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全体院士名单
来源 :战略前沿技术
中科院全体院士名单
数学物理学部(148人)
艾国祥 |
白以龙 |
蔡荣根 |
陈彪 |
陈和生 |
陈佳洱 |
陈建生 |
陈木法 |
陈难先 |
陈十一 |
陈式刚 |
陈恕行 |
陈仙辉 |
陈永川 |
陈志明 |
崔向群 |
戴元本 |
邓小刚 |
杜江峰 |
鄂维南 |
范海福 |
方成 |
方复全 |
方守贤 |
冯端 |
甘子钊 |
高鸿钧 |
葛墨林 |
龚昌德 |
龚新高 |
郭柏灵 |
郭尚平 |
韩占文 |
何国威 |
何祚庥 |
贺贤土 |
洪家兴 |
胡和生 |
胡仁宇 |
霍裕平 |
江松 |
姜伯驹 |
解思深 |
景益鹏 |
邝宇平 |
李安民 |
李邦河 |
李大潜 |
李德平 |
李方华 |
李家春 |
李家明 |
李儒新 |
李惕碚 |
励建书 |
林群 |
龙以明 |
罗俊 |
罗民兴 |
吕敏 |
马余刚 |
马志明 |
莫毅明 |
欧阳颀 |
欧阳钟灿 |
潘建伟 |
彭实戈 |
曲钦岳 |
沈文庆 |
沈学础 |
石钟慈 |
苏定强 |
苏肇冰 |
孙昌璞 |
孙鑫 |
孙义燧 |
汤定元 |
汤涛 |
唐孝威 |
陶瑞宝 |
田刚 |
童秉纲 |
万哲先 |
汪承灏 |
汪景琇 |
王鼎盛 |
王恩哥 |
王广厚 |
王乃彦 |
王诗宬 |
王世绩 |
王绶琯 |
王小云 |
王迅 |
王贻芳 |
王元 |
王梓坤 |
魏宝文 |
文兰 |
吴岳良 |
武向平 |
席南华 |
夏道行 |
向涛 |
谢心澄 |
邢定钰 |
熊大闰 |
徐红星 |
徐叙瑢 |
徐至展 |
严加安 |
杨福家 |
杨国桢 |
杨乐 |
杨应昌 |
杨振宁 |
叶朝辉 |
叶叔华 |
于渌 |
袁亚湘 |
詹文龙 |
张殿琳 |
张恭庆 |
张涵信 |
张焕乔 |
张杰 |
张平文 |
张仁和 |
张淑仪 |
张维岩 |
张伟平 |
张裕恒 |
张肇西 |
张宗烨 |
章综 |
赵光达 |
赵政国 |
赵忠贤 |
郑厚植 |
郑晓静 |
周光召 |
周恒 |
周向宇 |
周又元 |
周毓麟 |
朱邦芬 |
朱诗尧 |
邹广田 |
化学部(126人)
安立佳 |
*** |
包信和 |
曹镛 |
查全性 |
柴之芳 |
陈洪渊 |
陈家镛 |
陈军 |
陈俊武 |
陈凯先 |
陈庆云 |
陈小明 |
陈新滋 |
陈懿 |
程津培 |
程镕时 |
戴立信 |
丁奎岭 |
段雪 |
方维海 |
费维扬 |
冯守华 |
冯小明 |
高松 |
郭景坤 |
郭子建 |
韩布兴 |
何国钟 |
何鸣元 |
洪茂椿 |
侯建国 |
胡英 |
黄本立 |
黄春辉 |
黄乃正 |
计亮年 |
江桂斌 |
江雷 |
江龙 |
江明 |
黎乐民 |
李灿 |
李洪钟 |
李静海 |
李亚栋 |
李永舫 |
李玉良 |
林国强 |
刘若庄 |
刘元方 |
刘云圻 |
刘忠范 |
陆熙炎 |
麻生明 |
麦松威 |
倪嘉缵 |
彭孝军 |
钱逸泰 |
任詠华 |
沙国河 |
沈家骢 |
沈之荃 |
宋礼成 |
孙世刚 |
谭蔚泓 |
唐本忠 |
唐勇 |
唐有祺 |
田禾 |
田昭武 |
田中群 |
佟振合 |
涂永强 |
万惠霖 |
万立骏 |
汪尔康 |
王方定 |
王佛松 |
王夔 |
吴奇 |
吴新涛 |
吴养洁 |
吴云东 |
席振峰 |
谢毅 |
谢毓元 |
谢在库 |
谢作伟 |
徐如人 |
严纯华 |
颜德岳 |
杨万泰 |
杨秀荣 |
杨学明 |
杨玉良 |
姚建年 |
姚守拙 |
于吉红 |
余国琮 |
俞汝勤 |
袁权 |
岳建民 |
张存浩 |
张东辉 |
张洪杰 |
张礼和 |
张俐娜 |
张乾二 |
张锁江 |
张涛 |
张希 |
张玉奎 |
赵东元 |
赵进才 |
赵宇亮 |
赵玉芬 |
郑兰荪 |
支志明 |
周其凤 |
周其林 |
周同惠 |
朱道本 |
朱起鹤 |
朱清时 |
卓仁禧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7人)
卞修武 |
曹文宣 |
曹晓风 |
常文瑞 |
陈国强 |
陈化兰 |
陈可冀 |
陈霖 |
陈润生 |
陈文新 |
陈晓亚 |
陈孝平 |
陈晔光 |
陈宜瑜 |
陈宜张 |
陈义汉 |
陈竺 |
陈子元 |
程和平 |
邓子新 |
段树民 |
樊嘉 |
方精云 |
方荣祥 |
高福 |
葛均波 |
顾东风 |
桂建芳 |
郭爱克 |
韩斌 |
韩济生 |
韩家淮 |
韩启德 |
贺福初 |
贺林 |
赫捷 |
洪德元 |
洪国藩 |
侯凡凡 |
黄荷凤 |
黄路生 |
季维智 |
蒋华良 |
蒋有绪 |
金力 |
鞠躬 |
康乐 |
孔祥复 |
匡廷云 |
李季伦 |
李家洋 |
李林 |
李蓬 |
李振声 |
梁栋材 |
梁智仁 |
林鸿宣 |
林其谁 |
刘新垣 |
刘耀光 |
刘以训 |
刘允怡 |
卢永根 |
陆林 |
陆士新 |
毛江森 |
孟安明 |
裴钢 |
蒲慕明 |
戚正武 |
强伯勤 |
饶子和 |
尚永丰 |
邵峰 |
沈善炯 |
沈岩 |
沈允钢 |
施一公 |
施蕴渝 |
石元春 |
舒红兵 |
宋微波 |
苏国辉 |
隋森芳 |
孙大业 |
孙汉董 |
孙曼霁 |
孙儒泳 |
唐崇惕 |
唐守正 |
田波 |
童坦君 |
汪忠镐 |
王大成 |
王恩多 |
王福生 |
王文采 |
王正敏 |
王志新 |
王志珍 |
魏辅文 |
魏江春 |
魏于全 |
吴常信 |
吴孟超 |
吴祖泽 |
武维华 |
谢华安 |
谢联辉 |
徐国良 |
徐涛 |
许智宏 |
阎锡蕴 |
杨福愉 |
杨焕明 |
杨雄里 |
姚开泰 |
叶玉如 |
尹文英 |
印象初 |
曾益新 |
曾毅 |
翟中和 |
张春霆 |
张明杰 |
张启发 |
张新时 |
张旭 |
张学敏 |
张亚平 |
张永莲 |
张友尚 |
赵国屏 |
赵继宗 |
赵进东 |
赵玉沛 |
郑光美 |
郑儒永 |
郑守仪 |
种康 |
周俊 |
周琪 |
朱玉贤 |
朱兆良 |
地学部(128人)
安芷生 |
常印佛 |
巢纪平 | 陈大可 |
陈发虎 | 陈俊勇 | 陈骏 |
陈晓非 |
陈旭 |
陈颙 |
陈运泰 |
程国栋 |
丑纪范 |
崔鹏 |
戴金星 |
戴民汉 |
丁国瑜 |
丁林 |
丁仲礼 |
窦贤康 |
冯士筰 |
符淙斌 |
傅伯杰 |
高俊 |
高锐 |
龚健雅 |
郭华东 |
郭正堂 |
郝芳 |
侯增谦 |
胡敦欣 |
黄荣辉 |
贾承造 |
焦念志 |
金振民 |
金之钧 |
李崇银 |
李德仁 |
李德生 |
李吉均 |
李曙光 |
李廷栋 |
林学钰 |
刘宝珺 |
刘昌明 |
刘丛强 |
刘嘉麒 |
陆大道 |
吕达仁 |
马宗晋 |
莫宣学 |
穆穆 |
欧阳自远 |
潘永信 |
彭平安 |
秦大河 |
邱占祥 |
任纪舜 |
戎嘉余 |
邵明安 |
沈其韩 |
沈树忠 |
石广玉 |
石耀霖 |
舒德干 |
苏纪兰 |
孙鸿烈 |
陶澍 |
滕吉文 |
童庆禧 |
涂传诒 |
万卫星 |
汪集旸 |
汪品先 |
王成善 |
王德滋 |
王会军 |
王水 |
王铁冠 |
王颖 |
魏奉思 |
文圣常 |
吴福元 |
吴国雄 |
吴立新 |
吴新智 |
伍荣生 |
夏军 |
肖序常 |
徐冠华 |
徐义刚 |
许厚泽 |
许志琴 |
薛禹群 |
杨经绥 |
杨树锋 |
杨文采 |
杨元喜 |
姚檀栋 |
姚振兴 |
叶大年 |
叶嘉安 |
殷鸿福 |
於崇文 |
袁道先 |
曾庆存 |
曾融生 |
翟明国 |
翟裕生 |
张国伟 |
张宏福 |
张经 |
张弥曼 |
张培震 |
张人禾 |
赵柏林 |
赵鹏大 |
赵其国 |
郑度 |
郑永飞 |
钟大赉 |
周成虎 |
周卫健 |
周秀骥 |
周志炎 |
周忠和 |
朱日祥 |
邹才能 |
信息技术科学部(94人)
包为民 |
保铮 |
陈定昌 |
陈桂林 |
陈国良 |
陈翰馥 |
陈俊亮 |
陈星弼 |
陈星旦 |
褚君浩 |
戴汝为 |
董韫美 |
房建成 |
干福熹 |
龚旗煌 |
顾瑛 |
管晓宏 |
郭光灿 |
郭雷 |
郝跃 |
何积丰 |
侯朝焕 |
侯洵 |
怀进鹏 |
黄宏嘉 |
黄琳 |
黄民强 |
黄如 |
黄维 |
简水生 |
姜杰 |
金亚秋 |
匡定波 |
雷啸霖 |
李启虎 |
李树深 |
李未 |
李衍达 |
林惠民 |
刘国治 |
刘明 |
刘盛纲 |
刘颂豪 |
刘永坦 |
陆建华 |
陆汝钤 |
陆元九 |
吕建 |
毛军发 |
梅宏 |
彭堃墀 |
秦国刚 |
沈绪榜 |
宋健 |
谭铁牛 |
王家骐 |
王建宇 |
王立军 |
王启明 |
王巍 |
王圩 |
王阳元 |
王永良 |
王育竹 |
王越 |
王占国 |
王之江 |
吴朝晖 |
吴德馨 |
吴宏鑫 |
吴培亨 |
吴一戎 |
夏建白 |
徐宗本 |
许宁生 |
薛永祺 |
杨德仁 |
杨芙清 |
杨学军 |
姚建铨 |
姚期智 |
尹浩 |
张钹 |
张景中 |
张嗣瀛 |
郑建华 |
郑耀宗 |
郑有炓 |
技术科学部(137人)
蔡其巩 |
曹楚南 |
曹春晓 |
常青 |
陈维江 |
陈云敏 |
陈祖煜 |
成会明 |
程耿东 |
程时杰 |
丁汉 |
都有为 |
段文晖 |
范守善 |
方岱宁 |
高德利 |
高镇同 |
葛昌纯 |
顾秉林 |
顾诵芬 |
顾逸东 |
郭烈锦 |
郭万林 |
过增元 |
韩杰才 |
韩祯祥 |
何满潮 |
何雅玲 |
胡海岩 |
胡文瑞 |
胡聿贤 |
黄克智 |
姜中宏 |
金红光 |
金展鹏 |
赖远明 |
李济生 |
李述汤 |
李依依 |
李应红 |
林皋 |
刘宝镛 |
刘昌胜 |
刘广均 |
刘维民 |
刘竹生 |
柳百新 |
卢柯 |
卢强 |
*** |
雒建斌 |
闵桂荣 |
南策文 |
倪晋仁 |
欧阳明高 |
欧阳予 |
潘际銮 |
彭一刚 |
齐康 |
邱大洪 |
邱勇 |
任露泉 |
芮筱亭 |
申长雨 |
沈保根 |
沈志云 |
宋家树 |
宋振骐 |
孙家栋 |
孙钧 |
唐叔贤 |
陶文铨 |
滕锦光 |
田永君 |
汪耕 |
汪卫华 |
王补宣 |
王崇愚 |
王大中 |
王淀佐 |
王光谦 |
王立鼎 |
王希季 |
王锡凡 |
王曦 |
王自强 |
魏炳波 |
魏悦广 |
温诗铸 |
闻邦椿 |
吴承康 |
吴良镛 |
吴硕贤 |
伍小平 |
邢球痕 |
熊有伦 |
徐建中 |
徐性初 |
宣益民 |
薛其坤 |
闫楚良 |
严陆光 |
杨孟飞 |
杨叔子 |
杨伟 |
杨卫 |
杨槱 |
姚熹 |
叶恒强 |
叶培建 |
于起峰 |
余梦伦 |
俞大鹏 |
俞鸿儒 |
翟婉明 |
张楚汉 |
张清杰 |
张统一 |
张兴钤 |
张佑启 |
张泽 |
赵淳生 |
郑平 |
郑时龄 |
郑哲敏 |
钟万勰 |
周国治 |
周孝信 |
周远 |
朱荻 |
朱静 |
朱森元 |
朱位秋 |
祝世宁 |
庄逢辰 |
邹世昌 |
邹志刚 |
(姓名按音序排列)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论语目录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2 子曰:“君子不器。”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19 哀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论语目录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10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一,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里仁篇第四 论语目录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公冶长篇第五 论语目录
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始计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谋攻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军形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兵势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扩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虚实篇译注
作者:孙武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
上午 |
开幕式 |
||
下午 |
技术交流(地点:会议中心) |
||
上午 |
技术交流: |
||
自助午餐 |
|||
下午 |
分会场1
分会场2
住 宿:
交通路线
联系方式
13752144199
编辑:刘贵春
微信制作:文凯
审核:李德强
更
多
精
彩
公众号
主办单位:
3、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南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动力供应站、广东首汇城建设计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国环清华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豫州勘察设计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会务费:
联系人:
单位 |
邮 编 |
|||||||
地址 |
||||||||
姓名 |
性别 |
部门 |
职务 |
电话 |
手机 |
是否 住宿 |
||
汇款 方式 |
||||||||
发票 信息 |
普票: 税号 专票: 税号 开户行及账号; 详细地址和电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