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望江之声」可快速关注
秋风拂过,稻浪翻滚……10月12日,位于望江县华阳镇清泉村的稻田里正迎来一年的丰收光景。在收割现场,收割机在金黄的稻田中来回穿梭,机器过后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切割、脱粒等工序一气呵成。
“原来收割一亩稻谷要500至600元的收割费用,五六个人一天才能收割完。现在机械化收割,半个小时就收完了,一亩只要100多元钱。”华阳镇清泉村种粮大户王炜祥高兴地说,今年他种了高粱500亩,每亩产量600斤,水稻1200亩,每亩产量在1200斤。“在今年旱情下还能有这样的收成,比较满意了。”
当然,旱情之下的丰收,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种粮大户自己所做的大量抗旱保收工作。
就拿清泉村来说,农田平时用水全靠当家塘和水库,今年受旱情影响,村内水库水位降低,当家塘见底,沟渠干涸,灌溉用水面临极大困难。实际上,不只是清泉村,华阳镇耕地面积8.3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3万亩,其中有3万多亩水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旱灾。
面对严峻的旱情,华阳镇政府在积极主动作为的同时,号召域内企业参与抗旱保苗。该镇两家企业组织员工100余名,分成多个班组,开展抗旱应急管道架设,从望江县岚杆湖提水,建设二级提水站。累计架设两台30千瓦水泵,铺设应急管道4公里输水到农田,解决清泉、翠湖、鹤庄三个村4400亩农田灌溉用水难题。
在确保粮食安全上,除了抗旱保收外,华阳镇还一直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严格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求,确保良田粮用,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效益,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质量,为实现群众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秋风响,蟹脚痒。这段时间的华阳镇,享受丰收喜悦的不只是种稻户,还有养蟹户。
在华阳镇磨盘村江调圩螃蟹养殖基地,150亩优质螃蟹就迎来大丰收。12日一大早,养殖大户彭玉高就正在忙着捕捞螃蟹。只见他猛地抬高蟹笼的一头,使出浑身力气将螃蟹向塑料大桶里倾倒。耳旁是噼里啪啦的声响,塘面是深深浅浅的涟漪。
望着活蹦乱跳的螃蟹,彭玉高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的螃蟹是用江水养殖,今年蟹的收成好,长得个头也大,每天供不应求。”
由于磨盘村江濒临长江,地势低洼,每年汛期外溢内涝,“十年九灾”,经常造成当地农民庄稼颗粒无收,土地荒芜。但长江水的水质好,出产的螃蟹肉质鲜美,十分受当地人们青睐。
收获过后,蟹塘里渐渐归于平静。螃蟹被一筐筐地提上了岸,验好的螃蟹车运往县城的自家“彭氏水产店”里,等待打包发货。
同样在磨盘村江调圩内,一片绿色铺满田野,与彤红的高粱穗汇成一片浓郁的海洋。
“90后”新农人蒯佳华正在收割高粱。今年他一共种植了600多亩高粱,全村种植面积在1000多亩。据他介绍,每亩产量大概在700斤,可以卖到三块多一斤。
“我们这片高粱地,地处冲积平原,土壤含沙量大,蓄水性差,不是很适合种植水稻,但光照和水源充足,出产的高粱品质优良,亩产量高。”蒯佳华自豪地说,相对于传统农业种植,他的庄稼地里多了不少高科技的“小助手”:轮拖、旋耕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10多台套,让他的高粱地机耕、插秧、飞防、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
在华阳镇,拥有“满满科技感”的不只是蒯佳华的高粱地——近年来,该镇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不断提升粮食生产管理水平,提高田间精细化的科技管理,全面推进机械化作业,既节省了作业成本,又提高了粮食产能,农产品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该镇还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产业:在金盆湖实施“稻鸭共育”面积3145亩,放养稻田鸭7.26万只;同时,以流转土地和农户入股两种形式发展“稻虾连作”200亩。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伊婷 田荣)
官方望江之声
权威传播望江好声音
| 编辑:叶 磊 吴园园
| 一审:吴问娜
| 二审:柯思德
| 三审:金国泉
| 来源:安庆日报
| 主办:望江县融媒体中心
| 投稿邮箱:wjxww2020@126.com
点击更多
形象宣传片 | 旅游宣传片 | 招商宣传片
大美望江mv | 望江挑花 | 望江油菜花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