃薯不能正常生长,可在春季和秋季各栽培一茬马铃薯,称为“二季作区”。山东多数地区适合二季作,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也可进行一季作栽培。

1.春马铃薯栽培

春马铃薯是二季作马铃薯的主要栽培季节。春播马铃薯易全苗,产量高、并适合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作。二季作地区春季前期低温,后期高温,限制了马铃薯的生长期。因后期高温难以控制,所以栽培上一切技术措施都需围绕一个“早”字,做到早出苗、早发棵、早发薯,才能充分利用适宜生长时间,发挥增产潜力。

(1)整地施基肥:马铃薯生长喜松暄、肥沃、通气排水性好的砂壤土。土填含盐不宜超过0.15%,pH值6左右。为争取春季早播,土地应在冬前翻耕。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的肥料80%来自基肥。因此必须重视基肥的施用。圈肥、草肥等普通农家肥要在冬耕前撒施。优质有机肥和化肥可在开沟播种时施于沟内。有机肥要在使用前先堆积腐熟。化肥适宜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而定。据研究,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吸收氮5~6千克、磷1~3千克、钾12-13千克。磷的需要量虽少,但由于土壤中的磷不易吸收,所以施用量不应减少。一般肥力条件下,每公顷可施纯氮120~150千克、磷(PO,)75~120千克、钾120-150千克。

(2)种薯催芽处理:为使马铃薯播种后尽快出苗,必须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经过催芽处理的种薯,一般可增产25%左右。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暖种: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的种薯,在切块催芽前要进行暖种。把整块种薯摊放在阳畦或暖房里,使其处于20℃左右的温度下,促使芽眼萌动。暖种不需要光照。暖种10~15天芽眼萌动时,早熟品种可直接切块催芽。

②晒种:中晚熟品种暖种后,最好再经过15天左右的晒种。经过晒种的种薯,幼苗发育快、结薯早,可使晚熟品种作为早熟品种栽培。晒种时种薯要单层摆放,以利充分见光。晒种期间要保持10~15C的低温,控制幼芽伸长,使其绿化、粗壮,并发生根和叶原基。晒种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植株早衰,影响产量。

③层积催芽;经过暖种或晒种后,即可进行层积催芽。催芽床设在温室内的阴凉处,温度保持15~20C。方法一般用砂培或草枯覆盖。催芽前要将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25克左右为宜。每个切块至少要有1个种种中上部已萌动的芽眼。切块后要在阴凉处摊0.3-1小时,使切面水分自然蒸发(注意不要晾得太干):若用砂培,要一层种块一层温砂(砂子不可带水),共堆放4~5层。若用草苦覆盖,可在摆放4~5层种块后,覆盖两层草苦。当幼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播种。

①赤霉素催芽:暖种时温度低、时间短,种薯尚未发芽,或未经暖种的种薯,可在播种前将种薯切块用赤霉素("920")浸种催芽。已出芽但芽长不到0.2厘米的,可用1x10-1~2x10-赤霉素溶液浸种10~15分钟。未出芽的种时,赤霉素浓度因品种而异,收白2×10-1~2.5×101,郑薯2号、鲁马铃薯1号5×10-,使用赤霉素浸种要严格掌握浓度,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芽、小芽和出芽过多,影响产。浸种后摊在阴凉处0.5~1小时晾干表面水分后,及时上床催芽。

(3)播种:

①播种期:当耕作层的土温稳定在4-5℃时,即可进行播种。山东省一般年份的适宜播种期南部在3月10日前后,北部和半岛地区在3月15~20日。播种过早,种块易受冻害,过晚则影响产量。

②播种方法和密度要求:播种地要有较好的墒情,墒情不好的要在播种前浇水造墙。为利于排灌和中耕管理,一般采用垄作。播种前东西向开沟扶垄。播种密度以行距70厘米,株距35厘米,每穴双株,每公顷8.1万~8.25万株为宜。播种深度8-10厘米,覆土厚度10~12厘米。种块旁点施尿素作种肥,每公顷150千克左右。

③田间管理:出苗期。春马铃薯播种时气温较低,出苗期需25天左右。幼苗出土前以生根为主,为保证发根和出苗,最好覆盖地膜,幼苗出土后撤膜。

幼苗期。出齐苗后立即查苗补苗。方法是播种时将多余种块播于田头或行间,出苗后带坨补苗。幼苗期管理以保墒、提高地温为主,一般不浇水,注意中耕。若土壤过于干旱,可适当浇水,浇后及时中耕。未施种肥的,可补施速效氮肥。

发棵期。此期水分管理要促控结合,使土壤“见干见湿”。氮肥用量要严格根据地力和苗情决定,做到苗健壮而不徒长,适期转入结薯而不早衰。其外部形态表现为茎杆粗壮、节间短,叶片平展肥大、叶色浓绿而有光泽。若需追施氮肥则应及早进行。根据马铃薯现蕾开花期需磷、钾肥较多的特点,进行叶面喷肥,具有良好增产效果。

方法是用稀释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公顷喷1500千克。缺硼地块,可分别于背期和初花期以0.03%硼砂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如发现植株徒长,可于现蕾至开花初期用0.01%矮壮素(简称三西)喷洒植株,以抑制徒长,促进结薯。为促进根系生长和块茎发育,发根期需结合中耕进行两次培土。一次在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浅培土。一次在植株封垄前进行中耕深培土,使垄背达到宽35厘米、高25厘米.

结薯期。结薯期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3"结薯前、中期应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水分不足,块茎不能充分膨大,影响产量。若时干时湿,则易造成块茎畸形。浇水不可漫过垄顶,但要润透垄背。结薯后期适当控制浇水,收获前5~6天停止浇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块茎感病,以利于收获和贮藏。

①收获:马铃薯正常成熟的表现是茎叶由绿变为淡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易从匍匐茎上脱落,块茎的表皮增厚且木栓化。但具体收获时间需根据不同用途、品种和地区而定。50克的块茎可作为种薯适当早收,以减少块茎中病毒积累。75克以上可作为商品薯适当晚收,但要在高温雨季到来之前收刨。山东省平原地区一般在6月20日前后收刨,南方露地栽培的春马铃薯5月中旬至6月中旬收刨。

收获时要刨除因病害造成的死株及其全部块茎,切勿混入健薯中,以防传染或贮藏期腐烂。若植株繁茂、郁闭可在收获前3~4天割秧,并移出田外,以利土壤水分蒸发,便于收获。收刨要选晴朗干燥天气进行,并尽量避免损伤块茎。收获后要放于阴凉处摊晾,避免日晒雨淋。淋过雨的,要充分晾干薯皮后再进行堆积或贮藏。

2,秋马铃薯栽培

秋马铃薯结薯期气候凉爽,有利于块茎的生长和种性的保持。但播种出苗期间正值高温多雨的夏末初秋季节,容易发生烂种死苗。或因种薯休眠不能按时发芽出苗,而使生长期不足,产量较低。因此,秋马铃薯高产稳产的技术关键除施足基肥、整地造埔外,主要是采取正确方法培育和处理秋用种薯,以确保适期播种出苗和无病全苗。秋用种薯的来源一般为早春阳畦培育的种薯和春季大田生产选出的种薯。种薯处理方法因来源不同而不同。

(1)阳畦薯处理:阳畦薯是1月切块催芽,2月阳畦播种,5月中下旬收刨的15~20克的小种薯,经较长时间的贮藏.已自然解除休眠。在山东省7月下旬即可整薯催芽。催芽时只要将薯块培埋在湿沙中10-15天,即可发芽。充分解除休眠的阳畦薯经催芽后播种易于全苗。而且用竖薯播种可有效地防止病害侵染和传播,容易保苗。因此,在二季作地区,目前多采用早春阳畦种薯作秋用种。

(2)春薯秋播:在没有阳畦种薯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大田生产的春马铃薯作秋用种薯。但因春薯收获不久,春马铃薯未打破休眠,所以必须注意催芽处理。丰收白等休眠性不强的品种,切块后埋在湿沙中15天即可发芽。郑薯2号、白头翁、鲁马铃薯1号等休眠性较强的品种,需要采用赤霉素浸种催芽。方法同春季种薯处理。处理后经7~15天种薯发芽后要进行沙积催芽,催芽期间注意每天喷清水一次保持沙层湿润。芽长2厘米左右时,即可选阴凉天气播种。

(3)播种:日平均气温降到25C以下时,播种较为安全。山东省多数地区宜在8月10日前后播种,争取8月底全苗,10月底收刨,保证生长期在60天左右。秋薯播种要起大垄,垄底部宽约40厘米,底部到垄顶高30厘米。播种行距70厘米,株距15厘米,每穴单株,每公顷9.45万~9.6万株。

(4)田间管理:秋马铃薯的水分管理与春马铃薯截然不同。秋马铃薯播种正值高温季节,播后无雨时,每隔3~5日浇水一次,降低土温,促使早出苗,出壮苗。浇后及时中耕,增加土壤透气性、避免烂薯。幼苗出土后,如天气干旱也应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茎叶生长。浇后要及时划锄直至封垄。进入结薯阶段,气候逐渐凉爽,茎叶封垄,植株蒸腾及地面蒸发量小,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垄沟不干不浇。

另外,秋季气温日渐下降,日照缩短,不利于长秧,因此齐苗后要抓紧追肥促棵。每公顷追施硫,150千克、尿素75千克。争取在秋分前后使薯秧封垄。春薯1千克秧只产1千克薯,秋薯1千克秧可产2千克薯。因此,秋薯管理中的促秧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以上便是分别对马铃薯不同季节栽培的技术要点加以分析,望参考,觉得不错的,请记得收藏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