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伯

  【题解】

  这是寺人(阉人)孟子遭人谗毁而写的一首发泄心中怨愤的诗。诗中把谗人巧言善辩,搬弄是非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对害人者进行了无情的诅咒,对小人得志、好人受诬的不合理社会现象表示了强烈不满。读此诗,不禁使我们想到屈原、岳飞等因谗遭害的仁人志士,千载之下,仍让人扼腕。可见进谗者对社会危害之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善辨是非,特别是执政者,不要轻信谗言,这样才能造成宽松的社会氛围。

  萋兮斐兮[1], 成是贝锦[2]。 彼谮人者[3], 亦已大甚[4]!

  【译文】

  各种花纹多鲜明, 织成多彩贝纹锦。 那个造谣害人者, 心肠实在太凶狠。

  【注释】

  [1]萋、斐(fēi):花纹交错的样子。

  [2]贝锦:贝壳花纹的锦缎。

  [3]谮(zèn)人:诬陷别人的人。

  [4]大:同“太”。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VH.jpg">

  哆兮侈兮[5], 成是南箕[6]。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7]?

  【译文】

  裂开嘴如簸箕大, 如同箕星南天挂。 那个造谣害人者, 是谁给他做谋划?

  【注释】

  [5]哆(chǐ):张口的样子。侈:大。

  [6]南箕:南方天空的箕星。古人认为箕星出现要有口舌是非,以此比喻进谗的人。

  [7]适:往。谋:谋划,计议。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VH.jpg">

  缉缉翩翩[8], 谋欲谮人。 慎尔言也[9], 谓尔不信[10]。

  【译文】

  花言巧语叽叽呱, 心想害人说谎话。 劝你说话要当心, 否则没人再相信。

  【注释】

  [8]缉缉:附耳私语。翩翩(piān):花言巧语。

  [9]尔:指谗人。

  [10]信:信实。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VH.jpg">

  捷捷幡幡[11], 谋欲谮言。 岂不尔受[12]? 既其女迁[13]。

  【译文】

  花言巧语信口编, 想方设法造谣言。 也许一时受你骗, 终会恨你太阴险。

  【注释】

  [11]捷捷(qiè):巧言貌。幡幡(fān):犹“翩翩”。

  [12]受:接受,听信谗言。

  [13]女:通“汝”,你。迁:转移。指听者转而憎恨造谣者。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VH.jpg">

  骄人好好[14], 劳人草草[15]。 苍天苍天, 视彼骄人, 矜此劳人[16]。

  【译文】

  进谗者得意忘形, 被谗者心灰意冷。 老天爷啊把眼睁, 看那谗人多骄横, 多多怜悯被谗人。

  【注释】

  [14]骄人:指得志的谗人。好好:得意的样子。

  [15]劳人:失意的人。这里指被谗者。草草:忧愁的样子。

  [16]矜:怜悯。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VH.jpg">

  彼谮人者, 谁适与谋? 取彼谮人, 投畀豺虎[17]。 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18]。 有北不受, 投畀有昊[19]!

  【译文】

  那个造谣生事人, 是谁为他出计谋? 抓住这个坏家伙, 丢到野外喂豺虎。 豺虎嫌他不愿吃, 扔到北方不毛土。 北方如果不接受, 送给老天去发落。

  【注释】

  [17]投:投掷,丢给。畀(bì):给予。

  [18]有北:北方荒凉寒冷之地。

  [19]有昊:昊天。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VH.jpg">

  杨园之道[20], 猗于亩丘[21]。 寺人孟子[22], 作为此诗。 凡百君子[23], 敬而听之。

  【译文】

  一条大路通杨园, 杨园紧靠亩丘边。 我是阉人叫孟子, 是我写作此诗篇。 诸位大人君子们, 请您认真听我言。

  【注释】

  [20]杨园:园名。

  [21]猗(yǐ):通“倚”,依,靠着。亩丘:丘名。

  [22]寺人:奄人,如后来的宦官。孟子:寺人的名字,即诗的作者。

  [23]凡百:一切,所有的。

 

谷风

  【题解】

  此诗有二解:一、怨朋友相弃之诗。《毛诗序》说:“《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持此说:“《谷风》,伤友道绝也。”“凡人处世,当患难恐惧时,则思朋友;遇安乐无事日,则谢交游。受人大德,转瞬不记;遭人小怨,终生难忘者,比比皆是,而诗固云尔也。”二、弃妇之诗。此诗与《邶风·谷风》合看,主题是一致的,是一位女子被丈夫抛弃而发的幽怨之词,但口吻更为缓和温厚。一、二章言从前患难与共,现在安乐反而遭弃。第三章言丈夫忘大德而记小怨,虽有愤怨,但语气平和,似乎对其夫之爱还存于心中。看“寘予于怀”之句,作弃妇之诗更符合诗意。

  习习谷风[1], 维风及雨[2]。 将恐将惧[3], 维予与女[4]。 将安将乐, 女转弃予[5]。

  【译文】

  山谷来风迅又猛, 铺天盖地雨挟风。 回想当初艰难日, 只有你我并肩行。 如今日子安且乐, 将我抛弃太无情。

  【注释】

  [1]习习:连续的风声。谷风:来自山谷的大风。

  [2]维:有。

  [3]将:方,当。恐、惧:指患难不安的年月。

  [4]维予与女:只有我和你相爱。

  [5]弃:抛弃。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9195.jpg">

  习习谷风, 维风及颓[6]。 将恐将惧, 寘予于怀[7]。 将安将乐, 弃予如遗[8]。

  【译文】

  山谷来风迅又猛, 狂风旋风刮不停。 回想当初艰难日, 把我搂抱在怀中。 而今日子安且乐, 将我抛弃如飘蓬。

  【注释】

  [6]颓:龙卷风。一说旋风。

  [7]寘:即“置”字,放。怀:怀抱之中。

  [8]遗:丢弃,忘记。或以为丢弃之物,废品。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R9195.jpg">

  习习谷风, 维山崔嵬[9]。 无草不死, 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10], 思我小怨[11]。

  【译文】

  山谷来风迅又猛, 只有高山还高挺。 山上野草全枯死, 山中树木尽凋零。 你已忘记我大德, 只有小怨记心中。

  【注释】

  [9]崔嵬:山高峻貌。

  [10]大德:美德,好处。

  [11]小怨:小过错,缺点。

 

蓼莪

  【题解】

  这是一首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深情地回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不能报父母深恩于万一的痛苦心情。诗的突出特点是感情浓烈真挚,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诗的第四章,用“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讲述了父母对儿子的抚育过程,字字含情,声声如泣。后面九个“我”字的连用,使诗的节奏由慢到快,声调由缓到促,更加动人心弦。清人姚际恒评论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诗经通论》)方玉润也说:“诗首尾各二章,前用比,后用兴;前说父母劬劳,后说人子不幸,遥遥相对。中间二章,一写无亲之苦,一写育子之艰,备极沉痛,几于一字一泪,可抵一部《孝经》读。”(《诗经原始》)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至今日,仍然是必须提倡的社会公德。愿我们都能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使亲情更加浓郁,生活更加美好。

  蓼蓼者莪[1], 匪莪伊蒿[2]。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3]。

  【译文】

  丛丛高大抱娘蒿, 不是莪蒿是艾蒿。 可怜我的父和母, 生我养我多辛劳。

  【注释】

  [1]蓼蓼(lù):植物长大的样子。莪(é):植物名,俗称“抱娘蒿”。

  [2]匪莪伊蒿:《孔疏》:“言蓼蓼然长大者,正是莪也,而不精审视之,以为非莪,反谓之维蒿。……以己二亲,今且病亡,身在役中,不得侍养,精神昏乱,故视物不察也。”匪,同“非”。伊,是。

  [3]劬(qú)劳:劳累,劳苦。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01X.jpg">

  蓼蓼者莪, 匪莪伊蔚[4]。 哀哀父母, 生我劳瘁[5]。

  【译文】

  丛丛高大抱娘蒿, 不是莪蒿是牡蒿。 可怜我的父和母, 生我养我多辛苦。

  【注释】

  [4]蔚:蒿的一种,又名“牡蒿”。晒干可烧来驱蚊。

  [5]劳瘁(cuì):劳累。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01X.jpg">

  瓶之罄矣[6], 维罍之耻[7]。 鲜民之生[8], 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9]? 无母何恃[10]? 出则衔恤[11], 入则靡至[12]。

  【译文】

  小瓶空空没有酒, 大缸因此而蒙羞。 孤苦无依的人生, 不如早早死掉好。 没有父亲依靠谁? 没有母亲咋依靠? 离开家门心怀忧, 进门好像家没到。

  【注释】

  [6]罄(qìng):尽,空。器皿中空。

  [7]罍(léi):器具名,大肚小口,用来盛水或酒。以上二句,《郑笺》曰:“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为罍耻者,刺王不使富分贫,众恤寡。”

  [8]鲜民:孤独的人。

  [9]怙(hù):依靠。

  [10]恃:靠。

  [11]衔恤:含忧。

  [12]靡至:无所归,没有着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01X.jpg">

  父兮生我, 母兮鞠我[13]。 拊我畜我[14], 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15], 出入腹我[16]。 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17]!

  【译文】

  父亲父亲生了我, 母亲母亲哺育我。 抚育我啊爱护我, 养我长大教育我。 照顾我啊挂念我, 出出入入抱着我。 想要报答父母恩, 恩情如天报不得。

  【注释】

  [13]鞠(jū):养育。

  [14]拊:抚爱。畜(xù):爱。

  [15]顾:指在家时照顾。复:指出门时不舍离去。

  [16]腹:怀抱。

  [17]罔:无。极:穷。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01X.jpg">

  南山烈烈[18], 飘风发发[19]。 民莫不穀[20], 我独何害[21]!

  【译文】

  终南山啊高又高, 狂风怒吼声啸啸。 人人都能养父母, 独我父母不在了。

  【注释】

  [18]烈烈:山高峻貌。

  [19]飘风:暴风。发发:风疾貌。

  [20]穀:善。

  [21]何:同“荷”,蒙受。害:祸害。这里指父母死亡。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01X.jpg">

  南山律律[22], 飘风弗弗[23]。 民莫不穀, 我独不卒[24]!

  【译文】

  终南山啊险又高, 狂风怒吼声啸啸。 人人都能养父母, 独我爹娘等不到。

  【注释】

  [22]律律:犹“烈烈”。

  [23]弗弗:犹“发发”。

  [24]不卒:不终,即不能

 

终养父母。大东

  【题解】

  对于此诗主题,《毛诗序》说:“《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焉。”周时确有谭国,在今山东济南历城区东南,属于东方诸侯国。至于作诗的谭大夫,其人已难考定,从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位天文知识较为丰富的官吏。西周初年,周公东征,平息了武庚、管叔、蔡叔之乱,加强了对东方诸侯国的控制,也加重了赋税和徭役及各个方面的掠夺和搜刮。诗中所写的就是西周中晚期东方各国及各部族受西周惨重盘剥的情形,反映了东方各国的不满情绪。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诗。首先它表达的思想内容十分深刻,反映的是大主题、大历史。再者艺术手法有独到之处,交替运用赋、比、兴多种方法,从衣食直至天文地理,想象丰富,联想奇幻,结构巧妙,过渡自然,使此诗显得绚烂多姿。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论更为精彩,他说:“诗本咏政赋烦重,人民劳苦。入后忽历数天星,豪纵无羁,几不可解。不知此正诗人之情,所谓‘光焰万丈长’也。试思此诗若无后半文字,则东国困敝,纵极写得十分沉痛,亦不过平常歌咏而已,安能如许惊心动魄文字?所以诗贵有声有色,尤贵有兴有致,此兴会之极而欻举者也。然其驱词寓意,亦非漫无纪律者。四章以上将东国愁怨与西人骄奢两两相形,正喻夹写,已极难堪。‘天汉’而下,忽仰头见星,不禁有触于怀,呼天自诉。因杼柚之空,而怨及织女机丝亦不成章;因织女虚机,而怨及牵牛河鼓难驾服箱。不宁唯是,即启明、长庚之分见东西,亦若有所怨及焉,以其徒在天而灿然成行也。于是更南望箕张,北顾斗柄。箕非徒无用,不可以簸扬,反张其舌而若有所噬;斗非徒无益,不可以挹酒浆,反揭其柄而若取乎东。民之困于王者,既若彼其穷;而人之厄于天者,又如此其极。天乎,何其困厄东国若是乎!民情至此咨怨极矣!故不必论其辞之有意义无意义也……此中消息非老于文者不知,即非深乎诗者亦未可与论得失也。倘斤斤然字句间求之,讵能免高叟之诮欤?后世李白歌行,杜甫长篇,悉脱胎于此,均足以卓立千古。《三百》所以为诗家鼻祖也。”说后世的屈原、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均得到《诗经》的影响和滋润,是一点不错的。

  有饛簋飧[1], 有捄棘匕[2]。 周道如砥[3], 其直如矢[4]。 君子所履[5], 小人所视[6]。 眷言顾之[7], 潸焉出涕[8]。

  【译文】

  簋中饭食盛得满, 酸枣木勺长又弯。 国道如砥真平坦, 直通京城箭一般。 贵族大人驾车跑, 平民百姓远处观。 回头看那满载车, 辛酸眼泪流不完。

  【注释】

  [1]饛(méng):食物盛满貌。簋(guǐ):古代圆形食器,多为陶制或青铜制。飧(sūn):泡饭。

  [2]有捄(qiú):犹“捄捄”,曲而长貌。棘匕:用酸枣木制的饭匙。

  [3]周道:大道。通向周京城之道。砥:磨刀石,这里作形容词用,言大道像砥石一样平坦。

  [4]如矢:形容道之直。

  [5]履:行走。

  [6]视:注视,看。此言西周统治者将从东方诸侯国搜刮掠夺的财物由此道运于西周,东方人民只有眼睁睁地看着。

  [7]眷(juàn)言:眷然,回首貌。

  [8]潸焉:流泪貌。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1I5.jpg">

  小东大东[9], 杼柚其空[10]。 纠纠葛屦[11], 可以履霜[12]。 佻佻公子[13], 行彼周行[14]。 既往既来[15], 使我心疚[16]。

  【译文】

  东方各国近和远, 织机之布搜刮完。 寒冷冬天穿葛鞋, 满地霜雪脚不暖。 浅薄轻佻贵家子, 平坦大道往与还。 来来往往运财物, 使我心中苦无限。

  【注释】

  [9]小东大东:离京城远的称大东,近一点的称小东。东,指东方诸侯国,因在西周镐京之东。小、大,指远近言。

  [10]杼:织布机的梭子。柚(zhóu):“轴”之借字,织布机上卷经线的大轴。此代指织布机上的布帛,言东人织布机上的布帛也被西周统治者搜括一空。

  [11]纠纠:绳索纠绕貌。葛屦:夏布制的鞋。

  [12]可:“何”的假借。履:踩。

  [13]佻佻:轻佻貌。公子:指周贵族公子。

  [14]行:走。周行:大道。即周道。

  [15]既:又。

  [16]疚:病,忧虑不安。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1I5.jpg">

  有冽氿泉[17], 无浸获薪[18]。 契契寤叹[19], 哀我惮人[20]。 薪是获薪[21], 尚可载也[22]。 哀我惮人, 亦可息也。

  【译文】

  清冽泉水从旁来, 不要浸湿那柴薪。 忧闷不眠只长叹, 疲劳之人实可怜。 劈好砍下那柴薪, 还可用车去载运。 疲劳之人真可怜。 也应休息把命延。

  【注释】

  [17]有冽:犹“冽冽”,寒凉貌。氿(guǐ)泉:自旁侧流出的泉水。

  [18]获薪:砍下的柴薪。获,收割。

  [19]契契:忧苦貌。寤叹:不能入睡而叹息。

  [20]惮人:劳苦疲病之人。

  [21]薪是获薪:上一“薪”字为动词,即析薪或劈砍之意。

  [22]载:装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1I5.jpg">

  东人之子[23], 职劳不来[24]。 西人之子, 粲粲衣服[25]。 舟人之子[26], 熊罴是裘[27]。 私人之子[28], 百僚是试[29]。

  【译文】

  东人子弟真可哀, 无人慰劳只当差。 西人子弟真高贵, 华丽服装闪光彩。 周朝贵族众公子, 打熊猎罴把心开。 私家奴隶之子孙, 只供差遣作奴才。

  【注释】

  [23]东人之子:东方诸侯的子弟。

  [24]职:主,只。劳:服劳役。来:“勑”之借字,慰劳。

  [25]粲粲:鲜明华丽貌。

  [26]舟人:周人。《郑笺》:“舟当作‘周’。”

  [27]熊罴:泛指野兽。裘:《郑笺》:“裘当作‘求’。”指打猎。

  [28]私人:小人,下层的人。

  [29]百僚:各种家奴。一说指百官。试:任用,从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1I5.jpg">

  或以其酒[30], 不以其浆[31]。 鞙鞙佩璲[32], 不以其长[33]。 维天有汉[34], 监亦有光[35]。 跂彼织女[36], 终日七襄[37]。

  【译文】

  东人以为是美酒, 西人认为是薄酿。 东人佩戴美玉璲, 西人看做杂玉样。 天上闪烁有银河, 镜子也有光亮亮。 织女星座三足立, 一天七次移位忙。

  【注释】

  [30]或:有人。指东人。

  [31]浆:薄酒。

  [32]鞙鞙(juān):同“琄琄”,玉美貌。璲:瑞玉,可以为佩。

  [33]长:指杂玉长佩。朱熹《诗集传》:“言东人或馈之以酒,而西人曾不以为浆。东人或与之以鞙然之佩,而西人曾不以为长。”

  [34]维:发语词。汉:即天河,也称云汉、银河。

  [35]监:“鉴”的古字。镜子。

  [36]跂(qí):即不正。织女三星成三角,故谓不正。

  [37]七襄:织女星自卯至酉要移动七次位置。襄,移动。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1I5.jpg">

  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38]。 睆彼牵牛[39], 不以服箱[40]。 东有启明[41], 西有长庚[42]。 有捄天毕[43], 载施之行[44]。

  【译文】

  虽然一天七移位, 织出花纹不成样。 牵牛星宿闪亮光, 不能用来拉车辆。 东方有个启明星, 西方长庚伴夕阳。 长柄天毕像鸟网, 运行天空轨道上。

  【注释】

  [38]报:反复,指引线反复织布。章:指布上的花纹。

  [39]睆(huǎn)彼:犹“睆睆”,星明亮貌。牵牛:星宿名,又名河鼓,由三星组成,在银河南侧,与织女三星隔河相望。《尔雅》:“河鼓谓之牵牛。”

  [40]服:驾。箱:车厢,此处指车。

  [41]启明:即金星。

  [42]长庚:也指金星。此星在日旁,只有朝日将升或夕阳初下时才能看见,故朝称“启明”,夕称“长庚”。

  [43]有捄:即“捄捄”,弯而长的样子。天毕:天上的毕星,由八颗星组成,形状如捕兔用的长柄网。

  [44]载:乃。施:置。之:于。行:道路。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1I5.jpg">

  维南有箕[45], 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46], 不可以挹酒浆[47]。 维南有箕, 载翕其舌[48]。 维北有斗, 西柄之揭[49]。

  【译文】

  南方箕星簸箕样, 不能用来簸米糠。 北方夜空有斗星, 不能当勺舀酒浆。 南方箕星闪闪亮, 好似舌头宽又长。 北方夜空有斗星, 朝西斗柄高高扬。

  【注释】

  [45]箕:箕星由四星组成,形如簸箕。

  [46]斗:星名,共七星组成斗形,故称“北斗”。箕、斗之星共同在南方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所以称南箕、北斗。

  [47]挹(yì):舀取。

  [48]载翕(xī)其舌:此句比喻西人像张口收舌一般要吃掉东人的东西。翕,吸,引。箕四星,二踵二舌,踵狭而舌广,形似簸箕前宽后窄,似向内吸引其舌。

  [49]西柄之揭:朱熹《诗集传》云:“言南箕既不可以簸扬糠秕,北斗既不可以挹酌酒浆,而箕引其舌,反若有所吞噬,斗西揭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下四句与上四句虽同言箕斗,自分两义。上刺虚位,下刺敛民也。”这句比喻西人高举斗柄在舀东人的酒浆。揭,举。

 

四月

  【题解】

  这首诗写一位被周朝放逐的臣子,在去南方的流放途中,心中满怀冤屈,写下这首哀怨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四月》,逐臣南迁也。”并详解之曰:“愚谓当时大夫,必有功臣后裔,遭害被逐,远谪江滨者,故于去国之日作诗以志哀云。冒暑远征,人情所难;今遭放废,适当其厄,岂得已哉!然予虽获罪,而先人恒有功。论贵论功之典行,亦当宽宥而矜全之,何朝廷不齿我祖于人,而独忍加罪于予耶?故自夏徂秋,由秋而冬,历时三序,始抵南国。则见江、汉交流,滔滔不断,包络大地而经带乎荆、扬,何其有条而有理也!……独予尽瘁王室,而王终不我知。……予之放废,残贼之所为也。”其说较切近诗意。至于《毛诗序》解为“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则说得比较笼统。

  四月维夏, 六月徂暑[1], 先祖匪人[2], 胡宁忍予[3]?

  【译文】

  四月已经是夏天, 六月酷暑将过完。 先祖是我一家人, 为何忍心我遭难?

  【注释】

  [1]徂:往,达到。六月为夏季最后的一月,暑热达于极盛,所以曰“徂”。一说指盛夏将去。

  [2]先祖:先人,祖先。匪人:不是外人。王夫之《稗疏》:“其云‘匪人’者,犹非他人也。”

  [3]胡宁:何为,为什么。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秋日凄凄[4], 百卉具腓[5]。 乱离瘼矣[6], 爰其适归[7]?

  【译文】

  秋天风雨真凄冷, 所有草木尽凋零。 乱离抛家心中苦, 何时才能回家中?

  【注释】

  [4]凄凄:秋气寒凉貌。

  [5]腓:病。指草木枯萎。

  [6]瘼:病。指家人离散的痛苦。

  [7]爰:于何。适:往。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冬日烈烈[8], 飘风发发[9]。 民莫不穀[10], 我独何害!

  【译文】

  严冬季节寒气烈, 狂风吹过呼呼响。 人们日子都很顺, 我独受害去异乡!

  【注释】

  [8]烈烈:通“冽冽”,寒冷刺骨貌。

  [9]发发:狂风呼啸之声。

  [10]穀(gǔ):善,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山有嘉卉[11], 侯栗侯梅[12]。 废为残贼[13], 莫知其尤[14]。

  【译文】

  山上长满好花木, 还有栗树和梅树。 遭到如此的摧残, 不知犯了何错误。

  【注释】

  [11]嘉卉:好的草木。嘉,好,善。

  [12]侯:维。

  [13]废:大。《尔雅·释诂》:“大也。”残贼:残害。

  [14]尤:过错。言树为人所残害,不知犯了什么罪。此章,《郑笺》:“山有美善之草,生于梅栗之下,人取其实,蹂践而害之,令不得蕃茂。喻上多赋敛,富人财尽,而弱民与受困穷。”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相彼泉水[15], 载清载浊[16]。 我日构祸[17], 曷云能穀!

  【译文】

  看那泉水流下坡, 时而清澈时浑浊。 我身天天遭灾祸, 何时日子才好过!

  【注释】

  [15]相:看。

  [16]载:又。

  [17]日:每天。构:构祸,遇祸。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滔滔江汉[18], 南国之纪[19]。 尽瘁以仕[20], 宁莫我有[21]!

  【译文】

  长江汉水水滔滔, 南国百川归主道。 竭心尽力仕于朝, 可是没人说声好!

  【注释】

  [18]滔滔:大水貌。江汉:长江、汉水。

  [19]南国:指南方各条河流。纪:纪纲。指南方各条河流都流向江汉,受江汉的制约。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诗人行役至江汉合流之地,即水兴怀,言江汉为南国之纲纪,王朝反不能为天下之纲纪也。”

  [20]瘁:劳苦。一说憔悴。仕:事,指在王朝供职。

  [21]宁:乃。有:通“友”,相亲相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匪鹑匪鸢[22], 翰飞戾天[23]; 匪鳣匪鲔[24], 潜逃于渊。

  【译文】

  为人不如雕和鹰, 高高飞翔在天空; 看那鲤鱼和鲟鱼, 潜逃进入深水中。

  【注释】

  [22]匪:彼。鹑(tuán):雕。鸢(yuān):老鹰。

  [23]翰:高。戾:至。

  [24]鳣(zhān):鲤鱼。鲔(wěi):鲟鱼。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2937.jpg">

  山有蕨薇[25], 隰有杞桋[26]。 君子作歌[27], 维以告哀[28]。

  【译文】

  山上生长苦蕨薇, 洼地长着杞和桋。 君子创作这首歌, 是为诉说心中悲。

  【注释】

  [25]蕨薇:两种可食的野菜。

  [26]杞:杞柳。桋:赤梀(sù)。丛生山中。

  [27]君子:作者自称。

  [28]维:是。以:用。告哀:诉说自己的悲哀。

 

北山

  【题解】

  这是周朝一位士人怨恨大夫分配工作劳逸不均的诗。《毛诗序》:“《北山》,大夫刺幽王也。役使不均,己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分为十等,即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大夫正是士的顶头上司,可以役使士。“士”的阶层虽然属于统治阶层,比普通民众处境好得多,但在那等级森严的社会,仍要受王、公、大夫的役使和压迫,受到不公的待遇。在这首诗中他们唱出了自己的痛苦和不平,尤其是末三章那十二个排比句诉说的六项劳逸不均相对照的情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从对比中也可看出统治者的上层是多么地骄奢淫逸,他们只知享乐和逍遥,不是饮酒作乐,就是高谈阔论,丝毫不关心民众及下层官吏的痛苦。这首诗也是对他们的批判和揭露。

  陟彼北山, 言采其杞[1]。 偕偕士子[2], 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3], 忧我父母[4]。

  【译文】

  登上那座北山冈, 采点枸杞尝一尝。 身强力壮众士子, 从早到晚干事忙。 国王差事没个完, 无法服侍我爹娘。

  【注释】

  [1]杞(qǐ):杞树。

  [2]偕偕:强壮的样子。

  [3]靡盬(gǔ):没有止息。

  [4]忧我父母:为父母无人服侍而忧心。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T10.jpg">

  溥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 我从事独贤[5]。

  【译文】

  普天之下的领土, 哪块不是王的土? 四海之内的民众, 何人不是王臣仆? 大夫派差太不均, 我的工作最劳苦。

  【注释】

  [5]贤:多,繁重。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T10.jpg">

  四牡彭彭, 王事傍傍[6]。 嘉我未老, 鲜我方将[7]。 旅力方刚[8], 经营四方。

  【译文】

  四马拉车赶路忙, 官差一桩接一桩。 夸我年轻尚未老, 难得身体又强壮。 浑身是劲力气大, 理应当差奔四方。

  【注释】

  [6]傍傍:忙于奔走不得休息的样子。

  [7]鲜:少而难得。将:强壮。

  [8]旅:通“膂”,膂力,体力。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T10.jpg">

  或燕燕居息, 或尽瘁事国[9]; 或息偃在床, 或不已于行。

  【译文】

  有人在家享安乐, 有人为国忙奔波。 有人安稳睡在床, 有人不停在奔忙。

  【注释】

  [9]尽瘁:精力耗尽。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T10.jpg">

  或不知叫号, 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 或王事鞅掌[10]。

  【译文】

  有人不知民号叫, 有人忧国常辛劳。 有人安闲又逍遥, 有人当差累弯腰。

  【注释】

  [10]鞅掌:烦劳不堪的样子。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T10.jpg">

  或湛乐饮酒[11], 或惨惨畏咎[12]。 或出入风议[13], 或靡事不为。

  【译文】

  有人欢乐饮美酒, 有人担心难临头。 有人高谈又阔论, 有人事事自动手。

  【注释】

  [11]湛(dān)乐:过度的享乐。

  [12]畏咎(jiù):怕犯过失。

  [13]风议:夸夸其谈。

 

无将大车

  【题解】

  《毛诗序》说:“《无将大车》,大夫悔将小人也。”《毛传》:“幽王之时,小人众多。贤者与之从事,反见谮害,自悔与小人并。”是后悔与小人共事的诗。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人感时伤乱,搔首茫茫,百忧并集,既又知其徒忧无益,只以自病,故作此旷达,聊以自遣之词。”认为此诗是自我排遣忧愁的诗。朱熹《诗集传》说:“此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言将大车则尘污之,思百忧则病及之也。”认为是行役者因劳苦万端,想摆脱忧伤的诗。这三种说法均有一定道理,但方玉润的说法更符合诗意。

  无将大车[1], 祇自尘兮[2]。 无思百忧[3], 祇自疧兮[4]。

  【译文】

  不要推那沉重车, 只会落满一身尘。 不要想那愁心事, 只会痛苦惹上身。

  【注释】

  [1]无:通“毋”,不要。将:本义为扶进,此处当指推车或赶车。大车:牛车,载货物用。

  [2]祇:只,适。

  [3]无思百忧:不要苦思各种忧患。

  [4]疧(qí):病痛。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9321.jpg">

  无将大车, 维尘冥冥[5]。 无思百忧, 不出于颎[6]。

  【译文】

  不要推那沉重车, 尘土遮空灰蒙蒙。 不要想那愁心事, 心中不安会得病。

  【注释】

  [5]冥冥:昏暗不明貌。《郑笺》:“冥冥者,蔽人目明,令无所见也。”

  [6]不出于颎(jiǒng):指心中戒惧不安,无法排除,会得病。颎,同“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9321.jpg">

  无将大车, 维尘雍兮[7]。 无思百忧, 祇自重兮[8]。

  【译文】

  不要推那沉重车, 尘土遮路看不清。 不要想那愁心事, 只使忧伤更加重。

  【注释】

  [7]雍(yōng):通“壅”,遮蔽。

  [8]重:通“肿”,浮肿病。或训“累”,即负担。

 

小明

  【题解】

  此诗主题,历来有不同说法。《毛诗序》说:“《小明》,大夫悔仕于乱世也。”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小明》,大夫自伤久役,书怀以寄友也。”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认为:“这首诗是周王朝的官吏所作。他被派到远方办事,经年不归,因作此诗,抒写他的辛苦生活和思家情绪,并对上级统治者提出劝告。”仔细推敲全诗,诗中所说“共人”,当指其妻子和家人,不是同僚或手下士兵;所说“君子”,当指上级统治者,而不是友人。看来高说较符合诗意。

  明明上天, 照临下土。 我征徂西[1], 至于艽野[2]。 二月初吉[3], 载离寒暑[4]。 心之忧矣, 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5], 涕零如雨。 岂不怀归? 畏此罪罟[6]!

  【译文】

  光明清朗的上天, 普照地上众百姓。 我正行役到西方, 直到荒凉的边境。 二月吉日离家乡, 经历酷暑和寒冬。 心中无比忧伤呀, 劳役害我多苦痛! 想到家人和妻子, 泪如雨下满面涌。 难道我不想回家? 畏惧法网太无情!

  【注释】

  [1]征:指行役。徂:往。

  [2]艽(qiú)野:极荒远之地。《说文》:“艽,远荒也。”

  [3]二月初吉:此处所用为周历,周历二月,即夏历十二月。初吉,即月初之吉日。

  [4]载:乃。离:通“罹”,遭,经历。

  [5]共人:共同生活之人。这里指妻子和家人。

  [6]罪罟(gǔ):罗网。罪,捕鱼竹网。罟,网也。此处喻指法网。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9A4.jpg">

  昔我往矣, 日月方除[7]。 曷云其还[8]? 岁聿云莫[9]。 念我独兮, 我事孔庶[10]。 心之忧矣, 惮我不暇[11]。 念彼共人, 眷眷怀顾[12]! 岂不怀归? 畏此谴怒[13]!

  【译文】

  回想昔日去服役, 除旧布新好时光。 何时才能把家还? 又到岁末仍无望。 想我如今独一人, 事情繁多天天忙。 心中忧伤愁无限, 整日劳苦无空闲。 想到家人和妻子, 依依不舍实眷念! 难道我不想回家? 害怕上司谴责言!

  【注释】

  [7]日月方除:指夏历十二月(即上言之二月)大寒将去新春即临之时。或以为指一岁将除。除,除去。《毛传》:“除陈生新也。”

  [8]曷:何,何时。云:语助词。其:将。

  [9]岁聿云莫:岁终。聿,语助词。莫,古“暮”字。

  [10]孔庶:很多。

  [11]惮:通“瘅”,劳苦。《毛传》:“惮,劳也。”

  [12]眷眷:思念眷恋、依依不舍貌。

  [13]谴怒:谴责恼怒。此言惧怕当权者惩罚。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9A4.jpg">

  昔我往矣, 日月方奥[14]。 曷云其还? 政事愈蹙[15]。 岁聿云莫, 采萧获菽。 心之忧矣, 自诒伊戚[16]! 念彼共人, 兴言出宿[17]。 岂不怀归? 畏此反覆[18]!

  【译文】

  回想昔日去服役, 天气刚刚正转暖。 何时才能回家乡? 政事愈加急又繁。 而今一年又将尽, 采艾收豆正秋天。 心中忧愁说不尽, 自寻苦恼自找烦! 想起家人和妻子, 走出屋外不能眠。 难道我不想回家? 只怕不测遭灾难!

  【注释】

  [14]奥(yù):通“燠”,暖。

  [15]蹙:急促。

  [16]诒:遗留,留下。伊:其。戚:忧。

  [17]兴言出宿:言不能安寝,起而出宿于外。兴,起床。

  [18]反覆:反复无常,随便加罪于人。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9A4.jpg">

  嗟尔君子, 无恒安处! 靖共尔位, 正直是与[19]。 神之听之, 式穀以女[20]。

  【译文】

  我劝你们众君子, 休处安闲把福享! 而要忠于你职守, 要与正人相为伍。 神灵察知你作为, 定会赐予你福禄。

  【注释】

  [19]与:接近。

  [20]式穀以女:言神赐福禄于你。式,犹“乃”。穀,善,指福禄。以,与,给予。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S9A4.jpg">

  嗟尔君子, 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 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 介尔景福[21]。

  【译文】

  我劝你们众君子, 休贪安逸把福享! 忠于职守办好事, 亲近正直和贤良。 神灵察知你作为, 赐你大福寿无疆。

  【注释】

  [21]介:助,给予。景福:大福。

 

鼓钟

  【题解】

  这是诗人在淮水上欣赏周王朝音乐,由音乐而歆慕古代圣贤创造美好音乐的功德。抚今追昔,表现出无限向往之情。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诗循文案义,自是作乐淮上,然不知其为何时、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谓‘刺幽王’,已属臆断。欧阳氏云:‘旁考《诗》、《书》、《史记》,皆无幽王东巡之事。……然则不得作乐于淮上矣。当阙其所未详。……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此非淮、徐诗人重观周乐,以志欣慕之作而谁作哉?特史无征,《诗》更失考,姑释其文如此。”诗中记录了钟、鼓、琴、瑟、笙、磬、雅、南、籥等多种乐器共同演奏的场面,想来一定悠扬悦耳,使人陶醉,难怪诗人要歌颂创作美好音乐者的功德了。

  鼓钟将将[1], 淮水汤汤[2], 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3], 怀允不忘[4]。

  【译文】

  鸣钟之声锵锵锵, 淮水奔流浩荡荡, 心中忧愁又悲伤。 遥想善良的君子, 深厚怀念永难忘。

  【注释】

  [1]鼓:敲击。将将(qiāng):即“锵锵”,象声词,形容钟声响亮。

  [2]淮水:今之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经安徽、江苏入海。汤汤(shāng):水大流急貌。

  [3]淑人君子:美德之人。淑,善。

  [4]怀:怀念。允:语助词。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0391.jpg">

  鼓钟喈喈[5], 淮水湝湝[6], 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 其德不回[7]。

  【译文】

  钟声响起多悠扬, 伴着淮水波荡漾, 我心忧郁又悲伤。 遥想善良的君子, 德行正直又坦荡。

  【注释】

  [5]喈喈:象声词,形容钟声和谐。

  [6]湝湝(jiē):水流貌,犹“汤汤”。

  [7]回:邪。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0391.jpg">

  鼓钟伐鼛[8], 淮有三洲[9], 忧心且妯[10]。 淑人君子, 其德不犹[11]。

  【译文】

  敲响乐钟击大鼓, 乐声飞扬在三洲, 心中充满忧和愁。 想起善良的君子, 美德传扬永不休。

  【注释】

  [8]伐:击打。鼛(gāo):大鼓。

  [9]三洲:淮河上三个小岛。在历次大水中,已被淹没。可能为当时贵族奏乐处。

  [10]妯(chōu):忧思之甚。

  [11]犹:读作“瘉”,《郑笺》:“犹当作瘉。瘉,病也。”指过错,缺点。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0391.jpg">

  鼓钟钦钦[12], 鼓瑟鼓琴, 笙磬同音[13]。 以雅以南[14], 以籥不僭[15]。

  【译文】

  金钟鸣响声钦钦, 伴着悠扬瑟和琴, 笙磬谐调又同音。 配以雅乐和南乐, 籥管合奏音更准。

  【注释】

  [12]钦钦:象声词,犹“将将”。

  [13]磬:古乐器名,用玉或美石制成,有孔穿绳索悬于架上,敲击发声。

  [14]雅:古乐器名,状如漆筒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皮鞔之,有两纽疏画。是用手拍打以协调节奏的乐器。南:乐器名,形似铃。这两种乐器名,后来都演变为乐调名,即《二雅》和《二南》。

  [15]籥(yuè):古代管乐器,似排箫。不僭:指乐不相乱。僭,差失,混乱。

 

楚茨

  【题解】

  这是周王祭祀祖先的乐歌。在年末丰收之后,周王率子孙在祖庙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祈求祖宗神灵赐福。此诗从稼穑言起,由垦荒到丰收,由丰收而祭祀,由祭祀而获福禄,这是祭前的整体叙述。然后各章从各种祭品的丰盛,从祭者态度的恭敬谨慎,念诵祭辞,送神送宾客,以及祭祀完毕的家宴,写得井井有条,使我们了解到古代祭祀的全过程,极富民俗学和史料学价值。姚际恒《诗经通论》说:“煌煌大篇,备极典制。其中自始至终一一可案,虽繁不乱。《仪礼·特牲》、《少牢》两篇皆从此脱胎。”孙鑛评论此诗说:“气格宏丽,结构严密。写祀事如仪注,庄敬诚孝之意俨然。有景有态,而精语险句,更层见错出,极情文条理之妙。”说得很有道理。

  楚楚者茨[1], 言抽其棘[2]。 自昔何为[3]? 我蓺黍稷[4]。 我黍与与[5], 我稷翼翼[6]。 我仓既盈[7], 我庾维亿[8]。 以为酒食, 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9], 以介景福[10]。

  【译文】

  丛丛蒺藜长满地, 平整田地除荆棘。 自古开荒欲何为? 我们要种黍和稷。 我们黍子多茂盛, 我们稷子多整齐。 我们粮仓已装满, 囤里藏粮可亿计。 用它酿酒和做饭, 用它祀神祭祖先。 请神安坐进酒食, 求神赐福大无边。

  【注释】

  [1]楚楚:繁密丛生貌。茨:蒺藜,草本,生于陆地,果实有刺。

  [2]抽:除,拔除。棘:棘刺,这里指蒺藜,因蒺藜多刺。

  [3]自昔:自古。

  [4]蓺(yì):种植。

  [5]与与:繁盛貌。

  [6]翼翼:与“与与”意近。

  [7]仓:粮仓。

  [8]庾(yǔ):用草席制的圆形露天粮囤。亿:《郑笺》:“十万曰亿。”其意为盈,满。

  [9]妥:安坐。侑:劝,指劝进酒食。

  [10]介:助。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1H.jpg">

  济济跄跄[11], 絜尔牛羊[12], 以往烝尝[13]。 或剥或亨, 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14], 祀事孔明[15]。 先祖是皇[16], 神保是飨[17]。 孝孙有庆[18],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译文】

  助祭恭敬又端庄, 洗净祭品牛和羊, 准备送去供祭享。 有的剥皮有的煮, 有的摆列端上堂。 司祭庙内告祖先, 祭祀完备又周详。 先祖神灵往受祭, 他们来把祭品尝。 “孝子贤孙多吉祥, 神灵将那洪福降, 子孙万代寿无疆!”

  【注释】

  [11]济济:严肃恭敬的样子。跄跄(qiàng):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12]絜:通“挈(qiè)”,持,拿着。一说训絜为“洁”,即洗干净牛羊以供祭祀用。亦通。

  [13]烝尝:冬祭祖先曰“烝”,秋祭祖先曰“尝”,此处泛指祭祀。

  [14]祊(bēng):宗庙、祠堂门内设祭坛之处。

  [15]孔:很。明:完备。

  [16]皇:往。《郑笺·信南山》:“皇之言往也。”或以为彷徨,即神灵徘徊。

  [17]神保:神灵。一说指神所依凭之神尸。飨:享受祭祀所献酒食。

  [18]孝孙:主祭之人。庆:福祥,可贺之事。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1H.jpg">

  执爨踖踖[19], 为俎孔硕[20], 或燔或炙。 君妇莫莫[21], 为豆孔庶[22]。 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23]。 礼仪卒度[24], 笑语卒获[25]。 神保是格[26], 报以介福, 万寿攸酢[27]!

  【译文】

  厨师恭敬做菜肴, 食案很大肉不少, 有的烧煮有的烤。 主妇恭敬仪态好, 端上食品一道道。 宾客纷纷来就座, 主客敬酒杯交错。 各种礼仪合法度, 言谈笑语合规则。 祖先神灵已降临, 洪天大福赐子孙, 愿你长寿保青春!

  【注释】

  [19]执爨(cuàn):掌灶之人。爨,即“灶”,厨房。踖踖(jí):形容掌灶者敏捷恭敬之貌。

  [20]俎:祭祀时盛生肉的礼器。孔硕:很大。

  [21]君妇:天子、诸侯妻。《郑笺》:“君妇,谓后也。”莫莫:犹“勉勉”,清静恭敬貌。

  [22]孔庶:甚多。庶,众多。

  [23]献酬交错:主人向客敬酒曰“献”,主人先自饮再劝宾饮为“酬”。

  [24]卒度:完全合乎法度。卒,尽。度,法度。

  [25]卒获:尽得其宜。卒,尽。获,得,指得其宜,恰到好处。

  [26]格:至,来到。

  [27]攸:是。酢:客人还敬主人酒。此处引申为神对主人的报答。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1H.jpg">

  我孔熯矣[28], 式礼莫愆[29]。 工祝致告[30]: 徂赉孝孙[31]。 苾芬孝祀[32], 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33]。 如几如式[34], 既齐既稷[35], 既匡既敕[36]。 永锡尔极[37], 时万时亿[38]!

  【译文】

  我们态度很恭敬, 仪式礼节没毛病。 祝官传达神旨意: 快去赐福给孝孙。 敬献祭品味芬芳, 神灵爱吃心高兴, 赐你百福数不清。 祭祀如期又标准, 态度庄重又勤谨, 场面正大又肃穆。 赐你永久无量福, 幸福无穷又无数!

  【注释】

  [28]熯(rǎn):敬。《毛传》:“熯,敬也。”

  [29]式:法。礼:礼仪。莫愆:没有差错。

  [30]工祝:官祝。致:传达。

  [31]徂:往。赉(lài):赏赐,赐予。

  [32]苾(bì)芬:馨香,浓香。孝祀:享祀,指神灵享受祭祀。

  [33]卜:赐予。尔:你,指孝孙。

  [34]如几:祭祀合乎你的期望。几,“期”的借字。

  [35]齐:同“斋”,庄重恭敬貌。稷:敏捷。

  [36]匡:匡正。敕:谨饬。陈奂《诗毛氏传疏》云:“齐、稷、匡、敕,皆祭祀肃敬之意,所谓如法也。”

  [37]锡:同“赐”。极:至。指最好的福气。

  [38]时:犹“是”,指福。万、亿:极言其多。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1H.jpg">

  礼仪既备[39], 钟鼓既戒[40], 孝孙徂位[41]。 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42]。 皇尸载起[43], 鼓钟送尸, 神保聿归[44]。 诸宰君妇[45], 废彻不迟[46]。 诸父兄弟, 备言燕私[47]。

  【译文】

  祭祀礼仪都完备, 钟鼓敲响祭礼成, 主祭孝孙回主位。 祝官传达神旨意: 神灵饭饱又酒醉。 神尸起身来告辞, 钟鼓响起送神尸, 祖宗神灵随之归。 烧菜厨师和主妇, 祭品快速撤下去。 叔伯兄弟到一起, 举行家宴齐欢聚。

  【注释】

  [39]备:齐备。

  [40]戒:告。《郑笺》:“戒诸在庙中者以祭礼毕。”一说犹“备”。

  [41]徂位:往位,指祭毕主人归回原位。

  [42]具:俱,皆。止:语尾助词。此为臆想之事。

  [43]皇尸:对神尸的美称。尸,祭祀时代表先祖受祭的人。

  [44]聿:语助词。归:指神也随着尸归去。

  [45]诸宰:众位家宰。膳夫是他的属官。

  [46]废:去。彻:通“撤”,撤掉。收去席上的祭品。不迟:不迟缓,犹“敏疾”。

  [47]备言燕私:此指祭祀礼毕,送走宾客,留下同姓再继续私宴。备,尽,完全。言,语助词。燕私,私宴。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1H.jpg">

  乐具入奏[48], 以绥后禄[49]。 尔肴既将[50], 莫怨具庆[51]。 既醉既饱, 小大稽首[52]。 神嗜饮食, 使君寿考。 孔惠孔时[53], 维其尽之[54]。 子子孙孙, 勿替引之[55]!

  【译文】

  乐工后殿来演奏, 日后幸福定享受。 菜肴精美味道香, 欢庆之中解怨仇。 饭菜吃饱酒喝足, 老少告退齐叩首。 神灵喜爱这饮食, 佑你健康又长寿。 祭祀顺利又完满, 办得周全无遗漏。 祝愿子孙万代传, 祭礼绵延不中断!

  【注释】

  [48]奏:演奏。

  [49]绥:安。后禄:后日之福禄。

  [50]将:善,美。

  [51]莫怨具庆:指参加宴会的人皆相庆贺而无怨词。

  [52]小大稽首:指老少长幼都行稽首礼,表示告辞。稽首,叩头。

  [53]孔惠:很顺利。时:善。

  [54]维其尽之:维,同“唯”,只有。其,指主人。《孔疏》:“维君德能尽此顺时之美。”

  [55]替:废止。引:延长。

 

信南山

  【题解】

  这是一首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与《楚茨》的意思大体相同,只是《楚茨》是秋、冬二祭的祭歌,而此首则是冬祭的祭歌。周代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为了取得丰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第一章写肥沃土壤的由来,是经过大禹治水后形成的。回顾了祖先的业绩。第二章讲风调雨顺,百谷茁壮。第三、四章,讲黍稷瓜菜丰收,用作祭品,敬献祖先神灵。第五、六章言祭祀过程,敬酒献牲,祖宗来享,赐福子孙后代。诗中有些细节写得非常生动,如献牲之事,如何手持鸾刀,剥去皮毛,取出血和脂膏。观此诗句,如临其境,真实而又生动。

  信彼南山[1], 维禹甸之[2]。 畇畇原隰[3], 曾孙田之[4]。 我疆我理[5], 南东其亩[6]。

  【译文】

  连绵不断终南山, 大禹治理好地方。 广阔高原和洼地, 周王在此曾垦荒。 划定疆界挖沟渠, 田亩方正好种粮。

  【注释】

  [1]信:借为“伸”,形容山势连绵不断之貌。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2]甸:治理。之:指终南山周围的田野。

  [3]畇畇(yún):田地平坦整齐貌。原:高地。隰(xí):低洼之地。此处指全部田地。

  [4]曾孙:孙对先祖言,皆可称曾孙。此处指周王。田:治田,垦地。

  [5]疆:划定地疆。理:划定沟涂。

  [6]南:南北向。东:东西向。泛指四方。亩:田地。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306.jpg">

  上天同云[7], 雨雪雰雰[8]。 益之以霡霂[9], 既优既渥[10]。 既沾既足[11], 生我百谷。

  【译文】

  冬季天空云密布, 满天飞雪纷扬扬。 加上小雨淅沥沥, 田地滋润得饱墒。 土地湿润水分足, 使我百谷茁壮长。

  【注释】

  [7]上天:《释名》:“冬日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同云:阴云密聚,同天一色,故曰“同云”。

  [8]雰雰(fēn):犹“纷纷”,雪花飘落貌。

  [9]益:加上。霡霂(mài mù):小雨。

  [10]优:借为“瀀”,即雨水多。渥:润泽。

  [11]沾:沾湿,湿润。足:借为“浞(zhuó)”,小濡貌,即雨水把土地润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306.jpg">

  疆埸翼翼[12], 黍稷彧彧[13]。 曾孙之穑[14], 以为酒食。 畀我尸宾[15], 寿考万年。

  【译文】

  疆界田埂划齐整, 黍子稷子长势强。 周王收获粮食多, 做成酒食喷喷香。 献给神尸和宾客, 祈求寿考万年长。

  【注释】

  [12]疆:田边的大界。埸(yì):大田中的小田埂。《说文》:“大界曰疆,小界曰埸。”翼翼:整饬貌。

  [13]彧彧(yù):庄稼茂盛貌。

  [14]穑:收获谷物。

  [15]畀(bì):给予。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306.jpg">

  中田有庐[16], 疆埸有瓜, 是剥是菹[17], 献之皇祖[18]。 曾孙寿考, 受天之祜[19]。

  【译文】

  田中搭个茅草棚, 埂上种瓜绿莹莹。 削去瓜皮作腌菜, 作为祭品献祖宗。 永保曾孙寿命长, 上天赐福保安宁。

  【注释】

  [16]庐:草庐,农人为耕作方便而临时建于田中的简易房屋。

  [17]剥:指削去瓜皮。菹(zū):腌制。

  [18]皇祖:先祖之美称。

  [19]祜(hù):福。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306.jpg">

  祭以清酒[20], 从以骍牡[21], 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22], 以启其毛[23], 取其血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2249.jpg">

  [24]。

  【译文】

  祭神献上清澄酒, 再献赤黄大公牛, 请我祖先来享受。 手持锋利金鸾刀, 剥开牛皮去掉毛, 取其鲜血和脂膏。

  【注释】

  [20]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时用。

  [21]骍(xīn):赤黄色的牲畜。周人尚赤,故选赤黄色牺牲物。牡:公牛。

  [22]鸾刀:系有铃的刀。

  [23]启:剥开。毛:指牲口的皮毛。

  [24]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2249.jpg">

  (liáo):又作“膫”,肠间的膏脂。古代祭礼,献血表示是新杀的牺牲,膏脂则放于艾蒿上焚烧,使香味上升。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1306.jpg">

  是烝是享[25], 苾苾芬芬。 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译文】

  冬祭祭品已献上, 散发浓郁的芳香。 祭祀完备又周详, 先祖神灵在徜徉。 神灵赐予大幸福, 将享福寿万年长!

  【注释】

  [25]烝:冬祭。享:祭献,上供。或以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亨)”,煮也。

 

甫田

  【题解】

  此诗为暮春时节周王祭祀祈求丰年的乐歌。歌中讲述了田地的广阔,庄稼的茂盛,粮食的丰收,农夫的劳动,还有祭祀求福等情景。诗中可看到周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周王亲自来到田间巡视,看到农夫努力耕耘,他们的妻子孩子也到田间送饭,田官也为这丰收景象而满心欢喜。面对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平日威严的周王没有发怒,“曾孙不怒”,实是喜悦。此诗可以使我们看到周人以农业为国家根本的态度,帝王亲自来到田间,过问、观察春耕的情况;还有丰年储备粮食,以备歉年救灾,这一自古形成的制度。这些史料的记载对了解周代社会是很珍贵的。诗中人物活动也描绘如画。孙鑛评论说:“真率中却有腴味。盖由安插得好,亦以笔净故。若‘食陈’,若‘烝士’,若‘尝旨否’,皆是典故,乃随景插入,既增其态,复核其事,笔力何等高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诗中有两处提到“我田既臧,农夫之庆”、“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是说粮食的大丰收是托了农夫的福,也就是说,靠了农夫的辛勤劳动。说明周代统治者重视民众,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巨大作用。

  倬彼甫田[1], 岁取十千[2]。 我取其陈[3], 食我农人[4], 自古有年[5]。 今适南亩[6], 或耘或耔[7], 黍稷薿薿[8]。 攸介攸止[9], 烝我髦士[10]。

  【译文】

  一片良田广无边, 每年获谷千万石。 取出往年储存米, 分给农夫作食粮, 自古丰年都这样。 我到南亩去巡视, 农夫锄草培土忙, 黍稷茂盛长得壮。 停下巡视歇歇脚, 招我田官问周详。

  【注释】

  [1]倬(zhuō):广阔貌。《说文》:“倬,大也。”甫田:大田,或以为指公田。

  [2]十千:形容收获粮食之丰。朱熹《诗集传》曰:“十千,谓一成之田。地方十里,为田九万亩,而以其万亩为公田,盖九一之法也。”意指在九分之一的公田上收获的粮食。

  [3]陈:指陈旧粮食。

  [4]食(sì):拿东西给人吃。农人:农夫,指农奴。《诗集传》曰:“言于此大田,岁取万亩之入以为禄食。及其积之久而有余,则又存其新而散其旧,以食农人,补不足,助不给也。”意将旧粮补助那些粮食不够吃的农人。

  [5]有年:丰年。《诗集传》曰:“盖以自古有年,是以陈**因,所积如此。然其用之之节,又合宜而有序如此,所以粟虽甚多,而无红腐不可食之患也。”是说丰年存粮的制度自古就有。

  [6]适:往。南亩:向阳之地。

  [7]耘:除草。耔(zǐ):培土护苗根。

  [8]薿薿(nǐ):茂盛貌。

  [9]攸:语助词。介:休息。止:止息。

  [10]烝:进,召之前来。髦士:英俊之士,此处当指田畯,即公田的农官。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3S7.jpg">

  以我齐明[11], 与我牺羊[12], 以社以方[13]。 我田既臧[14], 农夫之庆[15]。 琴瑟击鼓, 以御田祖[16], 以祈甘雨[17]。 以介我稷黍[18], 以谷我士女[19]。

  【译文】

  黍稷盛在祭器里, 还有纯色的羔羊, 祭祀社神和四方。 我的庄稼大丰收, 实赖农夫的福祥。 奏起琴瑟打起鼓, 迎接祭祀我神农, 祈求甘霖从天降。 助我庄稼更繁茂, 养育家人得安康。

  【注释】

  [11]齐(zī)明:指祭器中盛着黍稷,用以祭祀。齐,同“粢”。明,成。《释名》:“成,盛也。”

  [12]牺羊:献给神灵的羔羊。牺,指毛色纯一的牲畜。一说指牛。

  [13]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之神。

  [14]臧:善,指田丰产。

  [15]农夫之庆:指托农夫之福。《诗集传》曰:“我田之所以善者,非我之所能致也,乃赖农夫之福而致之耳。”庆,福。

  [16]御:迎祭。田祖:神农。

  [17]甘雨:及时雨。

  [18]介:助。指祭神求雨以助黍丰收。

  [19]谷:养。士女:男女,指农夫及其子女。一说指“曾孙”的子女。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3S7.jpg">

  曾孙来止[20], 以其妇子[21], 馌彼南亩[22], 田畯至喜。 攘其左右[23], 尝其旨否[24]。 禾易长亩[25], 终善且有[26]。 曾孙不怒, 农夫克敏[27]。

  【译文】

  周王来到田地间, 农夫叫他妻和子, 送饭来到田头边, 田官看见心喜欢。 拉着身旁的农夫, 尝尝味道鲜不鲜。 遍地禾苗长势旺, 最终丰收已在望。 周王高兴没发怒, 农夫干活劲更强。

  【注释】

  [20]曾孙:指周王。

  [21]以:带领。妇子:农夫与其妇其子。《郑笺》认为指曾孙的妇和子,即王后和世子。王先谦《毛诗传笺通释》反驳说:“妇子自指农夫之妇子,非谓后、世子也。王亲耕,后亲蚕,后无随王省耕劝农之事。”

  [22]馌(yè):送饭。指送饭到田亩。

  [23]攘其左右:指田畯向左右人让食,使尝饭之口味。攘,让。

  [24]旨:美味。

  [25]禾:禾稼。易:读为“移”,指禾相倚移,为禾盛之貌。长亩:竟亩,满田。

  [26]终:既。且:又。有:多。

  [27]克敏:指农夫干得又快又好。克,能。敏,快捷。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3S7.jpg">

  曾孙之稼, 如茨如梁[28]。 曾孙之庾[29], 如坻如京[30]。 乃求千斯仓, 乃求万斯箱。 黍稷稻粱, 农夫之庆。 报以介福, 万寿无疆!

  【译文】

  周王收获的庄稼, 堆如房顶如桥梁。 储藏粮食的谷仓, 像那山坡像山冈。 还需上千的粮仓, 还需上万的粮厢。 黍稷稻粱均丰登, 实赖农夫的福祥。 神灵赐予大幸福, 将享万寿永无疆!

  【注释】

  [28]如茨:言收回的庄稼密如屋盖。茨,屋盖。形容圆形之谷堆。梁,本指桥梁,因桥梁呈隆起状,故此以形容长形谷堆。

  [29]庾:露天粮囤。

  [30]如坻(chí)如京:此句是形容谷粒堆集的情形。坻,山坡。京,高丘。

 

大田

  【题解】

  这是一篇歌颂农事的乐歌。一章从春耕言起,二章言夏耘除害,三章言秋成收获,四章写祭祀祈福。整篇所表现的纯是一派丰收景象。方玉润云:“此篇重在播种收成,故从农人一面极力摹写春耕秋敛,害必务去尽,利必使有余,所以竭在下者之力也。凡文正面难于着笔,须从旁煊染,或闲处衬托,则愈闲愈妙,愈淡愈奇。……此篇省敛,本欲形容稼穑之多,若从正面描摹,不过千仓万箱等语,有何意味?……诗只从遗穗说起,而正穗之多自见。其穗之遗也,有低小之穗,为刈获之所不及者;有刈而遗忘,为束缚之所不备者;亦有束缚虽备,而为辇载之所不尽者;且更有辇载虽尽,而折乱在垄,为刈获所不削,而束缚之难拾者。凡此皆寡妇之利也。事极琐碎,情极闲淡,诗偏尽情曲绘,刻摹无遗,娓娓不倦。无非为多稼穑一语设色生光,所谓愈淡愈奇,愈闲愈妙,盖于烘托法耳。”请看讲留遗穗给寡妇的第三章,是多么生动,方氏所评语语皆是。

  大田多稼[1], 既种既戒[2], 既备乃事[3]。 以我覃耜[4], 俶载南亩[5]。 播厥百谷, 既庭且硕[6]。 曾孙是若[7]。

  【译文】

  大田种的庄稼多, 选好种子修农具, 准备事项已办妥。 用我锐利的犁头, 开始南亩来干活。 播种黍稷等谷物, 庄稼挺直且肥硕。 周王顺心又快活。

  【注释】

  [1]大田:即“甫田”,指公田。

  [2]种:指选种子。戒:同“械”,指修农具。

  [3]备:完备。乃事:这些事,指上述工作。

  [4]覃耜(sì):锐利的犁头。覃,“剡”的假借,锐利。耜,犁头。

  [5]俶(chù):开始。载:从事。

  [6]庭:通“挺”,挺直,直生。硕:大,指肥壮。

  [7]曾孙是若:指庄稼长势好,顺曾孙之意。若,顺。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3942.jpg">

  既方既皂[8], 既坚既好[9], 不稂不莠[10]。 去其螟螣[11], 及其蟊贼[12], 无害我田稚[13]。 田祖有神[14], 秉畀炎火[15]。

  【译文】

  禾苗结籽打了苞, 子粒坚实又完好, 不见稂苗和莠草。 扑灭螟蛉灭蝗害, 蝼蛄也要都除掉, 莫要伤害我幼苗。 农神显示大神威, 害虫投入火中烧。

  【注释】

  [8]方:“房”之借,指谷穗始生,籽粒外苞尚未合拢。皂(zào):指籽粒初生,尚未坚实。

  [9]既坚既好:指籽粒坚实、饱满。

  [10]稂(láng):谷之有穗而不结实者。莠:似谷的野草,又名狗尾草。

  [11]螟:食禾心的害虫。螣(tè):食叶的害虫,即蝗虫。

  [12]蟊(máo)贼:食禾根的害虫,又名蝼蛄。

  [13]稚:幼禾。

  [14]有神:有灵。

  [15]秉畀(bì)炎火:此为古代用火消灭害虫的方法。秉,拿。畀,给予,此指投入火中。炎火,烈火。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3942.jpg">

  有渰萋萋[16], 兴雨祈祈[17]。 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18]。 彼有不获稚[19], 此有不敛穧[20]。 彼有遗秉[21], 此有滞穗[22], 伊寡妇之利[23]。

  【译文】

  浓浓阴云布满天, 带来雨水降人间。 雨水降落到公田, 同时滋润我私田。 有些青禾没收割, 有些庄稼没敛完。 那里有把丢弃禾, 这里有个散落穗, 孤苦寡妇来拾拣。

  【注释】

  [16]有渰(yǎn)萋萋:犹言“渰渰萋萋”,阴云密布之貌。

  [17]兴雨:当从另本作“兴云”。祈祈:云盛貌。

  [18]遂:遍。私:私田。旧以为指井田制,中为公田,四周八块皆为农民的私田。

  [19]不获稚:没收割的未熟之禾。

  [20]不敛穧(jì):未收起的成把的遗禾。穧,聚禾成把谓之“穧”。

  [21]遗秉:漏掉的禾束。

  [22]滞穗:丢落地里的禾穗。

  [23]利:好处。此指寡妇享利。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3942.jpg">

  曾孙来止, 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24], 以其骍黑[25], 与其黍稷[26]。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译文】

  周王来到这田间, 农夫叫他妻和子, 把饭和浆送到田, 田官为此笑开颜。 到此开始祭上帝, 黄牛黑猪置案前, 黍米稷米齐供献。 祭品让神来享受, 祈求幸福大无边。

  【注释】

  [24]来方禋(yīn)祀:曾孙到来正在举行祭祀。来,到来,指曾孙到来。一说语助词,无实意。方,正在。禋,洁净的祭祀。

  [25]骍黑:赤黄色与黑色的牺牲物。即牛羊猪之类。

  [26]与:加上。

 

瞻彼洛矣

  【题解】

  朱熹《诗集传》说:“此天子会诸侯于东都以讲武事,而诸侯美天子之诗。言天子至此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也。”大体不错。这是周王到洛水之滨会同诸侯检阅六军,诸侯赞美周王福德无疆的诗。第一章赞美周王戎服之美,二章赞美其佩刀装饰之精,三章赞美其福禄之多。全诗情调雍容和畅,笔墨简洁生动。各章都以“泱泱”洛水起兴,水势的浩荡宽广,表现了周王的气度宏大,也暗示着国力的强大。

  瞻彼洛矣[1], 维水泱泱[2]。 君子至止[3], 福禄如茨[4]。 韎鞈有奭[5], 以作六师[6]。

  【译文】

  望着眼前那洛水, 水势茫茫在流淌。 周王来到洛水滨, 福禄多如茅茨样。 红色蔽膝多鲜亮, 六师统帅检阅忙。

  【注释】

  [1]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此诗所指为经洛阳而流入黄河的洛水。

  [2]泱泱:水深广貌。

  [3]君子:指周王。

  [4]茨(cí):茅草屋盖,有多层。比喻多。

  [5]韎(mèi):染成赤黄色的皮革。鞈(gé):蔽膝。此为天子有兵事时所穿。有奭(shì):即“奭奭”,形容韎鞈之色鲜红。

  [6]六师:即“六军”,古者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4925.jpg">

  瞻彼洛矣, 维水泱泱。 君子至止, 鞞琫有珌[7]。 君子万年, 保其家室[8]。

  【译文】

  望着眼前那洛水, 水势茫茫在流淌。 周王来到洛水滨, 剑鞘饰玉美又亮。 周王将享万年福, 保他室家永兴旺。

  【注释】

  [7]鞞(bǐ):刀鞘,古代又名刀室。琫(běng):刀鞘上部的装饰。有珌(bì):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貌。此句言刀鞘有玉为饰。

  [8]家室:此处犹言“家邦”,即国家。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4925.jpg">

  瞻彼洛矣, 维水泱泱。 君子至止, 福禄既同[9]。 君子万年, 保其家邦。

  【译文】

  望着眼前那洛水, 水势茫茫在流淌。 周王来到洛水滨, 福禄全聚他身上。 周王将享万年福, 保其国家永安康。

  【注释】

  [9]既同:指福气会聚。既,完全。同,会聚。

 

裳裳者华

  【题解】

  这是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朱熹《诗集传》说:“此天子美诸侯之辞,盖以答《瞻彼洛矣》也。”魏源《诗古微》说:“《裳裳者华》,亦诸侯嗣位初朝见之诗,故与《瞻洛》相次。”魏氏认为此诗为“朝于东都所作”。第一章写见到“之子”的欢悦,第二章赞美他们内在的才华,第三章赞美他们体魄的强健,最后一章,希望他们能辅佐天子,一说鼓励他们能任用贤人。方玉润对此诗的主题持“阙疑”的谨慎态度,只是说:“此诗与前篇互相酬答。上篇既无可考,则此亦当阙疑。唯末章似歌非歌,似谣非谣,理莹笔妙,自是名言,足垂不朽。”(《诗经原始》)

  裳裳者华[1], 其叶湑兮[2]。 我觏之子[3], 我心写兮[4]。 我心写兮, 是以有誉处兮[5]。

  【译文】

  鲜花盛开多辉煌, 叶子茂盛绿苍苍。 看到诸位贤君子, 我的心情真舒畅。 我的心情真舒畅, 因有美誉大家享。

  【注释】

  [1]裳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貌。

  [2]湑(xǔ):叶盛之貌。

  [3]我:天子自称。觏(gòu):见。之子:此人,指前来朝见的诸侯。

  [4]写:同“泻”。《毛传》:“输写其心也。”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

  [5]是以:因此。誉处:《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声誉之美而处之兮。”即君臣处于美好声誉之中。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52U.jpg">

  裳裳者华, 芸其黄矣[6]。 我觏之子, 维其有章矣[7]。 维其有章矣, 是以有庆矣。

  【译文】

  鲜花盛开多辉煌, 怒放黄花多鲜亮。 看到诸位贤君子, 才华横溢有教养。 才华横溢有教养, 因此喜庆事儿降。

  【注释】

  [6]芸其:即“芸芸”,花黄盛貌。

  [7]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52U.jpg">

  裳裳者华, 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 乘其四骆[8]。 乘其四骆, 六辔沃若[9]。

  【译文】

  鲜花盛开多辉煌, 有的白色有的黄。 看到诸位贤君子, 驾着四马气昂扬。 驾着四马气昂扬, 六条缰绳闪着光。

  【注释】

  [8]骆:黑鬃黑尾的白马。

  [9]六辔:六条缰绳。沃若:光泽貌。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52U.jpg">

  左之左之[10], 君子宜之[11]。 右之右之, 君子有之[12]。 维其有之, 是以似之[13]。

  【译文】

  左边有人来辅佐, 君子适宜辅助我。 右边有人来相佑, 君子有才佑助我。 只因君子有其长, 能继祖业福绵长。

  【注释】

  [10]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左之右之,宜从钱澄之说,谓左辅右弼。”

  [11]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宜:安定。

  [12]有:取。意为取用他们。

  [13]似:当为“嗣”之借。继承。

 

桑扈

  【题解】

  这是周天子宴请诸侯的诗。朱熹《诗集传》:“此亦天子燕诸侯之诗。”王质《诗总闻》:“当是诸侯来朝,而归国饯送之际,美戒兼同。”诗的首章以桑扈有文采的羽毛,比喻有才华的君子足以得福。次章以桑扈有文采的颈毛,比喻有才华的君子足以安邦。三章以屏障、栋梁来比喻诸侯地位的重要。末章告诫诸侯要谨慎不傲,才能得到更多福分。此诗多用比喻,简洁明快。

  交交桑扈[1], 有莺其羽[2]。 君子乐胥[3], 受天之祜[4]。

  【译文】

  交交鸣叫桑扈鸟, 身有华丽的羽毛。 君子性情多快乐, 当受上天的福报。

  【注释】

  [1]交交:鸟鸣声。亦作小貌。桑扈:鸟名,也叫布谷。

  [2]有莺:即“莺莺”。羽毛有文采,喻诸侯有才华。莺,文采貌。

  [3]君子:周王对诸侯之称。乐胥:快乐。胥,犹“兮”。

  [4]祜(hù):福。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5138.jpg">

  交交桑扈, 有莺其领[5]。 君子乐胥, 万邦之屏[6]。

  【译文】

  交交鸣叫桑扈鸟, 颈上羽毛闪闪亮。 君子性情多快乐, 天下万邦的屏障。

  【注释】

  [5]领:鸟颈。此句言颈羽之美。

  [6]屏:屏障,起护卫作用,此以喻重臣。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T5138.jpg">

  之屏之翰[7], 百辟为宪[8]。 不戢不难[9], 受福不那[10]。

  【译文】

  你是屏障是栋梁, 诸侯以你为榜样。 既和且敬守礼仪, 受福多得难计量。

  【注释】

  [7]翰:“榦”的假借。筑墙时支撑两侧的木板,用以挡土。

  [8]百辟:指诸侯。辟,国君。宪:法式,典范。

  [9]不戢不难:谓和且敬。不,两“不”字为语助词。戢,和。难,当读为“戁(nǎn)”,敬。

  [10]不:语助词。那(nuó):多。《毛传》:“那,多也。不多,多也。”《尔雅·释诂》:“那,多也。”


  兕觥其觩[11], 旨酒思柔[12]。 彼交匪敖[13], 万福来求[14]。

  【译文】

  犀角酒杯弯又弯, 美酒醇厚味道香。 与人交往不骄傲, 万福汇聚你身上。

  【注释】

  [11]兕觥(sì gōng):古代酒器。觩(qiú):角弯曲貌,形容觥的形状。

  [12]思:语助词。柔:形容酒味口感绵柔。

  [13]彼交匪敖:当从另一本作“匪交匪敖”。交,“儌”的假借,言语直而无礼貌。或以为交当作“骄”。敖,傲慢,倨傲。

  [14]求: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