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人都会在晚饭后去逛个公园、吹个风。可十分钟不到,就感觉下面越来越痒。定睛一看,惊!呆!了!

好好一双大白腿,霎时间布满了N个大红包!看这“作案现场”,简直比蚊子还毒!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么狠?

这种小黑虫俗称“小咬”,学名为“蠓”。

吸血蠓是一类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根据幼虫孽生习性的不同,可分为水生型、陆生型和半水生型,依次为库蠓幼虫、蠛蠓幼虫和细蠓幼虫。

它们体长1-4mm,比一粒芝麻还小,多数为褐色或黑色,几乎看不到翅膀。

喜欢在野外成群飞舞,夏季公园内尤其多。人从它们中间穿过,有时候还会撞在脸上。但因为蠓虫飞行速度快且没有规则,所以非常难抓。

虽然它们看起来小小个,带来的麻烦却让人很头大——

过敏性皮炎、继发性皮炎

传播病毒:奥罗普切病毒、蓝舌病病毒、可能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等

传播寄生虫:肝囊原虫、丝虫、血孢子虫等

一旦人被吸血雌蠓咬伤,会出现红点或者红斑,就会浑身奇痒,而且越抓越痒,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丘疹性荨麻疹。

如果忍不住挠破了伤口,之后可因感染出现大面积红肿,甚至中心部位会出现水泡。有的可变成水疱,严重者可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风团及大片瘀斑。

▲被蠓咬后千万不要用手频繁去抓,可能会起水泡

根据吸血蠓成虫的群舞和刺叮时间不同,分为这两种类型——

白昼活动

昏-晨活动

其中,雌蠓的吸血习性及对宿主的选择因种而异,活动也受温度、湿度、风速、日照强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而库蠓多数在昏-晨活动,日出和日落有两个吸血高峰期,晚间更明显。细蠓和蠛蠓是在白天进行刺叮吸血活动,每次持续3-5分钟。

当被蠓叮咬后,可用肥皂水外搽。保持被咬的地方干净,如果起泡一般都会不小心弄破,这时就用碘伏,大约每个小时擦一次,一定要保持干净。

皮肤症状明显者服用抗过敏药物,继发感染者选用抗生素。

如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蠓虫叮咬史。

出门穿长袖长裤

郊游时穿长袖长裤,不要穿短裤短裙。

随身带“家伙”驱蚊

尽量远离湖边绿植茂盛区域,如果不可避免的话,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如驱蚊手环、驱蚊纸巾、驱蚊液、清凉油等。

最好别喷香水

蠓虫喜潮喜腐味儿,汗腥味也会诱虫,这也是为什么河道、水坝边上成群结队出现蠓虫的原因!女性最好别用香水,身上宁肯多点肥皂味也不能有香水味儿。

家里纱网要“密而不漏”

普通的防蚊纱窗根本不能阻止蠓的入侵,一定要密!一定要细!(这个方法适用于一楼哦,因为小黑虫飞不高)

将蠓虫的“窝”铲除干净

填平坑洼、清除积水、堵塞树洞、清除苔藓。(吸血蠓飞行能力弱,如发现踪迹,孳生地必在附近)

必要时求助专业消杀公司

不过这种方法容易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不建议普通市民轻易尝试,必要时可求助专业消杀公司。

来源:深圳卫健委

本文系转载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