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情缘(原创)
 谁能想到?秸秆焚烧竟成为当前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乌烟滚滚,焦土一片,既污染了空气,也危害了市民,也增添了当地政府的烦恼。可谁还记得?稻草曾经是乡村之宝,与农民兄弟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情缘。 
   清晨,第一把炉火点起,必是稻草。那个时候柴火不够烧,村民们烧饭还舍不得全用稻草,因为稻草还有更重要的用途,那就是积肥料。那个时候家家要养猪,给大猪小猪垫窝的,每晚是一捆稻草,一把铡刀放在猪舍里,将稻草铡成五、六寸长,抡进猪圈里,让猪睡觉,慢慢就积成肥料;每到三春里,农村要搞草塘,用的也稻草,与红花草、河泥等搅拌在一起,埋在草塘里发酵。肥是农家宝,所以,稻草的一大半,在制作肥料。
   再追朔到六、七十年代,稻草用途更大,曾编制许多农村生活资料。建茅舍,上面盖的是稻草;推草鞋,里面用的是稻草;织蓑衣,上面编的是稻草;打草绳,里面放的是稻草。从住的、穿的、用的,好多物品来源于稻草,有时候,老农民的破棉袄上的钮扣掉了,也是用一根草绳一束,这样,一个冬季也就暖和多了。 
   稻草给农民更大的收益是搞副业,大约在七十年代的中期,每到冬季,我们只要走到新庄东乡一带,每个村都会传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那是家家户户在打草包。而我们大塍这边呢?大多是搓草绳,用稻草先起一个头,再放在屁股下坐牢,身子侧在一边,然后,两只手不停地搓,边搓时边添进稻草,手干了,边上还放一碗水,这样的手工搓绳很费劲,好多人的手会搓出泡。相比之下,那个拔草芯就细法多了,先将稻草删去一层壳,然后,将中间的草芯一根根拔出,这样的草芯很精韧,一般是卖到生资公司制作小带帚。一个冬季的副业生产很忙碌,可给农民兄弟带来的收益,甚至超过前三季了。 
   其实稻草的用途远远不止这些,秋天到了,才种下的大蒜,要铺上一层草,好比帮蔬菜穿上棉袄;冬天来了,百草枯萎了,牛与羊等牲畜也只能吃稻草;天更冷了,农户的被子不够用了,于是,用稻草铺床的人家也不少。记得有一年过年,我溧阳的两位姨妈来了,家中的床位不够,妈妈就将晒干的稻草在阁楼上打了两张地铺,松松软软的,好象席梦丝一样,躺上去的感觉可好了,还有那股稻草的清香味,好比薰衣草,让人舒眠安睡,那份感觉,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更让人留恋的是我们小时候在草堆边晒太阳、捉谜藏,女孩子用草绳来跳绳、男孩子用草绳来趣味拔河。
   说不尽的稻草往事,诉不尽的稻草乐趣,割不尽的稻草情缘,往日之宝,为何到今日不能成为宝中之宝?回忆过去那些情景,重温过去那些情怀,稻草根植于我们心怀的,何止是简单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