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颗”与“棵”用法的不同
杜老师:
某媒体中说:“他努力在脑里搜索,要干点秋天的事,收获点什么东西。几亩地支撑不了他这个愿望。他继续想,总算从记忆的角落里将门前那颗被遗忘的苹果树想起来。”请问其中的“颗”用得是否妥当?谢谢!
陕西读者 彭希希
彭希希读者:
“棵”是量词,用于树木等植物个体。例如:
(1)他家门口有两棵高大的皂角树。
(2)院子西头,种着几棵桑树。
(3)他在窗前开出一块地,种了几棵牡丹。
(4)老王在菜市场上买了五六棵白菜。
(5)墙上的几棵草在风中摇摆。
“颗”也是量词,但用法跟“棵”不同。 “颗”一般用于小而圆的东西,包括颗粒状的东西。例如:
(6)小刘从地上捡起两颗子弹,放进子弹袋。
(7)这时,他看见桌子上有几颗红枣。
(8)碟子里还剩下几颗豆子,他数了数,一共有5颗。
“颗”也常用于钉子、印章、星星等。这些东西看上去也都比较小。例如:
(9)盒子里还有几颗小钉子,你都用了吧。
(10)你可别小看这两颗印章,加盖这两颗印章,圣旨才能生效。
(11)这时候,他看见天上有一颗星星,特别明亮 。
“颗”也常用于人的心脏和牙齿等。例如:
(12)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3)孩子昨天掉了一颗乳牙。
因此,“那颗被遗忘的苹果树”宜写成“那棵被遗忘的苹果树”。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4月15日)
“秆”与“杆”用法的不同
某媒体刊文说:“像大家一样,我也欣喜地赶了这场热闹:青葱的长杆;圆熟的叶子;细碎的花儿,使人惊心动魄的原是一坡密密匝匝的红蓼啊。”请问“青葱的长杆”中的“杆”字用得是否妥当?谢谢!
黑龙江读者 吕洁全
吕洁全读者:
“秆(gǎn)”用来指某些植物的茎。例如:
(1)以前,渔民在岸上没房,吃住都在船上。船上做饭都是烧柴、烧树枝和芦苇秆,有时从湖里捞 其他地方漂来的废木料,晾干后当柴火。
(2)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
(3)年纪大些的打更队员还记得,过去村民在晚上用的是葵花秆扎的火把。
(4)以前,是农民自己选稻种,长出的稻秆比较高,大风一吹容易倒伏。后来发展杂交水稻,解决了这个问题。
(5)黄蜀葵废弃茎秆可以做成木塑板,丹参废弃物可提取做口红……以往中药材生产中,非药用部位、废弃物、下脚料,正在成为新宠。
“杆”有一声gān和三声gǎn两个读音。读一声 gān时,指 某种“杆子”。例如“旗杆(gān)”指挂旗子的杆子,“桅杆(gān)”指船上挂帆的杆子,“电线杆(gān)”指架设电线的杆子。
“杆”读三声 gǎn时, 指器物的棍状部分。例如“秤杆(gǎn)儿”指秤的棍状部分,“笔杆(gǎn)儿”指笔的棍状部分,“枪杆(gǎn)儿”指枪的棍状部分。
“杆”读三声gǎn时也可做量词。例如“一杆(gǎn)秤”“一杆(gǎn)旗”“一杆(gǎn)枪”。
“杆”没有指植物的茎的用法。因此,提问中出现的“青葱的长杆”,宜写成“青葱的长秆”。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02月01日)
❋
编辑校对公众号
二维码
二维码
二维码
编辑校对
文章千古事。 “ 写作即成长!”“ 写作可以成为终生的事业!”“写作教程” (微信号:writer-CN),学习写作技巧。内容权威,来源可靠。
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 :editor-CN
专业知识、国家标准、业内资讯。内容权威,来源可靠。欢迎关注“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editor-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点击“查看历史信息”,可以读以前的文章。
编辑校对微信公众号
编辑校对:editor-CN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