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6大主题中秋习俗,你知道几个?
中秋节已经到了
想必此时你们已经备好月饼
享受着美好假期吧?

说到过中秋,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赏月及吃月饼,不过作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可是一个承载人们诸多美好愿景既内容极其丰富的节日。
在咱们闽东,中秋节有着许多热闹有趣的传统民俗,它们有的已渐渐湮散,有的依然深深扎根在民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找回父辈记忆里的中秋吧。
送•中秋
和端午节一样,中秋节也是女婿们“表现”的时候。“送中秋”是宁德市民间传统习俗之一,除了节前亲友间互送月饼外,女婿还要特别给岳父母备上厚礼,特别是新婚女婿,这中秋节礼尤厚,不但有月饼,还要有肉、面、糖等。

不过在福鼎,这“送中秋”则是双向的,不但女婿会在节前给岳父岳母送上中秋礼,若女儿已生孩子,那么外婆和舅舅则也会给外孙、外甥送上月饼等中秋礼。
闹•中秋

在闽东许多地方,中秋节可有不亚于元宵节的热闹。在古田部分乡村男青年,会用稻草制成粗绳进行拔索比赛;有的乡村则由几十人组成舞龙队,舞着“香火龙”,到全村各户去游龙,游龙的队伍所到之处,每户必点香燃烛供奉花生、瓜子、茶等,并在草龙身上添插香线,此时必有一人领头喊好话,其他人应“好”字相和。
在寿宁、周宁部分乡村,中秋当夜小孩常成群结队,结伴唱中秋儿歌,手持小溪石碰击,边走、边敲、边唱,俗称“走中秋”。
偷•中秋
偷?你没看错
在旧时,每到中秋节
福安、寿宁等地
乡村就会出现许多“偷瓜群众”。

这是我们闽东一种有趣的习俗,中秋当晚,未曾生育的小媳妇,会在月光下,到多生男孩人家的瓜园偷南瓜,暗喻南极注生。
祭•中秋

宁德市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民过中秋,也十分有自己的特色。畲族人民更习惯把中秋节成为“八月半”,在这一天除了赏月、吃月饼,还会进行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后,族人们围坐一块,吃饭、喝酒、对歌,好不热闹。

纪念•中秋
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闽东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至今咱们闽东还留下不少与其相关的民俗,中秋节依旧有着戚继光的烙印。

在福鼎、霞浦等地,旧时在中秋有着“拽石”的传统。所谓“拽石”,就是参加拽石的人员将各自使用的大石用麻绳系牢,一名健儿坐在石上,多人在前方拽着麻绳前行,各组间相互竞速。

这“拽石”活动据传就来源于戚继光,传说始自明代,当时戚继光的抗倭部队驻在福宁州城里,有一次,探知倭寇企图中秋夜来攻城,但城内兵力不多,戚继光想出一计,发动青壮年“拽石”,以虚张声势。
城外倭寇探子听到城中轰轰巨响,以为城内兵马众多,有戒备,便不敢前来偷袭。翌早,戚军援兵赶到,全城因而得保无虞。
如今,在霞浦沙江等地,还保留着“拽石”传统,傍晚时分起,十几个队,每队几十个人拉着几百斤中?石头满大街跑,一跑就能跑上一个通宵。十分热闹。

在霞浦,还有一种特色食品——糖塔,在旧时,这是一种只在中秋时节才有售卖的食物。糖塔用糖水熬煮而成,造型多样,有十几层的宝塔,有展翅翱翔的凤凰,还有威风凛凛的将军。

糖塔的来源,据说与戚家军有关。明嘉靖年间的某一个中秋夜,倭寇进犯霞浦,当地民众制作光饼赠与戚家军作粮食,由于光饼干硬,当地百姓又额外制作了些糖塔,作为佐餐的配料。而中秋节供糖塔,就成了霞浦当地别有意味的民俗。
秀•中秋

宁德市有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画种,只在中秋节出现,它是饼花,是专门贴在中秋月饼上的装饰画,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饼花的表现内容以戏剧题材为主,画面色彩鲜艳、热闹,以红、黄、绿、桃红、紫色为主,人们在吃完月饼之后,都习惯把饼花贴在厅中或房间壁上。
这些宁德市中秋的传统习俗
内里注满的是浓浓人伦情义
愿这个中秋节
天上月圆
月下饼圆
人间梦圆

转自宁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