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听过西瓜与芝麻的故事,但是生活中总会埋头做事,欠缺考虑,就像吴军所说的捡芝麻的人思维方式改变不了,满眼都是芝麻,也就没心思和精力去关注那个更大的西瓜。还有吴军说的伪工作者,偏向于重复性的、不用太多思考的工作,长期这样的劳动没有多大效果,导致个人进步缓慢,但其他人若在进步,那自己的能力甚至还是倒退的。
为什么人们会更偏向于捡芝麻?难道就是因为芝麻好捡?不用动脑筋?可是环顾周围和自己的体验发现,芝麻也并不好捡。一是捡的人太多,要抢。二是捡芝麻也要到处寻找,很多芝麻都是短期性的,捡完这次,必须还得花时间找下一颗。三是捡芝麻的时间成本真的太高。。这样一直恶性循环,生活水平怎么可能提高到平均线以上?
平时空余时间,自己会习惯性地躺尸,然后抱着平板看电视,看完之后顶多第二天和同事讨论一下剧情,过段时间就忘光了。还有就是在微信群里,会关注抢红包,这也是吴军说的只关注蝇头小利,不去花时间研究自己的专长。
当然躺尸和看剧再加上边看边吃零食,真的很舒适和时间消磨很快。偶尔也会有罪恶感,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但当想起自己的梦想或想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会感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进入下一步怎么去更接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于是苦恼一会儿,就忘了这事儿了。不知怎么坚持去解决自己的所遇到的困难。人生几十年,一直是这么过来的。。。 居然一直是这样的循环。。
而自己却不知在这种循环里。!
吴军说当一个人能花时间去研究、琢磨自己的专长,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职责和影响力会上升一个台阶。而越偏向于捡芝麻,不去思考,就越会进入思维舒适区,成瘾于思维的惰性,形成负面正反馈。确实如此啊。
还有写作这件事情,老早就知道写作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有帮助。但是怕写,读书时期就不喜欢语文课,写作文也都是低分,知道自己的弱项,却不肯改进,更怕献丑写得不好。因为写要构思怎么写,思维的惰性,再者本来就不擅长,就没法坚持。经常喊着自己要改变,要开始写作,每次写一篇宣誓一下,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些个原因,自己全部占据啊,也一直在恶性循环之中却麻木也没有好好看清自己的状态。老是纠结于芝麻,个人能力没有进步,于是只有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焦虑,心态越来越差,更没有闲暇心情欣赏生活的美好。
可是要怎样捡西瓜呢?2019年已过去一半,学习如何去寻找西瓜,至少不要一直盯着芝麻,太累。愿自己在工作生活之余,也能欣赏到身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