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竹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学名:Dianthus chinensis L.
别名俗名:东北石竹、洛阳花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节部膨大。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脉3或5条,中脉明显。花顶生单一或2~3朵簇生,花梗长,集成聚伞状花序;萼下苞2~3对,长约为萼筒之半或达萼齿基部;萼圆筒形,有时带紫色,萼齿直立,披针形,边缘膜质,具细睫毛,先端凸尖;瓣片通常红紫色或粉紫色,广椭圆状倒卵形、广倒卵形或为菱状广倒卵形,基部楔形,上缘具不规则牙齿。蒴果长圆状筒形;种子广椭圆状倒卵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境:生于山坡、疏林下、草甸等处。
分布:我省各市县;全国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根及全草(作瞿麦用)。春、秋季采挖根,除去泥土,洗净,晒干药用。夏、秋季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洗净,晒干药用。
有效成分:全草含花色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石竹皂苷A、B,瞿麦吡喃酮苷;花含丁香油酚、水杨酸卡酯;种子含脂肪油。
性味功用:味苦,寒。清热凉血,利尿通淋,破血通经,散瘀消肿。用于白淋、血尿、水肿、尿路感染、结石、月经不调、目赤障翳、跌打损伤、痈疮肿毒及皮肤湿疹等。
附注:是布置花坛、花境的良好材料,也可盆栽或作切花。
石竹的故事
在东北的一座大山中住着一户姓石的普通人家,老两口有一个儿子名叫石竹,全家靠石老汉进山挖药为生。不幸的是石老汉在一次进山挖药时摔死了,从此石竹妈一人挑起了抚养儿子的重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日子比以前更艰难。
石竹妈每天进山挖山货去换粮食,掺着野菜一起熬粥吃,就这样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石竹妈历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将石竹拉扯成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但由于石竹长期的营养不良,得了一种怪病。
石竹妈没有钱请大夫替儿子看病,于是就决定上山采药,相传她在路上遇见了花仙,并用花仙给的花草治好了儿子石竹的怪病,不久就在山下的村庄传开了,凡得了类似那种怪病的穷人,都来找石竹妈要这花草去治病,没有不灵的。
但每次人们要找寻这花草时,都叫不出它的名儿,只知道是石竹妈找的花能治病,人们感激石竹妈,便顺口叫它“石竹妈的花”,叫来叫去,就干脆叫“石竹花”了。
扫码关注我们
大医精诚 厚德载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