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

樟脑,中药名。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物结晶。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的功效。主治痧胀腹痛、吐泻、神昏、疥癣瘙痒、疮疡湿烂、寒湿脚气、牙痛、跌打伤痛等。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1、主要用于痧胀腹痛、吐泻、神昏、疥癣瘙痒、疮疡湿烂、寒湿脚气、牙痛、跌打伤痛等。
2、西医诊为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证属湿浊中阻者,牙体或牙周疾病引起的疼痛、皮肤浅表的化脓性炎症、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证属热毒壅聚者,淋巴结结核、小儿中度营养不良证属痰结血瘀者,以及破伤风证属风毒外侵者。
内服:入丸、散,0.06-0.15g,不入煎剂。外用:研末,或溶于酒中,或入软膏敷搽。
1、樟脑为有毒中药,内服0.5-1g可引起眩晕、头痛、温热感,乃至兴奋、谵妄等。2g以上在一暂时性镇静状态后,即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导致癫痫样痉挛,最后可由于呼吸衰竭乃至死亡。内服7-15g或肌内注射4g可致命。内服过量而中毒昏迷的患者,呼岀的气有樟脑味,可作为确诊的主要标准。外搽樟脑也可能引起过敏,搽后5分钟可引起局部皮肤瘙痒、红肿,全身泛发黄豆大瘙痒性风团,伴头昏胸闷,呼吸困难。
2、中毒的救治主要是对症治疗,因其在体内解毒快,故救治常获成功。在对症治疗中毒患者时,忌用**类制剂,因**类制剂对呼吸有抑制作用,还须忌食油类及乳汁、忌饮酒,因这些饮食能溶解消化道内未排出的樟脑,促进对其吸收,加重中毒。
3、发生樟脑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内服过量,故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是预防中毒的重要措施
为一种双环萜酮(C10H16O)物质。
1、局部作用:樟脑涂于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还有轻度的局部麻醉作用。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樟脑制剂曾一度广泛应用为强心药,但各家报告结果很不一致,迄今无定论。
4、此外,樟脑口服有驱风作用以及轻微的祛痰作用。
1、《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打扑损伤,风湿脚气等症。
2、《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3、《本草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4、《本草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中恶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避蠹,着鞋中去脚气。
临床应用
1、治癣可与土槿皮、川椒、白矾等配伍应用。
2、治臁疮,与枯矾、轻粉共为细末,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敷,如香白散(《外科大成》)。
3、治瘰疬溃烂,若与雄黄等份为末,用时先以荆芥煎汤洗患处,再用麻油调涂,如雄脑散(《外科全生集》)。
4、治跌打伤痛,肌肤完好者,可泡酒外擦。
5、治龋齿牙痛,与黄丹、皂角(去皮、核)各等份为末,蜜丸,塞孔中(《余居士选奇方》)。
6、治感受秽浊疫疠或暑湿之邪,而致腹痛闷乱、吐泻昏厥诸证,与没药、乳香(1:2:3)共为细末,每次以茶水调服0.1g,如《本草正义》方。
1、樟脑配麝香:樟脑辛热,功能开窍辟秽;麝香辛温,芳香走窜,功能开窍醒神。二药配伍,能大大增强其开窍辟秽醒神作用。适用于中恶,卒然昏倒或热病神识昏迷及吐泻腹痛等。
2、樟脑配朱砂:樟脑杀虫止痛;朱砂甘寒,功能清热解毒。二药相配,可增强其解毒止痛的作用,外搽可用于牙痛的治疗。
3、樟脑配黄柏:樟脑外用可除湿杀虫,温散止痛;黄柏苦寒燥湿,善清下焦湿热。两药相配,能增强其清热燥湿,杀虫止痛的作用,而又无寒凉阻遏气机之弊。适用于常年烂脚,皮蛀作痒,腐烂疼痛等。
1、樟脑与蟾酥:蟾酥、樟脑均味辛性温热,有毒,都有开窍醒神、辟秽止痛之功,能治疗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神昏等。蟾酥又有较强的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治疗痈疽恶疮、咽喉肿痛、各种牙痛,内服外敷均效,但外用不可入目;樟脑外用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之效,可用于疥癣瘙痒、湿疮溃烂及牙痛、跌打伤痛等。
2、樟脑与冰片:樟脑与冰片均有通窍作用,但其性味不同,治疗迥异。冰片辛、苦、微寒,开窍醒神,清热止痛,多用于各种昏厥及口疮咽肿;樟脑辛热,通窍辟秽,止痛杀虫,多用于心腹胀痛,跌打损伤。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摊于清洁的纸上,除去杂质,吸除残为小颗粒状、结晶性粉末。白色或黄白色,有留油脂及水分,研成细末。
保存方法
药材鉴别
樟脑为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或为无色透明的硬块,粗制品则略带黄色,有光亮,在常温中易挥发,火试能发生有烟的红色火焰而燃烧。若加少量乙醇、乙醚或氯仿则易研成白粉。具窜透性的特异芳香,味初辛辣而后清凉。以洁白、透明、纯净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选择40-60年生优良的母树留种,种子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开始成熟后,果皮呈紫黑色。果实采回后用清水浸泡1-3d,去果肉,但不可用力过猛,避免破伤种皮,影响发芽率。搓洗后用清水冲去果肉,再拌草木灰脱脂12-24h,再洗净晾干。随采随播或用湿沙、锯屑、谷壳等层积贮藏,播种前用50℃温水间歇浸种,连续3-4次,可提前10-13d萌发,出苗均匀,发芽率可提高15%-20%。冬季至早春播种,多用条播,条距25cm,播种后,覆土,盖草。幼苗出土达20%-30%时,把草揭去。幼苗长出3-4片真叶,开始间苗,移植,并经常除草松土。7-9月是苗木生长盛期,应加强抚育,增施追肥,适当灌溉。入秋后,停止施肥,灌水,使苗梢木质化,否则嫩芽易受冻害。樟树主根特别长,侧根、须根很稀少,因此,在苗期做好切根或嫩苗移植后再造林。一年生苗高达50-60cm,可出圃造林。每1h㎡合理造林密度1500-1800株。樟树纯林病虫害多,最好营造混交林,用于四旁绿化造休的,最好培育三至五年生的大苗,宜在春季芽胞将萌动之前造林(栽植时做到苗正、根舒、压实。栽植后,如枝、叶枯死,可立即截干,让苗木基部再发新苗)。
1、白粉病,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用石硫合剂喷射。
2、黑斑病,先拔除烧毁病苗,用0.5%高锰酸钾或甲醛溶液消毒,防止蔓延。
3、樟叶蜂,用90%敌百虫或5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
4、樟巢螟,用90%敌百虫4000-5000倍液喷射。
5、樟天牛,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杀卵或初孵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