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珠龙村的巨型水稻迎来丰收,150亩稻田种植了新品种“巨型稻丰超5号”和“巨型稻丰超6号”,株高达1.8米,亩产超1200斤,秸秆产量至少3吨。这种稻米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能作为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秸秆可卖作饲料或用于酿酒,提升村集体经济。巨型稻还具有观赏性,有助于发展农旅产业,为乡村振兴带来新活力。
喷子不了解情况就别乱喷了。这水稻品种是为特殊地形设计的,就像北方种小麦,南方种水稻,海边种海水稻一样。这种水稻只适合那些不能种矮水稻的特殊水田,普通水田不会种。别乱说它不抗倒伏,一场雨或一阵风可能让收成全无。巨型水稻禾苗高,收割后的秸秆不能烧,怎么处理这么多秸秆呢?产出多,投入也多,秸秆需要的肥料和水是普通水稻的几倍。台风来了,1.8米高的水稻会不会全倒下,收割就麻烦了。秸秆每亩能卖2700多元,稻谷也就一千出头,秸秆收益比稻子大多了,应该叫秸秆品种试验田,稻谷是副产品。我们这里肯定推行不起来,因为这边水稻一亩也有1300到1400斤左右。我们这边没有牛,也没公司收秸秆,又不让焚烧。巨型稻在金平,90年代前杂交稻没普及时就种了,有多种品种,比如大白谷、红脚谷、香谷、糯谷、包肽谷和软白谷,软白谷的饭特别香软糯。还有坡地上种的地谷,比如折谷,米饭也很好吃。但现在这些品种都绝种了。这些水稻产量不高,杆太高,收割困难,不适合种植。我们七十年代的水稻亩产就能达到千斤,那时农业口号是亩产600至800斤。单季稻在我们这里亩产量也有1200斤。这种水稻是转基因的吗?如果是,产量越高可能对人的伤害越大。稻草的收购价是每吨700到900元,但产量这么低,不如水稻上山的亩产876公斤。这种水稻是原料稻,用于喂牛和酿酒,要算清楚投入产出的账。我们黄河中下游的北河洼地,十几年前刚开始种水稻时,亩产能超过一千五百斤。那会儿地里总是有积水,所以种了几年水稻。刚开始种的头两年,产量确实不错,但连续种的话产量就下降了。这几年雨水少了,水稻种得也少了。朱有勇在山上种的水稻亩产能达到788公斤,普通农田大概在600到650公斤。试验田亩产1300斤,对于普通农民来说可能不到800斤。虽然1300斤算高,但还得看成本和营养价值。我对这种水稻不太看好,如果连种两年,稻田可能就不行了。大米好吃,只要不危害健康,不破坏环境,不伤害其他生物,就没什么问题。秸秆3吨,如果没动物吃,该怎么处理?请专家给点建议。大家都见过高粱和玉米,它们都长得挺高,但水稻一般不会长到一米八那么高。现在出了个新品种,就是这种巨型稻,听说产量很高。请中央电视台来解说,我也挺想看看或听听的。这种巨型稻对水、肥、农药的需求怎么样?收割后的秸秆怎么处理?听说秸秆能卖700到900元一吨,这价格靠谱吗?如果直接种秸秆,岂不是更赚钱?秸秆真能卖到600到900元一吨?谁在正常收购?亩产一千斤听起来挺吓人的,但比起那些亩产双千斤的,这产量也不算高。如果遇到大风大雨,这种水稻很容易倒下,收割起来困难,可能会严重减产。种这种水稻,农药、化肥、人力成本都会增加,可能不太划算。而且,多出来的稻草也没什么用,处理起来还麻烦。这种稻子长得太高,杆子细,用肥多,风一吹就容易倒,产量也比不上杂交稻。1.8米的巨型水稻,快成熟时很容易倒,这样的稻子不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