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宣城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宣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打造宣文化品牌,扩大宣文化影响,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创作宣文化主题作品,推出一批宣文化原创歌曲,充分展现宣城的山河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

今天展播的是宣文化原创歌曲——《纸》。

歌曲《纸》选自中国文房四宝声乐套曲(序曲《心上的城》《笔》《墨》《纸》《砚》)以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为创作题材,立足宣文化,着力打造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音乐名片。

作词/王明亮 作曲/袁和剑 演唱/童惠

(原创歌词)

山也一幅画

水也一幅画

飞韵流彩墨飘香

桃花潭边是我家

近看一朵花

远看一朵花

浓抹淡妆吐芬芳

丹青一卷传天下

纸上花 最美的花

白云深处 花海人家

纸上花 心中的花

青檀树下 水墨年华

纸上花 最美的花

日晒风吹 匠心开花

纸上花 心中的花

纸寿千年 醉美中华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展播歌曲《纸上花》)

宣 纸 的 故 事

宣纸的出现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息息相关,它是由纸祖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造纸术发展演变而来的。史料记载:东晋时产生了藤纸,隋代又大批量制造了楮皮纸,唐代时出现了宣纸。

“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在乾符年间(公元815年-公元875年)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一书中:“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是最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文章。

宋末元初,曹姓人迁徙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生。自此,泾县小岭曹氏一族,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明代,泾县宣纸步入重要的发展阶段,工艺日趋成熟,品种花色日愈增多,尤以宣德年间制造的宣纸**。清代,泾县宣纸生产发展迅速。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积极扶持宣纸业的发展,在遍访宣纸世家之后,选定了古纸棚泾县城东乌溪建立了建国后的第一家宣纸生产厂家,使宣纸业得到复苏并得到空前的发展。厂家也由开设的联营到公私合营,继而国营,1966年被命名为“安徽省泾县宣纸厂”,注册了“红星牌”和“★”图文商标,此后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宣纸厂,1992年8月改制后定名为“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从属名称:安徽省泾县宣纸厂)。

宣纸的优良特性、高贵品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些皆与泾县独特的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泾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内次级单元沿江拱断褶带和皖南陷褶断带的过渡地带。在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了河流冲积和冰川冲积的河谷平原:主要由砂砾岩、砾石、砂砾石、细粉砂、中细砂、泥砾、粘土、砂质粘土、淤泥质淤泥等。这是宣纸原材料中沙田稻草的原料土壤基础。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平原所占面积极少,自古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谓。山地、丘陵,主要是侵蚀剥蚀丘陵和喀斯特丘陵。而山地和丘陵为宣纸重要的原材料青檀树的理想种植地。宣纸的另一道重要工序——自然漂白,必须依助于喀斯特山地的石滩,在石滩上摊晒原料经日晒雨淋完成原料的日光漂白工序。 

1993年10月,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主办了“中国宣纸艺术节”,以宣纸为媒,广交海内外朋友,发展地方经济。2002年8月,宣纸被正式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产品”,安徽省泾县被确定为宣纸原产地域,这是目前安徽省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也是中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第一个获此保护的产品。

编辑:吴寒

审核:金苑

终审:余婷

来源:宣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综合发布:宣城广电新媒体发展中心

本文中图片、文字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汗”卫一线,“暑”你最美!

水阳江畔放荷灯~点点星光,绵延数里

加速度!感受田间地头播种的幸福感

新媒·镜头|高温下的宣城可“炎”可甜!

点分享

点收藏

点个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