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来都焚烧秸秆的说法是错误的。以前的秸秆都是拿来烧柴火、喂牲口的,根本没有多余的用来烧。

我已经好几次看到有人这样说了,仔细想一想觉得他们说的好像是真的。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是烧玉米杆和稻草的。每次收完玉米和稻谷之后,都会吧玉米杆和稻草晒干,然后摞成一个草堆,方便拿来烧火和喂牛。

虽然不烧秸秆,但是农民有烧草肥和炼山的习惯。而且一年四季任何时候都有人在做这两件事。

在缺少化肥的年代,草肥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跟在我妈妈身后看她烧草肥。

也就是把地里或斜坡上的草铲掉晒干。先在最底层放一堆草点燃,然后放一层土,再放一层草,然后又放一层土。一直这样叠加着放,直到堆成一个又圆又高的土堆。

等这些干草燃烧完后,夹在里面的土变成了红色或黑色的,再加上干草燃烧后变成的草木灰,混在一起就成了非常好的肥料。用来种花生或是玉米都有很好的收成。

我之所以对烧草肥印象深刻,是因为我妈妈每次烧草肥时都会往里面放好多个红薯,等草肥烧好了,我们小孩也吃到了香喷喷的烤红薯。

至于炼山,那是我爷爷每年都会做的事。

也就是每年秋天的时候,找一处比较平缓的山坡,放一把火把山烧掉。被烧掉的灌木和草变成草木灰覆盖在泥土的表面。到春天的时候往山上撒小米种子,不需要放任何化肥,等到秋天的时候肥嘟嘟的小米穗就压弯了枝头。

每年一到收获的季节,我们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甜滋滋糯叽叽的小米糍粑。

虽然经常有人烧草肥,有人炼山,但那时候的天空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纯净的……

每天晚上往田野里一望,萤火虫像星星一样飞来飞去的闪烁。一幅祥和又宁静乡野画面就展现在眼前。

所以说虽然不烧秸秆,但农民依旧会烧其他的东西。秸秆一年只烧一两次,但草肥几乎天天有人烧,随便在什么地方铲个草都会烧草肥。

可见烧秸秆并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但是有人却不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