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财经

今年,山东东营一片盐碱地种植的大豆亩产达到了600多斤,要知道,我国目前大豆的平均亩产仅为260多斤,这个数值已经超过全国平均亩产的一倍多,而且是在不毛之地的盐碱地上产生的。那么,这个奇迹是如何创造的,这种大豆又有什么神奇之处呢?

盐碱地里大豆丰收

村民连呼奇迹

山东东营垦利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区,日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但这里却不是农户眼中的良田,因为背靠渤海湾,大部分土地盐分含量在0.3%以上,是典型的盐碱地。

海南村村民苟勤芝今年却迎来了一个大惊喜。他没有想到他们合作社四个人第一年种大豆就迎来了大丰收。苟勤芝表示,同样一千亩地,今年种大豆的收入比种水稻的时候每人多赚10多万元。

盐碱地种不了大豆,过去,这在当地是常识一般的存在。苟勤芝说他们种大豆算是冒了很大的风险,很多村民都以为能看他们的笑话。

土地是农业的根基,一直以来,盐碱危害被视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几乎都是不毛之地。

为了能在这片盐碱地上种出口粮,祖祖辈辈的海南村人尝试过各种方法,最终选择了种水稻,通过不断灌溉,淡化土里的盐分,获得收益。

顶着巨大的压力,苟勤芝迎来了第一个大豆收获季。就在这片盐碱地上,他们刚刚收割的大豆平均亩产达到600多斤,而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仅为260多斤。

庄稼在盐碱地里只能挣扎着生存,这给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就不信这个邪。苟勤芝他们种的大豆品种——“齐黄34”就是他培育的。

徐冉花了10年的时间,他用最笨的办法一点点尝试,在上千份材料中配对、选择,一年年播种再一年年淘汰,最终找到了齐黄34高产的密码。2014年,从盐碱地传来的好消息让徐冉如获至宝。

大豆收割后,地里又种上了小麦,虽然刚下过雨,地里湿气比较大,但依旧能够从稀稀拉拉的麦苗间看到**的土地上附着着白色盐渍。

不仅是苟勤芝,今年有不少村民都尝试种了耐盐碱的大豆品种,获得了真金白银的好收成。现在,当地已经到了收大豆的尾声,村民王国的家里还有12万斤大豆,今年这些大豆以40多万元成交。

奋斗30年

不毛之地将变粮仓

在我国,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副产品豆粕还是养殖业饲料的主要来源。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升级,肉蛋奶在食物构成的比重不断加大,这意味着对大豆有更大的需求。

自打三十年前,从事大豆育种的那一天起,徐冉就像所有育种人一样,把高产当作育种的核心目标。

在这个操作间里,徐冉有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数豆子。这些豆子一个多月前刚刚收获,需要一个个筛选过堂,只有品质最好的豆子才有资格进入下一年的繁育。

一年一年种大豆,一颗一颗数豆粒,是徐冉三十年来最熟悉的生活。在一粒粒或饱满或残缺的种子中,徐冉不断探索着生命的密码。

2012年,齐黄34诞生,2020年,齐黄34以每亩353.47公斤的成绩创下了全国夏大豆的高产纪录。

徐冉为一场答辩做着最后的准备,如果顺利过关,他就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研究经费。

五位来自不同农业研究领域的评委从产量、抗虫害、推广应用等方面提出了问题。

答辩完,徐冉带着精心挑出的豆子,奔赴海南进行南繁。他带来的800多份大豆材料今年在这里要完成耐涝试验。

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徐冉主持、参与了11个大豆品种的培育。而齐黄34的探索也还在继续。在徐冉眼中,齐黄34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一点点长大,也积蓄着更大的能量。

在大豆杂交育种过程中,时间是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因素,从杂交组配到品种审定至少需要经过10个世代,其中前6个世代主要进行杂交材料的自交纯合,简单来说就是要收种六次,才能达到品种审定要求。整个育种过程十分费时费力。

孙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做大豆育种工作,是徐冉的师兄。每到南繁的时候,都是师兄弟俩面对面叙旧探讨的时机。

经过多年摸索,孙石和他的育种团队想出了一个更快的办法,在春、夏、秋三季,将北方春大豆和黄淮海夏大豆的育种材料分别种植在比原产地日照更短、温度更高的区域,从而在南繁基础上,实现了异地夏繁两代。这样原本6年才能完成的育种工作,现在只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近30年的时间里,孙石参与了40个大豆品种的培育,也见证了育种工作的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孙石

中国农科院,保存着数以万计的种质资源。经过发芽率测试、脱水、登记、录入等环节后,进入到冷藏库,能够安全保存50年以上。

这里保存着全世界最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几万份大豆种子的遗传信息。

一粒种子携带的基因,决定了它的产量和品质,谁能够破解基因的密码,谁就占领了育种的制高点。

2020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团队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国际生物学核心期刊《细胞》杂志上发表,被称为是“基因组学的里程碑工作”。

田志喜在这个“五金店”寻找的第一个部件就是大豆的耐盐碱特性。他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大豆亩产量即使翻番,自给率也只能从15%左右提升到30%,有限的耕地不可能给大豆太多的空间,但我国有1.85亿亩盐碱地,这给大豆增产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徐冉写下的《大豆赋》表现了他对大豆的钟爱。他,还有无数的育种人相信,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乃至世界,一项技术更是可以创造一个奇迹。

【半小时观察】大豆振兴从种子开始

2020年我国进口大豆首次突破了一亿吨。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但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下,从通过扩大面积增加大豆产量的空间有限,主要途径还需通过加强科技攻关,提高单产水平,向种子要效益,向“不毛之地”要收成,农业育种领域传来的好消息越多,农业的基础就越强大。给捷报频传的农业育种专家们,点赞!

海南省
我要反馈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 谷歌死亡产品集再添新成员,停止对OnHub路由器支持!
  • 被点名的T3出行,患上了“富贵病”
  • 腾讯投资瘦身?
  • 中国互联网大佬隐退简史
  • 不去查体就没事?45.2%受访青年表示害怕参加体检
  • 传百度大裁员:MEG游戏部门300余人被裁 游戏业务疑被“全砍”
  • 腾讯宣布向股东派发京东股票 占京东已发行股份总数14.7%
  • 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 不再为第一大股东
  • 腾讯减持京东,资本割离背后是什么?
  • 腾讯减持京东14.7%股份,刘强东取代腾讯成京东第一大股东
  • 独家|星巴克将增新配送平台:正与顺丰、美团、山姆等洽谈
  • 英特尔就其涉疆言论道歉,赵立坚回应
  • 美媒:TikTok超越谷歌,成2021年全球访问量最多的互联网网站
  • 薇娅公司通知员工回家休息,工资照发
  • 蘑菇街大裁员?技术部门要裁80%,只留下三十余人
  • 余承东:搭载鸿蒙OS的华为设备数已超2.2亿
  • 学而思举办告别会,张邦鑫鞠躬再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阿里云:早期未意识到Apache log4j2漏洞情况的严重性 将强化漏洞管理
  • 英特尔致信供应商:禁用新疆产品
  • 腾讯宣布向股东派发京东港股 总裁刘炽平辞任京东董事
  • 学而思举办告别会 张邦鑫:一个组织撤退时,身影很重要
  • 英特尔就禁用新疆产品发声明:出于表述合规合法初衷,并非它意或表达立场
  • 重启6个月后 百度游戏被传整体裁撤

科学探索

  • 全球最完整恐龙胚胎清晰展现其存活时状态

科学大家

  • 《科学大家》| 新冠疫苗接种已不是选择题...

苹果汇

  • iPhone SE3即将试产 iPhon...

众测

  • 贝尔金iWatch+3合1磁吸无线充

专题

  • 2021科技风云榜:创·融·新·生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