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联合襄阳市农科院在襄州区石桥镇召开的油菜绿色革命核心技术观摩测产会现场传来喜讯,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经过现场测算,油菜籽单产达到每亩419.95公斤,刷新了长江流域油菜的高产纪录。
“中油杂501”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在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稳定支持下,经过11次攻关选育而成,具有耐密植、高产、高油、抗病、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如今,每亩地种植油菜的数量,从1.5万株提高到了3万株。
油菜“双50”高产油新品种测产专家组组长、西南大学教授 李加纳:“这些年都在致力于减少油菜的株高,让它的分枝角度更小,能够适应在高密度下互相不阴蔽不影响,我们需要改变原有品种的株型特征,让它株型更紧凑更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和收割。”
此次测产验收随机抽取其中3个点,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田块,对油菜的栽培密度、单株荚果数及单荚籽粒数进行产量分析。此前该品种在全国油菜新品种试验中,单产213.11公斤/亩,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今年打破了自己的纪录。
油菜“双50”高产油新品种测产专家组组长、西南大学教授 李加纳:“‘501’的含油量达到了50%以上,这在国内的油菜品种里面是名列前茅的,而且也达到了进口油菜的含油量的水平,对于我们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有70%都要依赖进口。油菜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占国产食用油的50%左右,在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据核心地位。目前这次测产成功的“中油杂501”,中国农科院也正在联合相关企业,加速大规模种植的推广。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中油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贵华:“今年可以推广五、六万亩,明年计划大面积种植生产,三年达到生产100万斤的水平。”
副区长李伟参加活动。
全媒体记者:杨全有 刘念 王锋
编辑:汪洋 校对:张翠
责编:陈杨
审核:宋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