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是真的吗?杨柳树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通常成年的一颗柳树可以长到13米左右,从鲁智深可以单臂环抱树干的效果看,树的直径大约在20 至30厘米左右,柳树的密度大约为500公斤每立方米,推断出鲁智深要拔的这颗柳树整体重量为600公斤左右,当然还不算根系抓入地里的力量。如果要抱紧600公斤的物体并且拉出根部错综盘旋在深土里面的树根,起码要有10顿以上的力量才能拔出,鲁智深做为正常人类是不可能有这么强的力量,书中既然写道鲁智深能倒拔垂杨柳,那只有一种可能:该杨柳树年龄老化,树干经过长时间腐蚀虫咬,里面已经腐烂中空,只剩外表一层树皮,鲁智深为了震慑无赖泼皮,提前将树根挖烂,然后用泥土掩埋隐藏,等到表演时稍稍用力,杨柳便树倒根断,整个过程只需使用不到百斤的力气,于是完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水浒# #水浒传#

话说“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这鲁提辖的“武艺高强”可是在水浒英雄里出了名的。尤其是那“倒拔垂杨柳”的壮举,更是让多少后人拍案叫绝,直呼“好汉,真乃神人也!”可是,咱今儿个不聊别的,就聊聊这“倒拔垂杨柳”,这背后的事儿,到底有多少真,又有多少“水分”?

您想想,这柳树,自古以来就是柔韧的象征,那“柳枝依依”的景象,不知吟出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可偏偏这柔韧的柳树,却被鲁智深给“倒拔”了,这其中,究竟是蛮力使然,还是另有玄机?

咱们先从这柳树本身说起。柳树这东西,生命力是出了名的顽强,随便折根枝条插土里,没几天就能生根发芽。再加上它那根系,那叫一个发达,扎根深,抓地牢,一般人想撼动它都难。更别说这棵“垂杨柳”还是在寺院里,那香火旺盛,风水宝地,这树肯定长得更加茂盛,根系更加发达。

再看看鲁智深,虽然是梁山好汉,武艺高强,可他毕竟是血肉之躯,不是什么“金刚不坏之神”。要真凭蛮力把一棵成年柳树连根拔起,那得需要多大的力气?怕是比举起一头大象还要难!

所以说,这“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咱们得用辩证的眼光去看。

这故事肯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是为了突出鲁智深的“英雄形象”,毕竟,在那个时代,老百姓就喜欢这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故事。

这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尚武”风气。那个时代,战乱频发,民不聊生,人们渴望出现一位像鲁智深这样武艺高强的英雄,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抛开这些“艺术加工”和“时代背景”,咱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这“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你想啊,这鲁智深是何许人也?他可是在五台山当过和尚,学过武艺的。他性格粗犷,力大无穷,这在书中可是有明确描写的。

再者,这棵“垂杨柳”也未必就真的像咱们想象中那么“坚不可摧”。说不定,这棵柳树本身就年久失修,树干已经腐朽,根系也已经松动。再加上,鲁智深拔树之前,说不定还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先把树周围的泥土松动,或者用工具把树根砍断一部分。

这样一来,鲁智深再使出浑身力气,把树拔出来,也就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这只是咱们的一种推测,具体情况到底是怎样的,恐怕只有施耐庵老爷子知道了。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这“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其实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这柳树,看似柔弱,却能抵御风雨,顽强生长。而鲁智深,看似粗犷,却心思细腻,懂得“借力打力”。

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像柳树一样,既要有柔韧的性格,也要有坚定的信念。也要像鲁智深一样,要善于观察,动脑筋,才能“事半功倍”。

毕竟,这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你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怎么样,兄弟们,听完老司机这一番分析,是不是对这“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有了新的理解?

咱们下次再接着聊水浒里的其他故事,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