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的精髓莫过于对火候的把握,大火爆炒才能激发食物灵魂,祖传的菜谱一定要“油冒烟再下菜”,殊不知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食用油已经从土榨油变成了精炼油。油的种类也变得更加丰富,玉米油、葵花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每种油的烟点均不同,作为一个掌勺人,一定要知道这些油的烟点否则都烧至锅内冒烟,早已油温过高了。

一、什么是烟点

烟点是指在不通风的条件下加热油脂,观察到油脂发烟时的温度。

二、日常烹饪为什么要注意烟点

食用油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的话,会发生劣变,不仅营养成分被破坏,还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丙烯酰胺(2类致癌)等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当油温超过220℃,或反复油炸可能会让食用油发生劣变。

油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耐热性越好,长时间受热氧化聚合也较少。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代表就是棕榈油和动物油,这两类油饱和脂肪酸占比很高,非常不适合三高人群食用。除了猪油,中餐常使用的还是各类植物油,所以我们平时还是需要多关注玉米油、葵花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的烟点。

三、植物油什么温度才冒烟?

一般来说,精炼植物油的烟点高于压榨植物油。但从营养成分来说,压榨植物油高于精炼植物油。压榨油适用于低温烹饪,而进行油炸时宜采用烟点较高的精炼油。

玉米油烟点

压榨玉米油的烟点在190℃左右,精炼玉米油烟点更高,可达230℃。玉米油属于谷胚油,用玉米胚芽压榨而成。

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达80%多,其中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接近50%,并且玉米油中植物甾醇较高,长寿花金胚至尊玉米油甾醇含量较高,达到1g/100g。植物甾醇是一种天然活性成分。

花生油烟点

压榨花生油烟点在160℃左右,精炼花生油的烟点在230℃左右。花生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类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

葵花籽油烟点

压榨葵花籽油烟点在160℃左右,精炼葵花籽油的烟点在230℃左右,葵花籽油中的油酸(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含量可高达60%多,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较高,长寿花葵花籽油的维生素E含量达40毫克—生育酚当量。

菜籽油烟点

压榨菜籽油烟点在190℃左右,精炼菜籽油的烟点在250℃左右。菜籽油是南方的日常使用较多的油,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油酸含量甚至高于橄榄油,可以达到80%以上,菜籽油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来源于芥酸。

大豆油烟点

压榨大豆油烟点160℃左右,精炼大豆油烟点230度左右。大豆油有轻微的豆腥味,大豆油中,油酸20%多,亚油酸50%多。大豆油主要产地在我国北方,也是北方的日常食用油,购买大豆油时需要注意原料是否为转基因大豆。

四、正确用油,油温很重要

在日常烹饪中我们需要找到健康和口味的平衡点,选择合适的油温烹饪尤为重要。总结下来“精炼油”更适合爆炒(但是不要反复煎炸),“压榨油”则更适合家常快炒。在日常烹饪中,使用中低油温即可。

家常快炒五六成热油温:

一般家常快炒油温为五六成热即可此时油温在150-160℃之间。表现为手放在油面上方能感到明显的发热。把筷子放入油锅中,周围会冒出少许油泡。适合将葱姜蒜等辅料倒入爆香,然后放入肉、青菜快炒。

中油温适合含有带有水分的食材比如:蔬菜,用这个油温炒青菜能使炒出来的菜颜色漂亮且营养流失少。

三四成热油温让食物更鲜嫩:

北方常用的溜的炒法,油温为三四成热:油温在120-140℃之间,表现为无青烟、无响声、油温平静,手放在油面上能感到微微发热。把筷子放入油锅中,周围基本不起泡泡。这样的油温适合滑炒。比如溜肥肠、熘肝尖、溜笋干等

这个温度可以保持食材细嫩的口感,还能除掉多余的水分。这个油温炒菜漂亮,能让食物快速定型,也适合家常烹饪大部分食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