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红莲糯,清光绪年间编《常昭合志》曰:“血糯,亦名红莲糯。”红莲稻的最早记载见于晚唐长洲(现吴县)诗人陆龟蒙《别墅怀居》诗:“逢为晚花吟白菊,近炊香稻识红莲。”至明代万历年间,红莲稻己较多栽培,其中又以张家港市金村附近所产品质为上。《金村小志》载:“糯米之佳者曰‘落霜青’,曰‘红莲糯’。”江阴人亦乐购取之,唯产“金村”者为佳。红莲糯即是昊郡红莲之稻,俗名血糯。里人都以酿酒或磨粉食之。

紫香糯稻米质好,营养价值高,据测定,粗蛋白质含量为13.8%,含有生物吡咯素,有强身补血之功能,曾作为朝廷贡米被列为特优“御米”之一,晚清光绪帝老师翁同龢曾于每秋后将其作为贡品上献朝廷。民问作补食,亦是馈赠亲友的贵重礼品。冬令酿制的甜酒,称作“喜酒”,味醇厚甜润,如陈至三年,酒味更加浓郁可口,确系市场上之酒中珍品。饭菜馆和民间筵席用血糯作甜点,“血糯八宝饭”、“炒血糯”均为筵席上之高档食品,驰名中外。

紫香糯稻属名贵的古老农家品种,该品种红芒长杆,成熟时,谷粒皮壳呈紫色,脱皮精碾后,米粒殷红,粳性,味香,但因植株高、茎秆软、不耐肥、易倒伏而产量低,已经濒临灭绝,仅有零星种植。

2021年起,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通过申请相关科技项目,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了对张家港市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建立核心基地和示范基地。核心基地在2021~2023年期间,保护了沙洲紫香糯稻等28个地方种质资源,同时对沙洲紫香糯稻等资源开展了提纯复壮和杂交育种工作,在全市建立了5个保护示范点。其中,锦丰镇耕余村港有耕香家庭农场示范种植了沙洲紫香糯稻150亩次,通过制造紫米衍生品,创建了“港有耕香”品牌,开设了2家线下实体店。港有耕香家庭农场通过不断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出紫米糕与八宝饭等热销品类,“港有耕香”目前已经成为张家港市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