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72年上小学二年级,每天早晨上学时,家长给1毛2分钱买早点。当时薄脆8分钱一个不要粮票,油饼6分钱一两粮票,白火烧6分二两粮票,芝麻烧饼1毛钱一个二两粮票,白豆浆二分一碗,我们那甜豆浆3分一碗。//@有点意思嘿:大火烧夹薄脆、油饼,主要是北京南城一带的吃法。我住朝阳,从来没见过,九十年代我宜居南城后,才发现胡同里乡亲们比肩接踵排队买这玩儿意吃,最早好像牛街有,俗称羊油饼,大火烧是那种长的,北京人叫“牛舌头饼”,我初尝也是噎得直翻白眼,后来发现这玩意儿真顶饿,早上吃完中午都不饿。关键它还便宜啊,那个年代五毛钱一个牛舌头饼,三毛一个薄脆,后来小咸菜不要钱,八毛钱半天不饿,要是您有点钱,再来一碗豆泡丸子汤或者豆腐脑。忒实惠了。(图片来自网络)
大火烧夹薄脆、油饼,主要是北京南城一带的吃法。我住朝阳,从来没见过,九十年代我宜居南城后,才发现胡同里乡亲们比肩接踵排队买这玩儿意吃,最早好像牛街有,俗称羊油饼,大火烧是那种长的,北京人叫“牛舌头饼”,我初尝也是噎得直翻白眼,后来发现这玩意儿真顶饿,早上吃完中午都不饿。关键它还便宜啊,那个年代五毛钱一个牛舌头饼,三毛一个薄脆,后来小咸菜不要钱,八毛钱半天不饿,要是您有点钱,再来一碗豆泡丸子汤或者豆腐脑。忒实惠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