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用50万根毛竹,想要围困粟裕,不料毛竹却被群众拆回家编筐
抗日战争时期,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师,在江南的水乡泽国当中,大战日寇南浦旅团。
不得不说,日寇的南浦少将,狡猾奸诈而且作战风格诡异多变,军事能力在华中地区名列前茅,被粟裕称之为最诡诈的日军将领。
虽然新四军第一师装备很差,但是在粟裕的指挥下,屡屡挫败南浦。

粟裕在激战的过程当中,还缴获了日寇的一门九二步兵炮,逼得南浦前来谈判,厚着脸皮说:还我炮来,那两具掷弹筒我不要了……以后大家可以和睦相处。
粟裕当然不给,他说在我中国境内,就应该狠狠打击侵略者,厚颜无耻谈什么和睦相处?滑天下之大稽!
于是乎,南浦调集整个苏中地区的日伪军,去抢那门九二步兵炮,因为按照日本的军队纪律,丢失重武器会受到惩罚。
结果双方开战,南浦被粟裕打得屡战屡败……
尤其是在谢家渡一带,粟裕挫败日伪军,用三艘大船装载着敌人的尸体,送回到南浦旅团。
随着鬼子尸体送去的,还有一封粟裕的亲笔信,上面写着:警告南浦少将,立刻停止侵华作战,否则难逃其部下的下场!
三天后,南浦回信一封,先是感谢粟裕归还日军尸体,信中说:诚请此君宽仁厚德,保留我军逝者尊严……然,战争乃吾辈之本分,中国人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与诸君来日方长,定会再次决战……

南浦虽然不服气,但是他屡战屡败,而且丢失一门九二步兵炮,自然会受到上级的严厉惩罚。
日军华中地区的总司令是畑俊六大将,他原本认为南浦旅团,是他们皇军最优秀的部队之一,南浦少将更是难得的军事天才。
结果几年之后,畑俊六推翻了自己之前的看法,他认为南浦旅团作战极其窝囊,居然被小小的新四军第一师,给打得丢盔弃甲。
再有就是,畑俊六向来主张稳扎稳打,他们总部所制定的战术,是铁壁合围加清乡,属于是一村一碉堡,一步一压缩的合围战术。
可是总部的作战方针,到了南浦的苏中地区之后,却被改成“机动清乡”其战术打得是不伦不类,要铁壁没铁壁,要机动没机动。
所以畑俊六决定,把南浦旅团撤出苏中,并且准备将其派往太平洋战场,去跟美国人打。

(畑俊六)
其实,在整个中国战场,只有粟裕知道,南浦着着实实很“委屈”因为这位日军少将,军事才华极其出色,那机动清乡的战术,更是带给新四军第一师诸多损失。
在粟裕看来,如果南浦使用稳扎稳打的战术,肯定早就被新四军给歼灭了,断然坚持不到今天。
以上帝视角客观来看,不带民族感**彩的话:南浦绝对是日军当中的精英指挥官,只可惜军旅生涯太倒霉,只因为遇上了粟裕,所以才被打得狼狈不堪。
畑俊六认为南浦太窝囊,却不知道粟裕多厉害。
与此同时,华中地区的日寇,为了早日实现他们“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罪恶方针,决定在南方战场,展开更加激进的清乡计划。
由畑俊六和汪伪政府共同制定作战方针,重点就是苏中地区,要以最快速度“清剿”粟裕的第一师。
之所以先打粟裕,是因为畑俊六想要把南方,建设成“华中确保区”说白了就是大后方。可是粟裕的存在,犹如是一把匕首,在日寇的大后方搅风闹雨。
粟裕认为这江南鱼米之乡,是我们中国人的鱼米之乡,却不是你们日本人的后勤基地。

为了对付粟裕,汪伪汉奸政府,将“清乡计划”定位他们所谓的国策,将“剿灭新四军”的作战行动,当做是头等大事去处理。
于是乎,1942年的4月1日,畑俊六下达军令,调遣日军第60师团去往苏中地区,由小林信男指挥作战。
畑俊六又下达军令,让南浦的12旅团,五天之内撤出苏中地区,准备去往太平洋作战。
对比两支部队,南浦的12旅团,小林信男的第60师团,谁的实力更强?
在粟裕眼中,12旅团的兵力,自然远远比不上60师团;可如果论及指挥官的能力来说,南浦肯定远远胜过小林信男好几倍。

当天下午,畑俊六下达第三条军令,要求小林信男师团长,务必在半年之内,解决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从而把江苏,作为“大东亚圣战”的后勤基地。
在苏中的老百姓眼中,日军突然调遣一整个师团,代替南浦的旅团,兵力增加了好几倍。
此事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恐慌,更引发了汉奸的卖国贼的狂欢,认为粟裕犹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而粟裕得知此事之后,恰巧他正在掩护新四军总部,所以没有时间参与作战,所以连续多天没有露面。
结果日军开始造谣,说粟裕已经被吓跑了,新四军不战即溃,根本不值得信任。
苏中老百姓,很多人听信了鬼子的谣言,所以悲观的情绪开始蔓延,当地群众俨然对抗日,再次持有消极态度。

这时候谁最委屈?那自然是南浦,他当初刚刚来江苏的时候,所率的12旅团,共有五千六百多精锐甲等兵。
结果这些年,和粟裕展开一场场的激战,部队被越打越少,加起来总共伤亡超过了五千人。
南浦虽然一直补充新兵源,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靠着新兵的补充,才艰难维持住三千七百多人的规模。
如果,南浦没有遇到粟裕的话,以他的军事能力,这几年应该已经勋章挂满前胸,称霸整个苏州。
可是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南浦被粟裕打得是一败再败,甭说称霸苏州了,连苏中都没能走出去。
南浦经常被畑俊六骂得狗血喷头,他感觉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位意气风发的日本武士,尤其是在丢了九二步兵炮之后,苦苦祈求粟裕归还。
甚至在墙上到处刷标语:粟裕还我炮来,那两个掷弹筒我不要了。
原本南浦心里就发赌,结果小林信男来了之后,自己却要被调遣到太平洋战场……
此事无异于晴天霹雳,南浦清楚的知道,去了太平洋战场,等于是被判死刑。

关键是,南浦在苏中打了这么多年,结果小林信男一来,他之前所有的“付出”以及12旅团大量的牺牲,岂不是瞬间泡汤?化为乌有?
这里要重点解释:日军内部的斗争非常复杂,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相比于国民党内部,当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南浦和小林,本就属于是不同的派系,南浦心中哪里能服气?于是多次上书申辩,要求留在苏中,讲述自己这些年的“贡献”
畑俊六这才决定,让南浦的12旅团,暂时留在苏中,不过指挥权和防区,全部要交给小林信男。
说完日军那边,再看粟裕这边其实一直想要打大仗,来鼓舞当地群众的抗日信心,在得知南浦失去了指挥权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打大仗的机会来了!
粟裕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南浦那一套机动作战,大大限制了自己的发挥;而今来了个小林信男,军事能力远远比不上南浦。
于是乎,粟裕开始整编部队,全面改变战术,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之前面对的是鬼子一个旅团,而今要面对鬼子一个师团;敌人的指挥官虽然变了,但数量从四千多人变成了两万多人。

(新四军某部合影)
粟裕整编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散作战,因为敌人的数量太多了,肯定会寻找我方主力;所以新四军的第一师,要实现地方化,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一边扩充实力,一边与敌作战。
说白了就是化整为零,而且要在紧要关头,又能迅速攥成一个拳头,对敌人发动大规模的迅猛进攻。
经过改编之后,粟裕身边只剩下第三旅的第七团,团长名叫严昌荣。
此时再看小林信男的部署,他要从其他地区,调来五十万根毛竹,构筑篱笆围墙,想要困住新四军,进而一步步压缩粟裕所在的根据地。
关于这里面的历史,要先从曾国藩和蒋介石说起,这二人为了对付农村武装,于是采用铁桶作战。
也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就修筑大量的工事,并不急于决战,而是一步步地困住对方。
结果这一招,被日本人学会了,于是开始了一次次的“扫荡和清乡”
之前的南浦,改进了这一战术,针对新四军的特点,开展了机动清乡,战术更加灵活多变。

(南浦的机动汽艇)
再看此时,日军在苏中的指挥官,换成了小林信男之后,完全否定了南浦的机动清乡,改回最初的铁桶作战。
所以对于小林信男来说,那五十万根毛竹,能快速构建工事,是对付粟裕的关键所在。
粟裕并不知道毛竹的事情,只知道敌人的60师团,大部分已经进入了苏中,而小林信男也即将来到。
1943年2月23日,粟裕指挥曹家渡一战,这里有鬼子坚固的碉堡和炮楼。
粟裕放弃游击战和运动战,转而使用攻坚战,来打日军的碉堡,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常行为,是因为他要告诉本地老百姓:我粟裕并没有逃走,我会坚持留下来和小鬼子作战到底!
所以攻打曹家渡碉堡,更重要的原因是舆论影响,所以粟裕把他最珍贵的炮兵连拉了出来,非常非常宝贵的三门山炮,用来轰击碉堡。
这里要解释清楚:粟裕虽然这7年以来,打得都是游击战和伏击战,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攻坚战,如果时间往前推8年的话,他在红7军团担任参谋长,打过无数次攻坚战,早就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
视线拉回曹家渡这边,粟裕用了大炮之后,碉堡还没有炸毁,结果敌里面的伪军先投降了,紧接着日军也跟着投降。
投降的原因很简单,一是被大炮吓怕了,二是因为明知道小林要来,他们12旅团受了委屈,所以战斗力锐减。
紧接着,粟裕又派遣第七团,连续摧毁鬼子12处据点,攻下40多座碉堡。

而且七团顺带着,在长江边发现了敌人的大船,带来大批大批的毛竹,结果当场烧毁八万根。
也就是说,小林信男这位师团长还没有来,结果毛竹就大量损失;以至于要在3月1号发动的清乡,延缓到4月10日进行,等待毛竹来了之后再开始。
这时候,12旅团的南浦,恨得是咬牙切齿,虽然畑俊六暂时让他留在苏中,但是不让他参与清乡。
南浦私下里大骂:“小林算什么东西?如果不是因为粟裕,小林哪里比得过我?混蛋!”
接下来,南浦展开了一系列的内斗,不等小林来到苏中,他就已经撤出了防区,而且毁坏了碉堡当中的工事,砍断了据点周围的铁丝网,当真是一点“遗产”也不想留给小林。
粟裕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当时连三五位民兵组成的队伍,拿着土枪都攻占了几座小据点,粟裕的第一师分散在苏中,更是雷霆出击,全面突破。
之前有谣言,说粟裕已经被吓跑了;结果短短几十天的战斗,粟裕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一直留在苏中,让那些汪伪汉奸的谣言不攻自破。
1943年4月11日,小林来到了苏中,立刻展开了他的军事部署,单单是参与清乡作战的,都有一万五千多人!
这还不算后备部队,不算汉奸伪军警察,和地方的汪伪行政机关。
在整个华中战场,类似于苏中这种“敌人密集程度”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粟裕带给鬼子的威胁有多大。
小林吸取了上次毛竹被烧毁的教训,这次五十万根毛竹,分三十多路运抵苏中,于是浩浩荡荡的“清乡”作战开始了。

鬼子带着伪军,后面跟着数不清的民工扛毛竹,朝着我粟裕第一师的根据地扑来。
小林亲自督战,他认为对付新四军的游击战,采用总部的这种笨办法,是绝对可行的。
殊不知,粟裕早就做好了准备,部队已经跳出了根据地,就连最后撤出的第七团,都已经在几十里开外了。
小林那绵延两百多里的毛竹篱笆扎好之后,才发现粟裕的第一师已经撤离,根据地空荡荡的,只剩下那些破旧的营房,连一只袜子都没有留下。

(竹墙修好,想要切开新四军)
粟裕已经在江南水网当中展开了机动迂回,所有人乘坐小木船,每个班使用一艘船,一个连队则使用十艘船。
就拿粟裕手下的主力部队第七团来说,上百条小木船,相互连在一起,在水网当中长达几里地。
反观小林的“铁壁清乡”这种笨办法注重陆地的防御,如果放在华北倒还行,可是放在江南泽国,完完全全丧失了作用。
再看粟裕亲自率领的第七团,驾乘小船开始跟敌人机动作战,在距离敌人碉堡很近的时候,全体突然下船,突然从芦苇荡当中冲出,突然进攻敌人的据点。
如果打不过也没有关系,迅速退回芦苇荡,驾乘小船飘飘然地离开;结果日军在陆地上,哪里敢去追?
粟裕的这种水乡机动多厉害?例如1943年5月13日,七团突然来到了敌人的黄庄据点,仅仅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消灭了伪军一个中队。
在这次的偷袭战当中,没有任何人发现粟裕靠近,当枪口顶在脑门上的时候,还疑惑粟裕是怎么来的?
拿下伪军没啥难度,而粟裕的第一师,在水乡各地大搞突然袭击的战术,十天之内的总歼敌人数接近一千二百人,其中三百是日军!

要知道,这超过一个营的兵力,等于敌人一个大队的数量。
一代战神粟裕,在抗日战场初露锋芒,打出了新四军的声望。
此时此刻的粟裕,自然想起了南浦,前些年南浦搞机动作战那一套,用几十艘的装甲汽艇,在江南错综复杂的水网当中,和自己的第一师开战。
结果第一师使用的都是木船,面对汽艇的时候,跑又跑不掉,追还追不上,着实受了许多窝囊气,后来在水中设下无数堤坝,木船轻巧能过去,日军铁船抬不动,自然过不去。
如今,敌人指挥官换成了小林信男,居然想要打笨仗搞清乡,结果面对粟裕的时候,初战吃了大亏。
此时的小林,身为苏中地区的日军长官,南浦于是就成了下属。
南浦看到小林落败,这时候说了一句:“苏中‘敌情’复杂,现在你是否有所体会呢?”
小林问:“依你之见,如何破之?”
南浦说:“粟裕部队跳到了外线,是想咱们吸引到外线,然后他们再跳回根据地……”
总之,按照南浦的想法,既然已经用五十万根毛竹开始清乡,那就坚持到底。

南浦和粟裕作战很多年,他很清楚的知道,新四军的第一师,肯定很想回到根据地,之所以在外线大闹,是想把日军吸引到外线,然后新四军再带着部队回去。
小林一听这话,瞬间恍然大悟,于是让外线部队负责防守不要出击,而内线的日军大部队,用那五十万根毛竹,继续埋头苦干。
于是乎,我方根据地的第四分区,被小林的竹篱笆围困,
小林按照北方作战的经验,每隔千米就设置一个关卡据点,搜查每一位中国人。
紧接着,再组成清乡队,一刻也不停地,进入群众的家里,挨门挨户恐吓老百姓。
反观外线的粟裕,其实正如同南浦猜测的那样,粟裕想要把敌人引出来,奈何小鬼子不上当。
于是粟裕再次改变战术,发动人民群众和各地民兵,同时又组建精锐的短枪队。
民兵的任务是,每个乡每个月至少杀一个敌人,以各乡的民兵数量来说,每个月杀一个敌人,那自然不在话下,所以全部都超额完成任务。
民兵发挥出聪明才智,动用各种巧妙的办法,其中最经典的就是背猪猡和钓乌龟。
背猪猡是盯上落单的敌人,突然用绳子捆住敌人脖颈,民兵背着敌人就跑。
钓乌龟是砍断电话线,敌人肯定会过来修理,这时候几十位民兵,去打击区四五位敌人,自然大获全胜。
结果一个多月,敌人的清乡队,愣是被消灭了一半,以至于再也不敢离开据点半步。

再说短枪队,全部都是精兵强将组成,有手枪的使用手枪,没有手枪的就把步枪锯短;他们负责夜里偷袭,大量杀伤日伪军。
可粟裕终究是要回到根据地,面对小林的竹篱笆之时,他开始发动人民群众。
粟裕发下去的传单,写的清清楚楚:众人拾柴火焰高,小鬼子的竹篱笆,分开了咱们的村落,切割了咱们的农田,下地干活的村民,要拿通行证才给过去,收割粮食和采集野菜,为何要看小鬼子的脸色呢?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鬼子却让中国人拿通行证,这算是什么道理?
按照粟裕的说法,毛竹用处太大了,买还买不来呢,结果敌人送来了五十万根;村民何不拔回家,该编筐的编筐,该做扁担的做扁担,总之用处大得很呐……
传单发出去之后,当天夜里就有胆大的村民开始行动了,不得不说毛竹的作用非常大,结果拆回家之后,广泛用在了苏中农村的生产生活当中。
日伪军一看毛竹被拔走,还以为是粟裕回来了,于是出动大军去追击;结果很快查出来,是村民拔走了竹子,总不能因为几根毛竹,就把村民枪毙吧?
结果到了第二天夜里,更多村民前去拔毛竹,不仅编筐做扁担,就连家里的筷子,也都焕然一新。

(火烧竹篱笆)
盖房子的时候,毛竹用处就更大了,即使今年不盖房子,明年后年呢?总之小鬼子送来的毛竹,不要白不要。
结果三天之后,小林的毛竹篱笆已经千疮百孔;粟裕立刻率领部队回到根据地,开始到处放火,焚烧竹篱笆。
小林师团采用的毛竹战术,在粟裕的面前,彻底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