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棚的记忆》
因为肥东连续地震,合肥近日有不少市民到郊外搭帐篷过夜。我住的小区外面湖边,这几天帐篷越来越多,不少人举家带口,吃喝住的东西都带齐了,好像就是打算在野外过日子了!
早上出去散步,走到湖边看着大大小小的帐篷,大人孩子挤在一起的情况,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睡地震棚的事来。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各地到处弥漫着地震恐慌,一时间,几乎所有城乡都开始在外搭地震棚,没有人敢在室内睡觉,唯恐啥时候大地震来临。
我那时在一个两县交界的名为百神庙的小镇供销站工作。站里有两排房屋,临街的一排门面房是供销站门市部,后面一排房是宿舍和食堂。两排房中间一条窄长的小院,没有办法搭地震棚。
门市部的街对面,有个小饭店,那时饭店属于合作商业,是集体单位,归口管理是供销社。虽然产权和经营上都是独立的,但归供销社领导,人事大权在供销社。饭店后有个稍大点的院子,我们就在那用毛竹、芦席搭了地震棚,供销站八、九个人晚上就住进去。
那个年代人很纯朴,加上逃地震要紧,顾不得什么男女有别,所以地震棚中一片芦席简单遮挡,男女职工分别两边。如果点个灯,两边人影清晰可见。睡觉时,靠近芦席边睡的,隔壁的喘气声都听见,更不说睡觉时的呼噜声。偶尔两边隔着芦席并头而眠的人还聊起天来。那时大家都年轻,但真是心无邪念,波澜不惊。这要搁在现如今,年轻人这样相处,保不定会闹出许多绯闻来!
在地震棚一住几个月,那时本来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厕所,地震棚就更不可能有。男同志夜晚就随便在地震棚边的院里找地方解决,女同志要么跑回对面门市部后宿舍去,要不只能忍到天亮。有的女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食堂虽然粮食不够吃,但晚饭我们女的一定要吃干的,要吃稀饭你们男的吃,反正你们夜里好解决!
因为时间长,有时谁的家属—丈夫或妻子来了,事情就有点麻烦。要回宿舍住,站长不允许,说是要确保安全,住宿舍万一正好发生地震怎么办?既不能让职工冒生命危险也不能让站长丢乌纱帽。只能让家属与大家一起男女分开住地震棚。弄得特意远道赶来“鹊桥会”的家属尴尬不已,只好次日就打道回府。
不过虽然那时经济条件不好,但干部作风、干群关系倒还不错。记得正是住地震棚期间,上面来了工作队,县里、区里来的几位干部,也和我们一样,挤进了地震棚,睡在草席上,天天和职工一起生活,也很开心的。
想想那时用竹子、芦席和稻草结合起来的地震棚,对比今天在湖边的各种野营帐篷,真是有天壤之别!同样是逃避地震,今天在外面搭建的帐篷,防潮防水防虫,自带电力、配套影视音响设备、运动器械,配备炊具桌椅,甚至沙发、厕所、宠物小帐篷等等。
遥想当年,放眼今天。不一样的“逃难”,让我一声感叹!
因为肥东连续地震,合肥近日有不少市民到郊外搭帐篷过夜。我住的小区外面湖边,这几天帐篷越来越多,不少人举家带口,吃喝住的东西都带齐了,好像就是打算在野外过日子了!
早上出去散步,走到湖边看着大大小小的帐篷,大人孩子挤在一起的情况,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睡地震棚的事来。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全国各地到处弥漫着地震恐慌,一时间,几乎所有城乡都开始在外搭地震棚,没有人敢在室内睡觉,唯恐啥时候大地震来临。
我那时在一个两县交界的名为百神庙的小镇供销站工作。站里有两排房屋,临街的一排门面房是供销站门市部,后面一排房是宿舍和食堂。两排房中间一条窄长的小院,没有办法搭地震棚。
门市部的街对面,有个小饭店,那时饭店属于合作商业,是集体单位,归口管理是供销社。虽然产权和经营上都是独立的,但归供销社领导,人事大权在供销社。饭店后有个稍大点的院子,我们就在那用毛竹、芦席搭了地震棚,供销站八、九个人晚上就住进去。
那个年代人很纯朴,加上逃地震要紧,顾不得什么男女有别,所以地震棚中一片芦席简单遮挡,男女职工分别两边。如果点个灯,两边人影清晰可见。睡觉时,靠近芦席边睡的,隔壁的喘气声都听见,更不说睡觉时的呼噜声。偶尔两边隔着芦席并头而眠的人还聊起天来。那时大家都年轻,但真是心无邪念,波澜不惊。这要搁在现如今,年轻人这样相处,保不定会闹出许多绯闻来!
在地震棚一住几个月,那时本来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厕所,地震棚就更不可能有。男同志夜晚就随便在地震棚边的院里找地方解决,女同志要么跑回对面门市部后宿舍去,要不只能忍到天亮。有的女同事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食堂虽然粮食不够吃,但晚饭我们女的一定要吃干的,要吃稀饭你们男的吃,反正你们夜里好解决!
因为时间长,有时谁的家属—丈夫或妻子来了,事情就有点麻烦。要回宿舍住,站长不允许,说是要确保安全,住宿舍万一正好发生地震怎么办?既不能让职工冒生命危险也不能让站长丢乌纱帽。只能让家属与大家一起男女分开住地震棚。弄得特意远道赶来“鹊桥会”的家属尴尬不已,只好次日就打道回府。
不过虽然那时经济条件不好,但干部作风、干群关系倒还不错。记得正是住地震棚期间,上面来了工作队,县里、区里来的几位干部,也和我们一样,挤进了地震棚,睡在草席上,天天和职工一起生活,也很开心的。
想想那时用竹子、芦席和稻草结合起来的地震棚,对比今天在湖边的各种野营帐篷,真是有天壤之别!同样是逃避地震,今天在外面搭建的帐篷,防潮防水防虫,自带电力、配套影视音响设备、运动器械,配备炊具桌椅,甚至沙发、厕所、宠物小帐篷等等。
遥想当年,放眼今天。不一样的“逃难”,让我一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