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01.贪婪性
贪婪,是人的本性。自私与贪婪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结合,会孵化出无穷无尽损害别人的毒蛇,它们常常会吞没人的理智、理性,渐渐形成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得陇望蜀、得寸进尺、嗜财如命的品格,不择手段地追求钱财、地位、名誉等物质利益,甚至变得冷酷、盲目和疯狂。比较形象的说法是,人性就是一说到钱权,就立马放大瞳孔,一说到男女性事,就立刻变得兴奋。然而,一说到道德、礼仪,、良知,个个噤若寒蝉,和我没关系,不关我的事。
02.嫉妒性
嫉妒,是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应当友好相处的人怀有的一种羡慕、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敌视的心理状态。嫉妒,是比较心理、不满足心理、不平衡心理的表现。他人的容貌、身材、资源、才华、能力、待遇、利益、生活水平、人际关系等,都可能引发自己的负面情绪。
03.懒惰性
懒惰性,是一个人贪图安逸、逃避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不求上进的表现。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动力和毅力去追求目标时,容易陷入懒惰的状态。懒惰的人,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舒适、是享福、是安逸。其实,这是倦怠、是消极、是沉沦、是病态,是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也失去了自我价值。
04.执拗性
执拗性,是一个人无法与自己和外界达成和谐统一最大的障碍。最大的执拗,就是不承认差距,不接受现实,不改变观念。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多么优秀和出色,也一定会存在着某些不足和短板,这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但是,总有人觉得高人一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正确面对残酷的现实,盲目坚持,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使知道是错误的事情,也不肯轻易放弃和改变。
05.从众性
从众性,是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从众行为,是指群体成员跟从群体的倾向行为。即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会促使他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比较形象的说法是,村口的狗叫了,其他的狗也会跟着叫,但它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当浑浊成为一种常态,清白也是一种罪过。
06.势利性
势利性,是指在社交、工作或生活中,对待他人表现出的歧视、偏见和势利的态度。具体来说,为对有权、有钱、有名、有关系等人群的追捧和奉承,而对普通人、弱势群体则表现出轻视、冷漠和不尊重。势利性,来自于人性的自私、虚荣、嫉妒等心理,也受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些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容易产生势利性,在求职、社交、婚恋等领域尤为明显。势利性,会让人丧失原则和道德,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和等级分化。比较形象的说法,扯淡的事,干的很专业;专业的事,干的很扯淡;有利的事,干的很积极;不要脸的事,干的天衣无缝。奴性极重的人,对同类一定极其凶残。因为,它们从奴隶主那里失去的自尊,需要从同类中得到补偿,他们对上卑躬屈膝,对下却嚣张跋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