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汤原县:秸秆还能“编鸡窝”手工敲开“致富门”
让手工工艺焕发新生的过程,就是贫困户自立自强、重塑自尊的过程。近日,汤原县汤旺乡裕红村的农家小院里一改往日的宁静,村民们正探讨着编制鸡窝笼的技术,沉浸在劳动的乐趣当中。

“上了年纪田间地头的活儿干不动了,编制鸡窝既能解决废弃秸秆的问题,又能增加收入,真是变废为宝,点草成金呀!”汤旺乡裕红村村民张大爷一边熟练地编织着鸡窝,一边高兴地说道。
汤旺乡裕红村是远近闻名的水稻种植专业村,全村共有水田3475亩,每年秋后都会产生大量稻草秸秆。近年来,除了供应汤旺乡金星村秸秆气化热电肥联产项目外,一些边边角角地块仍剩余一些秸秆无法处理,了解到村民有稻草编织的传统手艺,驻村工作队萌生了用稻草秸秆编制鸡窝的想法。

想法有了,具体该怎么干呢?经过汤旺乡政府的牵线搭桥,村里马上组织6名有编制手艺经验的贫困户编制鸡窝笼,按照规格大小,挑选出“精品”进行观摩,然后再按照统一样式标准召集有编制意愿的贫困户在家进行生产作业。

为了让编制的鸡窝规格统一,且有质量保证,裕红村贫困群众成立了学习小组,大家在农家院里沟通技巧,在网络上观看学习视频,干劲儿十足。

“编制鸡窝简单、劳动强度小,户户皆可参与,且不受时间、场地、数量限制,随时可做可停,充分利用农村弱劳动力,尤其是留守妇女和老人通过手工零活,将碎片时间和精力变成手头工作,聚少成多,拓宽致富增收脱贫新途径......”提起编制鸡窝的好处,裕红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马涛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弱劳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双手养活自己,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汤旺乡裕红村的成功案例,让其它村屯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更多可能性,编制秸秆稻草鸡窝笼为裕红村贫困弱劳动力创造了致富之源,也编织着他们的脱贫增收致富梦。
来源:今日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