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危害夏玉米!
一、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症状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种引起,该病害主要危害玉米茎秆和叶鞘。发病初期,茎基部会呈现“水浸状”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随着病害发展,病斑呈黑褐色的不规则状。发病玉米叶片呈现“青枯状”萎蔫。田间湿度较大时,病斑会向上和向下迅速扩展,发病后期,玉米茎基部完全腐烂,直接导致玉米枯死。本次田间调查发现的玉米受害植株为典型的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症状,同时本团队成员对病株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所得到的病原微生物均为细菌。田间发病症状和危害状详见附图1-5。
图1 水渍状棕褐色病斑
图2 茎部腐烂易抽出
图3 纵面解剖后茎软化腐
图4 室内分离得到病原菌为细菌
图5 植株叶片干枯,茎部软化
二、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病原因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病原菌通过伤口(特别是微伤口)侵入而发生的,因此引起玉米产生伤口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该病的发生与流行,通过田间调查发现,发病原因包括几个方面:
1.栽培措施。玉米地势较低、排水不好、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使用氮肥过多等种植栽培因素均有可能造成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爆发。
2.品种抗病性。不同玉米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
3.气候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尤其是高温、干旱之后突然大降雨,导致田间湿度增大,病原菌大量繁殖、侵染玉米植株,造成病害的流行。
4.虫害。玉米田虫害的发生与细菌性茎腐病有直接关系,玉米苗期的鳞翅目害虫、蓟马、飞虱等害虫会造成玉米植株产生伤口,从而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导致病害大面积发生。
5.除草剂药害。若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药害,造成玉米心叶卷曲、叶片黄化或白化,如不及时解决药害,由于玉米心叶较嫩,会慢慢被药害侵蚀,造成心叶出现腐烂,从而使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极易侵染玉米,造成病害的发生(详见附图6-8)。
图6 红线左侧为春玉米使用除草剂;右侧为夏玉米使用除草剂
图7 除草剂重喷区域(红线内)发病严重
图8 相同品种未使用除草剂地块生长正常
三、防控建议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如果不及时防控,一旦发生则很难控制。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遵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辅助,具体方法如下。
1.种植抗病品种,同时做到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
2.加强田间管理,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因田间湿度太大造成病菌大量繁殖。
3.及时防治害虫,首先是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其次是根据当地苗期害虫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玉米螟、棉铃虫、蓟马、飞虱等害虫。从而避免由于玉米植株产生的伤口给病菌侵染创造的有利条件。
4.对上年发病较重的田块,应加强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喷药,所选用的杀菌剂有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叶枯唑等。
5.科学施用除草剂,最大限度降低除草剂药害的发生,对于因除草剂药害而导致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大发生的玉米田,建议及时毁种。因大多数作物对玉米田除草剂敏感,所以毁种的作物仍以玉米为首选,可种植青贮或饲用玉米。
来源:农广服务之窗
早上节目:葡萄黑痘病要善抓“时机
中午节目:健康66条1
下午节目:夏季哪些骨粉不宜喂畜禽及如何防治母猪瘫痪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