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处模式,不是聚餐,而是坚持“梅拉宾法则”,很多人不知道!

现实生活中,多子未必真正的多福,反而会给老人带来很多忧愁和伤害。

很多多儿女的家庭,往往因为很多的生活琐事和一点点的利益,闹得关系很僵,弄得作为父母的老人夹在儿女之间很是为难。

人到老年,所谓安享晚年,不仅仅是有钱吃饭有房居住,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安静和安宁。

试想,如果一个家庭里,儿女之间的关系不和睦,作为老人的内心,该是多么的凄凉和担忧,可谓日子过的叫永无宁日。

心理学家、博士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一个观点:“人与人打交道,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语音信息;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人们根据梅拉宾的观点,总结了7/38/55定律。简单来说,好的关系,是建立在分寸感、管住嘴,守住手,做该做的,说该说的,嘴别乱说,手别伸太长。

现实经验表明:老人和子女相处,坚持“梅拉宾法则”,会顺溜很多,促进老有所养。

01、少说闲话,沉默是金。

从小的时候,张梅的母亲就事事都管着她,什么都要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

她谈对象的时候,母亲却又开始道德绑架和掌控她,她只希望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与自己三观契合,谈得来的人,所谓的家庭条件只要能有基本的物质保障就可以。

但是,母亲却与她截然相反,她希望张梅找一个富二代,否则就白瞎了她的高学历和姣好的样貌。

所以,在母亲的干扰下,她错过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学长,最后却在母亲的撮合下,嫁给了老家当地一个有名的富二代。

然而,母亲只看重他们的家世,却不管张梅喜欢喜欢,过的开不开心,活得幸不幸福。

在结婚后的第二年,张梅因为生孩子的时候子宫大出血,为了保命,最后将子宫切除了,然后生了一个女孩。

丈夫家是三代单传,到了丈夫这一代也不能让家族断了根,所以,最后的结局是张梅离婚了。

张梅离婚以后,刚好单位有一个海外的工作机会,她申请去了海外工作,好几年都不回家,后来,她母亲生病去世的时候,她都没有回来参加葬礼。

这样的母女关系,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的,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原因的,种下什么因,自然会收获什么果,谁也不会例外。

有些控制欲望比较强烈的父母,注定与子女的关系不会很和谐,这是值得所有做父母的人深刻反思的。

儿女有自己的人生,为人父母,年轻的时候尽力托举孩子,到了年龄就要适当放手,年老的时候,更不要干涉儿女的人生。

02、多有笑脸,主动示好。

老张每当与儿子见面,最后的结局都是说不了两句话就会不欢而散。

老张退休之前是一位小领导,在家里很有话语权,经常是说一不二。

在儿子小的时候,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的严厉,无论儿子做的多么出色优秀,老张几乎很少给儿子笑脸。

他不仅对儿子的管教很是严格,而且对妻子也非常的刻薄。

只要妻子有一点没有做好的地方,都会引来他的一番训斥,经常就像训斥小孩子一样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妻子经常偷偷委屈的一个人掉眼泪。

儿子知道母亲是为了自己,才会一直隐忍父亲的大男子主义。

然而,当儿子成家立业以后,已到老年的老张还是不放权,依然在家里保持说一不二的作风。

儿子想买房子,位置、户型、大小都要听老张的,妻子喜欢摄影,儿子花自己的钱给母亲买了一部摄像机,却被老张勒令去退货。

而且,老张经常在吃饭的时候,对谁都没有好脸色,还总是抱怨没有一个人拿他当回事。

有一次,因为老张又因为一点小事情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数落母亲,儿子再也忍不了了,当场就和老张闹翻了,老张扬起胳膊就打了儿子一巴掌。

这一巴掌彻底把父子情分打没了。在以后的人生里,老张倔强地不低头不主动更不去认错,导致到死都没有与儿子和解。

卢森堡说过:“不管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愉快吧,这是人生。我们要依样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我们的生命其实很短暂,短暂到只有争分夺秒地去幸福、去爱所爱的人,去带给所爱的人快乐,所以,不要让那些没必要的矜持和不愉快剥夺了美好的人生。

03、常做实事,互帮互助。

张阿姨虽然是一位农村妇女,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什么退休金补贴儿子家。

但是,儿子和儿媳妇却都对她很孝顺,也很尊重。

那是,因为相比其他给儿子看孩子的老人总是与儿媳妇闹矛盾,张阿姨却是真正地替儿女考虑,认认真真帮忙看孩子,而且不抱怨,不计较。

心态好,做事也通透,凡事都听儿媳妇的,不多嘴,也不多舌,把孩子照顾好了,家里的事能做的就帮着做。

从来不在外人面前说儿媳妇的坏话,一家人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一起把日子过的越来越好。

莫言说:“人只有知道自己无知之后,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再恃才傲物,不再咄咄逼人。”
一个家庭的幸福和谐,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家庭好了,每个人都会好,相辅相成。
晚熟的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后全新力作 文学小说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