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很多幼儿园和学校为了增加孩子与家长的亲密度,增加互动,往往会举办很多亲子活动,或者是布置一些手工作业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也是为了让家长能够与孩子多沟通,达到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目的。

前不久,浙江的一所小学举办了耕读文化节,其中的一个班级被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用稻草做一条龙。

该班的班主任得知自己班级的任务之后很是发愁,因为“龙”画起来倒是容易,真的做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何况还是用一根根的稻草做。

没想到,班里的学生家长一起上阵,共同完成了这条“龙”,甚至还请来了非遗传承人给龙做了栩栩如生的眼睛。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用稻草做了螃蟹,章鱼等等,可以说每一件几乎都可以媲美工艺品了,班主任看到这些作品简直激动地不知道怎么说了。

事后,家长看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到了最值得的地方也很是高兴。网友们看到成品后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家长用稻草做了个龙,如此硬核的手工走红,可以说是征服了所有人了:没才艺真不敢送孩子上学!网友们纷纷评论说:“没点才艺都不敢送孩子上学了”,“像我这样笨手笨脚的,是不是可以原地爆炸了”,甚至还有网友说:“感到自卑了”。

为什么学校会给家长布置作业?

对于学校或者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这件事,可以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摊到了的家长自然是感到头疼,毕竟自己忙了一天的工作还要加班加点地帮孩子完成手工作业,可是不做,又怕引起老师的不愉快,最终终归是不情不愿地替孩子完成。

而那些没有摊到这件事的人往往只是看个热闹,自然体会不到其中的无奈和崩溃。所以关于学校究竟应不应该给家长布置作业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很多家长认为既然把孩子交到了学校,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该由学校和老师来完成,而不是给家长额外布置任务。

其实,很多学校和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到如今的很多家长都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就利用共同完成手工作业的过程来增加亲子时间。

只不过,有些手工作业确实难度过大,导致孩子完全插不上手,最终还是变成了家长一个人的任务,就难免会引起家长的情绪抵触了。

面对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家长应该如何做?

1.不要敷衍孩子

很多家长下班回到家已经感觉很累了,再听到孩子带会来手工作业,就会容易觉得很烦躁。

所以有些家长就会敷衍孩子,直接上网查捷径,直接自己很快完成,一点没有让孩子参与进来。

这种敷衍的方式会使手工作业的意义完全失去,根本达不到亲子的效果,反而会给孩子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孩子会觉得原来做事情走捷径是这么容易,那么以后孩子学习也会想着走捷径,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努力。

2.激发孩子思考

真正正确的方式就是家长要跟孩子共同完成手工作业,当然,孩子年龄小,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限,大多时候还是需要家长来动手完成。

不过家长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多动脑筋想一想下一步应该如何做,或者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这样的过程会让孩子完全沉浸到其中,孩子也更愿意动脑思考,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还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用合理的方式跟老师沟通

现在是网络信息公开的社会,生活中的一点小事都会被放到网上,让网友来评论孰是孰非。

一些家长也是如此,面对手工作业的不满也会公然跟老师叫嚣,或是在家长群里,或是在网上,但是这样做只会激化矛盾。

家长可以采取私下里跟老师沟通的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布置作业不是老师个人的意愿,而是学校下达的任务,所以家长全都怪罪到老师的头上也是不明智的做法。

同时,一旦家长跟老师激化矛盾,受负面影响最大的还是孩子。

家长想要孩子成长得更加健康,那么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