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具是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器具。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农具丰富多彩。历朝历代农具都不断得到创新、改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打禾机
用于稻谷脱粒的农具。主要三个部件:一是“打禾机斗”,盛装稻谷的,也叫“禾斗”;二是“打禾机冚”,遮盖“禾斗”,以遮挡谷粒四处飞落;三是“机身”,“打禾机”最重要的部件。农民一只脚踩踏在机身下的木板上使机子转动,双手握紧“禾手”,放入机身里脱粒。
谷兜
装放谷子的一种竹器,又称“谷篸”。用来装垃圾,名“垃圾篸”;装捡拾的牛粪,叫“牛屎篸”。脱粒时,把“禾斗”里的谷子舀进“谷兜”,再倒入竹筐。
禾桶
旧时手工打稻子脱粒用的大圆木桶
风柜
扇车,扬稻谷的风车。不饱满的谷子称“盼”,“盼”是记录口语音的同音字。谷子晒干后,用风车扬除“盼”,谓之“风谷”。“风柜”最上端的是装稻谷的斗,呈三角形;下面两个下倾的导盆,一小一大,是“风谷”后谷粒和“盼”的分流处,下面可分别置放箩筐。
花生插
对花生进行脱粒的简易工具,用竹蔑编织成。上面的屏障,防止操作时花生四处溅落;中间置一木板,用以击打花生用;侧开一滑落口,下放一桶子,接住打落下的花生。
竹箕
用竹篾编成的器具,用来簸粮食等。
箩
竹编的箩筐。筐耳称“箩耳”,筐底说“箩底”。插秧、割稻是农村最忙时节,无闲人,无空箩,广州话说“插田冇得闲婆,割禾冇得空箩”。
竹络
又称“禾络”,简称“络”。用来挑成捆的农作物或稻草,还可用来挑砖。
谷围
仓储谷物的用具。旧时用竹篾编织,今多用金属制作。
☆作者:庄初升 黄小娅 杨逸 冯雅琳
☆资料来源:《广州方言民俗图典》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
本文通过作者授权于“北京语言大学微信公众号”独家连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