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抱歉!”“钓鱼岛的归属权属于日本,中国应该立即放弃对钓鱼岛的争议!”谁能想到,说出这样一句话的居然是一个北大公费派遣的留学生。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14-12-05 《汉奸石平: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令人担忧》的报道)
石平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不怎么招人待见,但在他年轻的时候,可是个让人羡慕的主儿。
1980年,18岁的石平考进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考上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了。
石平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很快就成了老师们眼中的红人。
1984年本科毕业后,石平顺利保研,继续在北大深造,眼看着一个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石平却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出国留学。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鼓励优秀学生出国深造,石平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老师的推荐,成功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88年,石平带着祖国的期望,踏上了日本的土地,来到了神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临行前,石平可是信誓旦旦地向老师和学校保证,学成归来一定报效祖国,谁能想到,这一去,不仅没能学成归来,反而成了让国人痛心疾首的"汉奸"。
刚到日本的石平,就像个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被眼前的繁华景象给震住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顶峰,街上到处是光鲜亮丽的人群,川流不息的小汽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再想想国内的景象,石平心里不禁有些失落。
这种心理落差,让石平开始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怀疑,他开始觉得,中国落后、贫穷,而日本先进、发达,慢慢地,他开始羡慕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成为一个日本人。
然而,作为一个留学生,石平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光鲜,虽然有国家的资助,但在物价昂贵的日本,他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看着周围的日本同学穿着名牌,吃着高级料理,石平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就在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下,石平开始了他的“转变”,为了融入日本社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他开始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亲日的言论。
起初,这些言论还比较温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言论越来越极端,越来越反华。
石平发现,他越是批评中国,越是赞美日本,就越能得到日本人的认可和赞赏,这种认可感让他感到飘飘然,仿佛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他开始频繁出现在日本的各种媒体上,发表各种惊人之语。
比如,他公开表示“出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遗憾”,还说“中国人就是人类中的病毒”,这些言论在日本右翼势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把石平奉为“反中义士”,经常邀请他参加各种节目和活动。
2007年,石平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日本国籍,他给自己起了个日本名字——石平太郎,还娶了个日本妻子,在他看来,这是他彻底告别中国身份的标志。
2012年,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就在这个敏感时期,石平跳了出来,公开宣称"钓鱼岛归属日本",这番言论,不仅让中国人震怒,也让他在日本右翼圈子里声名鹊起。
一时间,石平成了日本媒体的常客,频频出现在各种谈话节目中,他不仅评论钓鱼岛问题,还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指手画脚,在他看来,这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终于获得了日本社会的认可。
然而,石平不会想到,他的"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社会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曾经捧他的人,开始对他敬而远之。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日本社会对他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曾经那些捧他的人,现在开始对他敬而远之,毕竟,一个连自己祖国都能背叛的人,谁知道他会不会哪天也背叛日本呢?
2018年6月,一件事情让石平再次成为了焦点,但这次可不是什么好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来到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还献上了花圈表示哀悼,这个举动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少右翼分子对福田康夫大加批评。
但是,批评的声音中,最响亮的竟然是石平的,他不仅痛斥福田康夫是"国贼",还说什么"我们日本人不需要为捏造的历史感到忏悔"。
这番言论,不仅让中国人愤怒,也让不少日本人感到不适,毕竟,在很多日本人眼里,石平再怎么说也是个中国人,他有什么资格说“我们日本人”?
石平的这番言论,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中日两国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中国,人们对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曾经那个让人羡慕的北大高材生,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
更让人唏嘘的是,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时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公开检讨说:“我愧对北大,竟然为祖国培养了一个大汉奸,”这个“大汉奸”,指的就是石平。
就这样,石平变成了一个两头不讨好的人,在中国,他是人人喊打的“汉奸”;在日本,他也成了让人不太信任的"可疑分子"。
石平太郎的事情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国家给予我们教育和机会,我们就应该懂得感恩,而不是背叛。
(信息来源:环球网 2014-12-05 《汉奸石平: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态度强硬令人担忧》的报道)
石平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不怎么招人待见,但在他年轻的时候,可是个让人羡慕的主儿。
1980年,18岁的石平考进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的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是考上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了。
石平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很快就成了老师们眼中的红人。
1984年本科毕业后,石平顺利保研,继续在北大深造,眼看着一个光明的前途就在眼前,石平却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出国留学。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鼓励优秀学生出国深造,石平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老师的推荐,成功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1988年,石平带着祖国的期望,踏上了日本的土地,来到了神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临行前,石平可是信誓旦旦地向老师和学校保证,学成归来一定报效祖国,谁能想到,这一去,不仅没能学成归来,反而成了让国人痛心疾首的"汉奸"。
刚到日本的石平,就像个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被眼前的繁华景象给震住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顶峰,街上到处是光鲜亮丽的人群,川流不息的小汽车,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再想想国内的景象,石平心里不禁有些失落。
这种心理落差,让石平开始对自己的国家产生了怀疑,他开始觉得,中国落后、贫穷,而日本先进、发达,慢慢地,他开始羡慕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开始幻想自己成为一个日本人。
然而,作为一个留学生,石平的生活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光鲜,虽然有国家的资助,但在物价昂贵的日本,他的生活还是很拮据,看着周围的日本同学穿着名牌,吃着高级料理,石平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就在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下,石平开始了他的“转变”,为了融入日本社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他开始在公开场合发表一些亲日的言论。
起初,这些言论还比较温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言论越来越极端,越来越反华。
石平发现,他越是批评中国,越是赞美日本,就越能得到日本人的认可和赞赏,这种认可感让他感到飘飘然,仿佛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他开始频繁出现在日本的各种媒体上,发表各种惊人之语。
比如,他公开表示“出生在中国是我一生的遗憾”,还说“中国人就是人类中的病毒”,这些言论在日本右翼势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把石平奉为“反中义士”,经常邀请他参加各种节目和活动。
2007年,石平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日本国籍,他给自己起了个日本名字——石平太郎,还娶了个日本妻子,在他看来,这是他彻底告别中国身份的标志。
2012年,中日两国因钓鱼岛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就在这个敏感时期,石平跳了出来,公开宣称"钓鱼岛归属日本",这番言论,不仅让中国人震怒,也让他在日本右翼圈子里声名鹊起。
一时间,石平成了日本媒体的常客,频频出现在各种谈话节目中,他不仅评论钓鱼岛问题,还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指手画脚,在他看来,这是他人生的巅峰时刻,终于获得了日本社会的认可。
然而,石平不会想到,他的"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日本社会对他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曾经捧他的人,开始对他敬而远之。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日本社会对他的态度开始变得微妙起来,曾经那些捧他的人,现在开始对他敬而远之,毕竟,一个连自己祖国都能背叛的人,谁知道他会不会哪天也背叛日本呢?
2018年6月,一件事情让石平再次成为了焦点,但这次可不是什么好事,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来到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馆,还献上了花圈表示哀悼,这个举动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少右翼分子对福田康夫大加批评。
但是,批评的声音中,最响亮的竟然是石平的,他不仅痛斥福田康夫是"国贼",还说什么"我们日本人不需要为捏造的历史感到忏悔"。
这番言论,不仅让中国人愤怒,也让不少日本人感到不适,毕竟,在很多日本人眼里,石平再怎么说也是个中国人,他有什么资格说“我们日本人”?
石平的这番言论,像是一颗重磅炸弹,在中日两国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中国,人们对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曾经那个让人羡慕的北大高材生,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汉奸"。
更让人唏嘘的是,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时任北大校长的丁石孙公开检讨说:“我愧对北大,竟然为祖国培养了一个大汉奸,”这个“大汉奸”,指的就是石平。
就这样,石平变成了一个两头不讨好的人,在中国,他是人人喊打的“汉奸”;在日本,他也成了让人不太信任的"可疑分子"。
石平太郎的事情告诉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国家给予我们教育和机会,我们就应该懂得感恩,而不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