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不忘根
邹 沛
1928年7月中旬,国民党军队共有11个团的兵力集结于永新,准备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此时,红军只有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在***的领导下,永新人民群众迅速组织起来,以四面游击的方式将敌军围困在永新县城及其附近达25天之久,充分显示了人民游击战争的巨大威力。从“永新困敌”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得到一个重要启示:人民群众就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千难万险的力量源泉。
人民军队所走过的90年硝烟弥漫的征程,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事例比比皆是。***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人民军队的根脉,深扎在人民的深厚大地;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人民军队创建之初,力量十分薄弱,面对强敌的围堵追剿,生存之难可想而知。但是,这支***领导下的军队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从中获取了源源不竭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人民为了保卫红色政权,不仅为红军送衣送饭,还积极参加红军,为革命不断提供新鲜血液。仅以宁冈县为例,当时,这里的总人口仅有5万余人,而参加红军和各种地方武装的就有1万余人,母送子当红军、妻送郎上战场的场景,当地群众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铜墙铁壁是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军民团结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党从农村走向城市,直至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什么心甘情愿地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年,我们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分田运动,关注并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的根本诉求,因而深受人民群众拥护,为建立起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红军颁布实施“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初衷亦是为了严明军纪,进而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一次行军途中,***得知有的红军战士因饥饿吃了农民地里的苞米,立即通知部队集合,就地进行群众纪律教育,并亲自在一块竹牌上写道:“因为我军肚子饿了,为了充饥,把你的苞米吃光了,违犯了纪律,现在把两元钱(光洋)埋在地里,请收下。”红军不折不扣地践行“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的庄严承诺,提高了党和人民军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在党群、军民之间搭起了信任的桥梁。这一优良的历史传统,我们须臾不可丢弃。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90年波澜壮阔的军史,就是一段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患难与共、团结奋斗的历史。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把党的宗旨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赢得了“人民子弟兵”的光荣称号。人民军队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军队的力量在人民。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们都要深刻认识到,“不是水离不开鱼,而是鱼离不开水”。只有时刻不忘“生自人民、来自人民”这个立身的根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和人民军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树高千尺不忘根。因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来自于群众更强大。今天,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和人民军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在发生新的变化,但我们立身的根基没有变,为民谋福祉的初心也没有变。只要我们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水**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