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长寿-明弘治款浅浮雕绿彩月季、灵芝纹梅瓶图像研析(梅瓶上的中国文化艺术精神)
《明弘治款浅浮雕绿彩月季纹平面图》局部
长春、长寿是中国传统纹饰
月季和灵芝的寓意
古人常把四季长春的月季
和长生不老的灵芝图形
表现在绢、纸本与器物绘画上
此梅瓶采用浅浮雕工艺
描绘了月季和灵芝纹饰
古人精美的制作手法
除给我们带来视觉美感外
还体现出中国花植物文化思想的内涵
《明弘治款浅浮雕绿彩月季、灵芝纹梅瓶立面图》
《明弘治款浅浮雕绿彩灵芝纹平面图》局部
关于月季
明《月季图》三才图会插图
月季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被誉为“花中皇后”,属蔷薇科
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月季在中国传统花文化中
在宣传和应用上处于较薄弱的地位
但月季四季开花
花容秀美,色彩鲜艳,花香悠远
有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象征着长春、吉祥、圣洁
《辽宁抚顺出土的始新纪蔷薇叶化石》
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古代先人
就已经开始应用蔷薇类的植物
辽宁抚顺出土的始新纪蔷薇叶化石
距今已4万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庙底沟花卉图纹华山玫瑰
应该是人类最早利用蔷薇属植物的印记
在仰韶时期的庙底沟类型遗址中
发现了绘有彩陶的器物
其中绘有彩绘装饰的陶器中
就有蔷薇科类植物花卉的纹样
《屈原画像》
战国时期
屈原《楚辞·九歌·涉江》中: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露申又名锦被堆,乃香月季也
战国时期楚国人民已开始种植利用
锦被堆、香月季等多种植物
并建立兰圃、蕙圃、芷圃等进行种植
汉朝开始栽植蔷薇
这个时期虽还未出现月季
但蔷薇属植物已被广泛应用
并为月季的诞生起了关键性作用
唐代 周昉《执扇仕女图》局部
唐宋时期
开始大量出现关于蔷薇、月季的诗词
并以花卉名称首次见诸典籍
唐代诗人贾岛的: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唐代画家周昉绘《执扇仕女图》
画中仕女手上执的花
便是1300年前的月季花
说明在唐代蔷薇已成为供人观赏花卉
月季花是蔷薇属植物
宋以前绘画、诗歌中的蔷薇
就是后来文献中称的月季
《“益部方物略记”古籍书图》
中国月季文化在宋代才正式形成
最早“月季”之名
出现在北宋人宋祈的《益部方物略记》:
“花亘四时,月一披秀,寒暑不改,似固常守。
右月季花,此花即东方所谓四季花者,翠蔓红花。
蜀少霜雪,此花得终岁,十二月辄一开。”
“花亘四时”,是说一年四季均能开花
“月一披秀”,是说每月都能开花
月季花很有可能因此而得名
月季花的这种特性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
他们不仅描写月季的特性和形态
还提炼出月季独特的文化内涵
两宋时期,花鸟画艺术达到巅峰
著名画家马远、杨婕妤、赵昌、崔白等
均留下了古代大花重瓣月季的真容
宋 马远《白蔷薇图》
南宋 杨婕妤《月季图》百花图卷
元代 钱选《月季花》局部 八花图卷
元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众多文人因仕途受挫而借画抒意
常以梅、兰、竹、菊等独特的形态特征
喻君子的刚直不阿、孤傲清高
和坚贞不屈的品德
故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与器物上的纹饰
月季绘画作品存留下来的较少
元 王渊《月季花图》局部 花卉卷
明成化《斗彩罐上的月季花》故宫博物院藏
明 孙克弘《月季绶带鸟》花鸟图册
清代评花馆主《“月季花谱”古籍书图》
明清时期,月季育种大为发展
清代评花馆主《月季花谱》云:
“月季花先止数种,未为世贵。
考之花谱,种法未明。
近得变种之法,遂越变越多,愈出愈妙,
始于清淮,延及大江南北,
高人雅士为之品题,花则尽态,名亦日新。
而吴下月季之盛,始超越前古今矣。
种类之多,几与菊花方驾,
而今之好月季者,更甚于菊。”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赏月季之风盛行
明 徐渭《月季图》纸本设色
《清乾隆御制诗花卉册月季图》
清 朗世宁《仙萼长春图》
清 宋灼《月季与竹图》
明末清初文人画已占上风
摹古和创新两种画风并行发展
当时入驻宫廷并深得康熙皇帝
宠爱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
以极强的写生功力
画出了不少庭院古老月季品种
清人绘月季较宋、元、明为多
花型颜色也有多种
月季有四时常开之意,竹有平安之意
所以多以月季与竹同绘
取四季平安的意思
月季花不仅在纸绢本绘画中有所体现
而且在瓷器、织品、诗歌等中均有描绘
明 陈老莲《月季图》
晚明陈老莲所绘月季
有深粉及白色两种,瓣极少
花型为深杯状
已与现代茶香月季同
陈老莲虽然工笔花鸟极工
但他与院派画不同
多简洁以文人画格出之
清 李鱓《月季图》纸本设色
清 汪承霈《月季山禽》纸本设色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上的月季花》
清《月季花》缂丝
清康熙《月季花纹杯》沈阳故宫博物馆藏
此《月季花卉杯》为清康熙年制
为十二月花卉纹杯中的一个
画中用黑线勾勒成花枝、花叶
和细细的花茎
枝叶上的花朵形态各异
两只蝴蝶左右环绕一朵盛开的红色月季
一只蝴蝶在半空中翩翩起舞
下面配景为青花山石和几枝竹叶
构图巧妙、疏密有致
线条生动流畅,色彩清新淡雅
题诗为:“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
清 居廉《月季山石图》纸本设色
《唐李白画像》
月季作为我国的传统名花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有描写
早在唐代就有赞月季的诗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一首《赞月季》:
“牡丹富贵为春晓,芍药虽盛只初夏。
只有此花开不怨,一年独占四时春。”
诗中将盛极一时的牡丹、芍药做比较
既不赞牡丹的富贵,也不赞芍药的艳丽
唯独欣赏月季的四季长春
可见当时的文人墨客已经开始关注月季
并把它的特性加以赞扬
《宋苏轼画像》
宋代苏轼也有诗曰:
“花开花落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晩,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牡丹号称“花王”,芍药为“花相”
在百花中的地位本来高不可攀
但苏轼此诗别出心裁
称牡丹虽雍容华贵,但晩春才开
芍药虽繁花似锦,但初夏才开
只有月季四时常开
能与牡丹、芍药拼时间
从而赋予了月季藐视群芳的资本
清 恽寿平《月季花》纸本设色
月季可分为古老月季和现代月季
1867年之前的蔷薇属品种称为古老月季
1867年以后培育的品种群为现代月季
古老月季与现代月季存在差異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月季传入西方
与法国的玫瑰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蔷薇
反复杂交形成观赏价值高
且可四季开花的月季新品种
从此开辟了现代月季的新篇章
与古老月季相比
现代月季的株型更加茁壮、花大、瓣多
且色彩十分丰富
富有魅力的现代月季品种上
都流淌着中国古老月季的血液
清 汤怡《月季花》纸本设色
清 任伯年《月季飞雀》纸本设色
中国古老月季
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记
令人遗憾的是,近百年来
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
许多珍贵的古老月季品种已经丢失、灭绝
我国的月季育种曾经一度领先于世界
但是现在却远远落后于欧洲
古老月季不仅具有历史研究价值
在人文、艺术上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现代 金西厓《月季草虫》扇面
近现代 黄宾虹《月季花》纸本设色
近现代 徐悲鸿《月季花》纸本设色
关于灵芝
《明弘治款浅浮雕绿彩灵芝纹平面图》局部
灵芝是灵芝科,属真菌
在中国流传已有五千多年历史
是人们公认的名贵药材
历来作为一种治病的良药
古时灵芝亦称神芝、芝草、仙草、瑞草
因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效
加上道家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推崇
以及皇权政治的影响
使其在我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辽《采灵芝图》山西应县文管所藏
灵芝文化的产生与形成
是我国古代社会
科学技术及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其主要源于古人对灵芝的崇拜和信仰
它大约萌生于史前, 经奴隶社会而发展
充实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
其中鼎盛于唐、宋、元、明时期
通过物质实践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推动了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甚至国际交流等
其内容涉及到文化艺术、宗教信仰
和医药学、古哲学、生物学、历史学等等
《张衡画像》
“灵芝”一词
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
“浸石菌于重涯, 濯灵芝以朱柯”
但早在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
就有关于灵芝的记述
如讫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菌类图鉴
《太上灵宝芝草品》中,记述灵芝103 种
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
录有赤芝、黑芝、青芝
和白芝、黄芝、紫芝六种上品芝类
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成书于万历六年,亦收录上文六芝
元 张渥《九歌图》局部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灵芝是圣洁、美好的象征
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山鬼》有:
“ 采三秀兮山间, 石磊磊兮葛蔓蔓。”
“ 三秀” 即为灵芝
三国曹植的《灵芝篇》是一首著名的燕乐曲
“ 灵芝生天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彩晔若神。”
在他的名篇《洛神赋》中
又用“ 攘皓腕于神浒兮, 采湍濑之玄芝。”
描写出神女采撷灵芝时安详而闲适的神态
自汉代以来, 服食灵芝追求长生的思想
在汉乐府诗中已得到反映, 如《长歌行》:
“ 仙人骑白鹿,……揽芝获赤幢。
…… 主人服此药, 身体日康强,
发白复又黑, 延年寿命长。”
明《灵芝图》三才图会插图
《“山海经”古籍书图》
《山海经》为灵芝神话的鼻祖
其中《中次七经》中说:
炎帝小女名瑶姬,刚到出嫁之年
即“未行而卒”
她的精魂飘荡到姑瑶之山
“化为瑶草、实为灵芝,其叶胥茂, 其华黄。”
因“天帝”(炎帝)哀怜瑶姬早逝
便封她做巫山云雨之神
现在, 巫山生长灵芝特别多
传说都是女神洒下的相思子
《白蛇传》里有家喻户晓“仙山盗芝”
传说蛇精白娘子醉酒后
露出了蛇的原形吓死了许仙
白娘子冒死去昆仑山盗灵芝仙草救许仙
白娘子在昆仑山大战仙鹤童子
九死一生,终于盗得灵芝仙草的故事
《葛洪画像》
古代道家炼丹、寻仙药、种芝、著书论理
认为只要通过清养修炼, 服食“仙药”
便可白日飞升, 得道成仙
“五芝”在“仙药”中占有的显赫地位
使灵芝富有极其宏厚的文化内涵
我国能首创出种芝术
就得归功于葛洪等道家代表人物
这位东晋著名的炼丹家
在《抱朴子•白篇》中记有种芝术
即说“夫菌芝者,自然而生,
‘以五石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
亦与自然芝无异俱令人长生。”
“芝”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化生物
明《灵芝图》程氏墨苑插图
道教追求长生思想
对推进灵芝研究的作用十分巨大
在汉魏六朝期间达到了空前繁荣
产生许多研究灵芝的专门著述
其中包括介绍灵芝形态、生态、产地
和采集之法的《木芝图》
及《菌芝图》、《神仙芝草图》等
介绍灵芝服饵之法的《灵宝服食五芝品经》
和《服芝草黄精经》等
介绍道家种芝秘术《种芝经》、《种芝草法》
以及记载各地产芝经过的《祥瑞记》等
据古代目录学著作记载
出自魏晋道教人物之手的芝草类专著
估计在百种以上,如此丰富的著述,
在世界菌蕈学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秦始皇画像》
中国历代皇帝大多崇拜灵芝
求其长生,这是受道家医学大力宣扬
和服食灵芝养生的结果
葛洪在《抱朴子》中说:
“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求数延命,
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
而服芝长生无不为帝王所向往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幻想长生不老,便询问鬼谷先生
得知蓬莱仙岛有灵芝仙药
可使死者复生,活者长生不老
秦始皇深信不疑
据《史记》等古籍中记载
秦王派遣著名方士徐福携百工,带五谷
于公元前210年东渡日本(蓬莱)
寻找灵芝长生不老药,结果未能返回
清 蒋廷锡《御园瑞蔬图》纸本设色
《孝经援神契古籍书》
除道家之外,汉儒亦将灵芝神化
《孝经援神契》说:
“王者德至草木, 则芝草生;
善养老, 则芝实茂。”
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些著作,
如《孙氏瑞应图》、《尚书大传》
和《白虎通》等书中, 均有类似论述
于是灵芝便如传说中的
凤凰、麒麟等灵禽祥兽一样,
成为圣王德政或儒家伦理道德的“祥瑞”
元代《朝元图中手捧灵芝的玉女》永乐宫三清殿壁画
自秦汉以来
灵芝一直是绘画、瓷器、石刻、雕塑等
宗教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
在陕北出土的东汉初画象石
和山西永乐宫内的壁画等,均有所体现
其中三清殿中的 《朝元图》
秉承唐宋以来宗教人物画的传统
用笔遒劲, 色彩绚丽
其中有位玉女手捧灵芝
神情端庄, 风度飘逸
手中灵芝形象逼真, 清晰醒目
是中国灵芝绘画难得的珍品
清 郎世宁《万寿长春图》纸本设色
此清郎世宁画《万寿长春图》
画面里有盛开的月季花、石竹、蓝菊
一株灵芝依偎着山石而生发
整体画面象征着健康长寿
“万寿”为封建王朝臣民
对皇帝、皇后生日的恭敬之词
画中所绘景物都具有写实的立体感
有身临其境之感觉
画上款署“臣郎世宁恭画”
下有“臣郎世宁”一印
清 金农《山中采灵芝图》纸本设色
清《青玉花盆金属胎珐琅九灵芝盆景》故宫博物院藏
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描绘在器物上的灵芝纹当属中国瓷器
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居多
明代灵芝纹的寓意不太明显
除了与竹石等组成完整的画面
象征高节不凡而长寿外
其它多以缠枝、折枝的形式加以表现
明代各时期的画法也不尽相同
洪武时期装饰有灵芝纹饰的器物较为常见
画面极为舒展,以缠枝的形式加以表现
盘类器物上的纹饰
多以竹石与灵芝组合成统一的画面
画法为勾线填色,并留有白边
明永乐《青花灵芝纹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永乐官窑装饰有灵芝的器物较多
有缠枝和折枝两种方式
缠枝者穿插有序,舒展大方
画法为一笔点划
折枝者,造型夸张
生动有趣,画法为勾边填色
外形较洪武时期丰满
也为六或七个出头
青花料有明显晕散还有黑铁斑
明宣德《青花折枝灵芝纹石榴尊》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宣德时期
灵芝纹器物变得比较普遍
此时的折枝灵芝纹饰方式比较固定
叶片卷曲,一侧留白,一侧填满
出头较永乐时期要多,画法变化较多
细蔓为一笔点划,粗蔓勾线填色
较少见到笔痕,花叶及灵芝勾勒填色
并留有浓淡相间的笔痕
这一时期的折枝灵芝纹
还有永乐折枝灵芝纹的遗风
但有变化,具有本朝特色
明成化《斗彩灵芝纹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成化时期官窑装饰
有灵芝纹饰的器物并不多见
以缠枝灵芝纹较为流行
与宣德时期灵芝纹饰不同的是
已不见有宽大的叶片
灵芝也较宣德时期更为圆润、饱满
花叶卷曲自然,叶片更为小而疏
明弘治《青花灵芝纹盘》
明正德《青花灵芝、阿拉伯纹饰罐》
弘治时期有灵芝纹的器物较少
常以折枝、团花的形式表现灵芝纹饰
其线条较成化时更为纤细
勾线填色的画法也较成化时期准确
灵芝的形状趋于扁圆,不及成化时期肥厚
双勾内填色,花叶卷曲自然
灵芝重笔勾廓内填色
明正德官窑装饰有灵芝纹的器物较多
最明显的是多与阿拉伯文组成统一画面
灵芝叶片不见有早期的细长形状
也不见三出叶片,而是较为对称的双叶片
画法为勾线填色,留白较少
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嘉靖时期灵芝纹器物较前朝更为多见
斗彩、青花、青花五彩俱全
表现形式有折枝、缠枝
还有团花形式
或与竹叶组成统一画面
或托杂宝,吉祥寓意很明显
画法虽不尽相同
但灵芝纹饱满,叶曼穿插有序
明嘉靖《五彩灵芝桃树纹盘》
嘉靖官窑缠枝灵芝纹饰构图较为繁缛
多与杂宝等组成画面,吉祥寓意较为明显
嘉靖帝是不折不扣的“道士皇帝”
他一生笃信道家的长生不老思想
炼丹吃药,填青词
主张瓷器上绘画得到成仙的纹饰
这时期灵芝花叶的画法与斗彩器物不同
有明早期遗风,但竹叶为戟形
这一时期的团花灵芝纹器物纹饰饱满
花叶肥润,叶片较大
勾线填色的画法虽质感不强
倒有层次感,青花色泽浓重艳丽
明万历《青花灵芝婴戏龙圆盖盒》
明末万历时期的灵芝纹
主要有五彩和青花两个品种
五彩器物构图繁缛,色彩艳丽
多与彩云组合为完整画面
青花器物则构图疏朗,勾线流畅
灵芝的层次较多,竹叶劲挺有力
明代自万历后,灵芝纹多为辅助纹饰
灵芝纹的画法较为圆润
有三出的竹叶纹,或有卷曲的花叶
清康熙《五彩福寿灵芝纹盘》
清代装饰有灵芝纹的瓷器不如明代常见
目前所见为康熙、雍正、乾隆及晚清器物
整体风格上已渐趋写实
并一改明代的构图方式
少见有折枝图案
多与瑞兽、瑞草组成统一纹饰
雍正时期,灵芝纹器物比较多见
叶片较小,灵芝扁圆,灵芝上有竹叶纹
已明显趋向写实风格
清雍正《青花缠枝灵芝灯笼瓶》
雍正灵芝纹器物较康熙时期多见
装饰方式有青花、珐琅彩和粉彩等
其寓意较明代更为鲜明
多与月季、寿石、天竺等组成完整的画面
寓意灵仙祝寿,祥瑞长寿之意
其构图疏展大方,纹饰绘工精湛
以写实的笔法描绘物象
艺术表现手法较高
清 雍正《珐琅彩月季、灵芝、竹石纹碟》局部
此《珐琅彩月季、灵芝、竹石纹碟》
敛口、浅弧壁、矮圈足
器外壁一面以赭墨绘湖石
四周绘有月季花、灵芝、竹石
外壁另-面以墨书写:
“数枝荣艷足,长占四时春”诗句
前一句取自宋韩琦《月季花》一 诗
后一句摘自明朝张新《月季花》诗尾句
月季配灵芝有长春、长寿之意
清乾隆《青花缠枝灵芝花卉纹如意耳葫芦瓶》
乾隆时期仍然有装饰灵芝纹的瓷器
嘉庆朝早期仍承袭乾隆遗风
偶有出现灵芝纹器物
灵芝纹饰以道光朝较为多见
而其他时期比较少见
道光官窑灵芝纹饰构图较为舒展
色彩鲜艳,但绘工不精
清嘉庆《青花灵芝纹八角罐》
清光绪《黄地粉彩灵芝水仙纹长方花盆》
清代同治,光绪时期
灵芝纹饰器物时有出现
同治朝仍沿用前朝灵芝纹画法
光绪开始极力模仿清三代制瓷之风
灵芝纹饰为勾线平涂、填色
绘工也时有细腻之作
画风写实灵芝肉厚而肥润
尽管仿清三代灵芝纹饰惟妙惟肖
但清末国力逐渐衰败
灵芝纹形似神不似,缺乏灵动感
徐之腾:2015年3月,创立徐之腾艺术空间;重庆南岸区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南岸区政协书画院画家。重庆大足石刻研究会会员;四川张大千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为艺术家和收藏家搭建交流平台;把中国艺术家及中国书画艺术介绍到国外。
Zhiteng Xu Who is the founder of Zhiteng Xu's Art Space, aims to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al platform for artists and collectors. He is also committed to introduce talented Chinese artists and their artworks to the world. His other positions are as follows:· Director of Chongqing Nan’an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 Painter of Chongqing Nan’an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CPPCC Painting and Calligraphty Academy.· Member of Dazu Stone Carv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 Guest Professor of Zhang Daqian Art Academy.
徐之腾艺术空间
Art collections of Zhiteng
战略合作伙伴
什么最爱搜
https://www.toutiao.com/
一点资讯
http://www.yidianzixun.com/channel/m103633
搜 狐
https://mp.sohu.com/profile?xpt=eHlwMzMzMzhAc29odS5jb20=
新 浪
https://weibo.com/xyp6464/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is_all=1
张大千美术学院
http://zdq.njtc.edu.cn/classes/myfc.html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供学习和交流
徐之腾编辑整理不易 转发时请标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