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鹏教授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对当前“疯牛”市场的观点。他不仅肯定了节前五个交易日内的股市表现和赚钱效应的来之不易,还指出了目前制度中的三大问题,并警告说,如果这些问题和风险不解决,可能会重演2015年的股市剧情:股指从3000多点涨到5178点,随后大跌,最终普通股民还是遭受损失。

第一个问题是需要防止原始股的大规模减持。目前,大量原始股已结束锁定期,可以自由交易,大股东和实控人可以随时出售这些股份。这些股份是在以前的市场条件下形成的,成本很低,很容易以多种方式被减持。这部分原始股的总价值很高,一旦被集体抛售,对股市的冲击非常大。

大股东和小股东一样,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高位减持的机会,他们可能将数万甚至上亿的股份卖给普通股民,这可能导致牛市突然结束,甚至市场转向熊市。

第二个问题是注册制的缺陷,允许“垃圾”公司上市。刘教授直言,我们的注册制在过去几年并不成功,被称为“注水制”。

我理解的是,注册制降低了上市门槛,使得“符合条件”的公司更容易上市融资,这对公司发展是有利的。但是,一些公司为了能上市,采用了多种包装手段,使得它们表面上符合条件,实际上并不符合。其中包括一些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一旦上市,这些公司的真面目就暴露了,问题频发,普通股民最终成为接盘侠。

刘教授举例说明,一些民营家族企业一旦提出现场检查,很多企业就撤回了上市申请。如果不是因为现场检查可能发现与申报资料不符的问题,他们撤回申请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

同时,他提出需要尽快堵住这些漏洞,完善相关制度,比如缩短核心人员的减持期限、不盈利企业的上市问题、如何界定企业的高科技属性等。

刘教授对那些民营家族企业持怀疑态度,认为由夫妻、父子或兄弟共同经营的公司不太可能成为高科技企业。我觉得虽然这种说法有些一概而论,但确实揭示了大部分民营家族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难以让人信服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独立董事需要发挥实际监督作用。我国上市公司中有超过14000名独立董事,理应成为普通股东的“保护伞”,监督上市公司的运营和管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有时他们甚至帮助公司实控人和大股东隐瞒真相、欺骗中小投资者。

改变现有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包括选举产生、调整薪酬等一系列措施,使独立董事成为***依靠的对象,全面进行监督,并在发现上市公司有问题时立即向***报告。

最近这些天,无论是财经领袖还是专家们,大多数人都关注着节后牛市能持续多久,股指能涨到多少点。像刘纪鹏这样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冷静分析A股存在的制度性漏洞和问题的专家实在是寥寥无几。
刘教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就在这几天,许多上市公司发布了大股东减持的公告,这不正是刘纪鹏所说的第一个问题,即大股东利用股价上涨的机会,将股份高价卖给普通股民吗?

尽管A股市场经历过多轮牛市,如2008年的6124点和2015年的5178点,这些牛市比现在的波澜壮阔得多,期间还有几轮小牛市。然而,经过这么多轮牛市,股民们并没有赚到钱,牛市并没有变成真正的“赚钱市场”。相反,许多股民被深深套牢,十多年来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A股制度的不完善,存在许多可以被实控人和大股东利用的漏洞,最终这些钱都流入了少数人的口袋。

当前的牛市明显是一个政策市场、货币市场,是由国家主导的“人造牛市”,目的是通过股市来提振国民信心,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不解决制度问题,最终可能事与愿违,重蹈覆辙。(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