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小土豆壁挂新风,升级折腾记录
创作立场声明:用了近3年,做个总结,并且给当初同一批的TX做个参考。
前言
用了近3年的小壁挂新风,也算一路升级和折腾了蛮多,随便写写做个总结,以供参考。
应该算是个终稿了,之后也没什么好升级和改进的了。
包括了
改主板和电源,接入米家APP
米家APP的使用
控制板外置,做亚克力盒子
滤纸升级后的情况
卧室用小壁挂新风的优缺点(包含PN2.5,甲醛及CO2的总结)
湿度大的地域的BUG
总结
先把总结放前面,方便看懂折腾的过程。
进风管件要注意是否会进水,特别是台风天下雨,雨会横过来吹的,墙上打孔的注意要往下有个斜度,避免倒流进水
进风管件里的海绵/金属网,一定要去掉,不然没多久就堵了,影响进风,至于蚊子一类就让它们被初滤档在外面就OK了(用FFU的话请定期请洁风轮和电机四周的灰,因为FFU的滤网在电机之后)
无刷电机,不论是24V还是310V版本,有异响的话及时更换,别折腾换轴承,不一定成功
,也可能是转子、定子或电机内部主板的因素,智米的小壁挂半年有异响的也一样有几度发生,及时找售后,会上门换电机总成的(身边有案例),包括现在流行的24V直流电机的电风扇也一样,直流的寿命不一定就比有刷的长,只不过是不用更换碳刷而已
不同品牌的电机,会有差异,恒运达在使用过程中,晚上会有些讲不清的声音(之前一直以为是风轮或者出风口的原因),换了日本电产(芝浦)的就没这声音。(不排除手上这个恒运达的个体因素)
壁挂新风不要只看最大风量,比如200、300、400立方,这些装卧室时,都没用,而是要看白天/晚上时,使用哪一档的风量,能不打扰到自己,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PM2.5及CO2的控制能力。
壁挂装客厅也一样,选则你能接受的风量的对应档位。
PM2.5是所有参数里,最容易控制,风量大小无非影响房间内PM2.5的下降速度,比如房间内用这台小壁挂,30分钟后下降成个位数,而隔壁房间用FFU+进风组件,几分钟后就能把我这房间的PM2.5吹成个位数(可惜家里人不让使用,所以就测了下)
甲醛测试仪的数值,只是给自己做参考,要看时实及24小时曲线,但是有几方面是所有卖测试仪的没有售前摊牌的。首先电化学甲醛模块,受化妆品、酒精、饮料和喷剂影响,基本上含酒精类的全会影响到它的数值,至于这个数值能在多久以后恢复正常,有2个因素:一方面是房间内通风的风量大小(随便用点化妆品,不通风,第二天的话这个值还是在那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是甲醛模块的品牌(达特的模块,下降速度就慢于炜盛的),这两点是必须使用者去理解的,因为在空气检测仪的群里,见过不止一个新手,不肯接受这点,觉得检测仪错了,去花钱做甲醛检测和出报告,实际上没多大意义,甲醛本来是长时间释放的,再加上做检测+出报告时,是关窗关门测的,测出来的数值对个人来说无任何帮助(不增加通风量,等于零),公司行政部门去找什么 光触媒去甲醛一类只是为了出个报告,让社畜们安心工作而已,过段时间这个量又会上升的。
甲醛全夏天高,冬天低,夏天要控制的话增大风量
CO2的控制是比较头痛的,按实用下来的情况,卧室无人时,是500-600;有1个人时,是800;在卧室里装个电脑拼个划船机,会上升成900-1000;最近玩划船机,风量2时,会升成1500,而风量3时,会升成1100-1200,但因为CO2的模块比较贵,很少人会舍得购买带CO2检测的空气检测仪
TVOC检测模块就30元的东西,看着玩的,不用太迷思。
四个项目的模块,全是有寿命的,比如我手上的伯虎B3,甲醛模块已经GG了,数值偏高掉了,而后来买的悟空M1,倒甲醛模块还没挂掉(都是24小时通电的),另外不要看到我在用就去买,因为有很多检测仪的槽点我没敢写出来,在吐槽的话能写个几百字。
定做/第三方滤芯最好能找说的清滤纸材质、品牌和展开面积的,理论上现在都是PP-PET复合,很少会有PP滤纸(寿命低),但这种事情讲不清
南方潮湿区域,不管是DIY还是成品,得考虑下防锈的问题。我已经遇到了螺丝表面锈掉,门铰链螺丝锈掉,门铰链锈掉,以及电动工具用的套筒和螺丝批放在房间里表面锈掉的事情了,。
折腾过程
按时间线来写的流水帐
升级主板+电源,接入米家
是2019年9月的事情,由于上海台风天,进水了,打湿掉一部份滤芯。
上PDD买了个普通不锈钢风帽,装了上去。
同时发现电源和按键板都有锈,想着更换一下延长寿命。
按键和LED有锈
调节风量的电位器锈的不能再锈了
电源板上螺丝等锈掉
外圈固定螺丝锈掉
结论就是更换后,电源板大短路,GG了。
看中原来是旋钮调节,想着去找设计这块电源板动的再买块新的,结果升级了接口,取消了电位器调节,改成了433射频遥控器,我也是服了设计这块驱动板的XX新风。
只好拉下脸皮,去找卖这台土豆新风的厂家,告诉我由于XXXX原因,后来重新找人做了电源和主板,接入了米家,就买了新的主板和电源,接口没怎么变,还是XH2.54的7P座了,除了方向(就是线序相反)
新的电源板
找塑料盒子临时弄弄
电机线序调整了下,要对调
连接线是7P 2.54
临时接下
通电OK
临时弄下,能用就行
接入米家的使用感受
其实现阶段的小爱蛮弱智的,小米也不去花精力理理顺。
主板的风量实际的顺序是
1档,2档,3档,4档,然后是睡眠档
这样循环
但小爱同学的自定义里,它的默认是1档=睡眠,2档=风量1档
弄训练场自定义时就得注意一下
设了2个自定义
通风=风量4档(实际是风量3档)
降速=风量3档(实际是风量2档)
用小米手机呼唤小爱同学,这2个语音自定义的识别率基本是OK的。不会像是问小爱,卧室温度和湿度,它理解成英文去了(一定要加一个字,卧室的温度和湿度)
另外小米手环5NFC的小爱,是残疾版,不能理解自定义的所有设置。
把我弄的窗帘、幕布、新风、打开/关闭音箱,都不能理解,
只能理解打开客厅的YEELIGHT的吸顶灯,得到结论是:手环的小爱同学基本就是弱智
拆除风帽内的网格
2020年5月,出风小了,拆开发现是风帽里灰堵了,拆除。
堵住的进风
想着其他品牌用的成品进风管件,进风处还有海绵(生化棉),难道不堵?
问土豆的厂家,讲后期因为同样原因,取消掉海绵一类了
看来这玩艺有利也有弊
主板外置
主板一直想折腾外置
最初是想外壳上开孔,但这个厚度自己DIY不现实,找五金加工的门店。
由于上海现在整改,内环的搬中环,中环的搬外环,基本上在家附近是找不到能激光加工金属的门店了,只能放弃这个首选方案。
设计亚克力外壳,外置后,连接线再想办法穿入机箱内。
CAD随便画画的
画画弄弄,计算失误没有考虑到主板上蜂鸣喇叭的高度,导致最终IPEX转SMA接口改外置天线没用上,用的是内置天线。
弹簧换掉
换了短弹簧(全淘宝就一家卖散装弹簧的)
喇叭和接口反装
喇叭就差一点顶着后壳了
蜂鸣器和电脑用的不通用,替换过,这个蜂鸣器有点响
WIFI天线
内置软的天线,因为转接线后会卡主板
掉了个焊盘,飞了根线
接口拆下反装,掉了个焊盘,飞了根线
其实还能再改进一个版本,但能用就行了,另外电源板的PCB尺寸没有要到,所以手工测量有偏差,留了过多的余量。
3D打印的淘宝价太贵了,这个外壳如果弄3D塑料打印,报价超过200元的。
更换轴承
恒运达的电机有点异响,拆开换轴承,换后一样。
情况就是通电会卡一下,再转运,并且有沙沙声。
并且拆的时候,焊点下面是漆包线,断过2根,补过线。
现在不确定到底是哪出了问题,有几个可能
1.新的轴承不行(安装问题,轴承问题)
2.电机的主板上面有问题了,但上面只认识一个三端稳压管
3.转子定子有问题
4.装外壳时姿势不对
故放弃继续维修。
出厂的是银球轴承,608ZZ,淘宝价是1元/个
更换电机
最后换了电产(芝浦)的27W,接线自己改了下,也垫过垫片。
M8的螺母,用的是M14的套筒(套筒是真的锈。。。)
芝浦的会比恒运达的轴长一些,要垫 2-3片M8的不锈钢垫片
垫完后打点硅橡胶固定下防止螺母松掉
买的是3.96的端子,要改成2.54,自己操作了下
线的长度、线径,接口规格,轴的长度,芝浦原厂下单时是能自定义的,但淘宝上买嘛。。。就得自己弄弄了。
型号在官网其实没公布,因为很多都是定制的,大致我就能看明白一点
型号后面有27的是27W,有的是44则是44W,转速其实全淘宝都差不多,淘宝上螺纹款的不多,因为空调内机用的拆出来不是螺纹,而是用螺丝固定的。
改装要点,以及螺丝选择
PTC加热处的6个开孔,原先是用M3.8~3.9的圆头螺丝,但这个规格找不到非自攻螺丝,而自攻螺丝的牙距又不太对,用阶梯钻(几块钱的),直接拓成4mm,改用M4的304/316的圆头或盘头螺丝,有可能会拧不紧,所以四周涂点硅橡胶就OK
铁氟龙线做连接线,和PTC铺热一样,从内机圆孔里穿出去到顶部(从底部绕一圈也可以,这样用普通线材)
电机内侧4个,是M5的,换成M5X12+的圆头或大扁头螺丝都行(螺母是类似于抽心铆钉结构,没法轻易换,让它去)
外圈也是M3.8~3.9,这里不能用阶梯钻扩了,会松了锁不紧的。
拿个M4螺丝,用电动螺丝刀去拧来拧去,拧大一圈(浪费1个螺丝),加2片垫片,让电机抬高一点点,避免新电机的轴摩擦到外壳(实测过,是处在能磨擦到和不能磨擦到的范围之间)
至于电源板外置后,那根用铁氟龙镀锡线做的7P线。。。。为了防止冬天开PTC铺热时烫坏。
需要穿线后再制作另一侧的冷压头,没有工具的还是别折腾,避免接错了烧主板~
滤芯
中电男由最初3张滤网(PP-PET)170元,升成了3张滤网360元,升成了3M滤纸(型号不明)
寿命倒是更长了,去年9月换风帽进水那次换掉后,用到现在,出风口的数值依旧OK。
不过滤纸的寿命除了出风是否为零以外,最大的更换原因是,有异味了,这点在任何产品上都有,不停机的话还OK,停机一段时间味道会更明显,好像各品牌都无解。
我是加了张G4白棉,脏了就洗洗换掉,还好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