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困扰农民多年,如今有人变废为宝,将迎百亿需求,是新风口?
对于大多数搞种植的农民来说,如果是多年生的农作物,在收获季之后,往往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修剪、环割等等。如果是一年生的农作物,收获季之后,就是修整田地,为下一批种植做准备,其中就包含清理废弃物。像小麦这种粮食作物,在收获之后,就会面对秸秆的处理,传统的做法则是将其焚烧处理,即省时省力,又能形成草木灰,给田地增加养分。不过近年来,有相关规定禁止焚烧秸秆,鼓励秸秆还田,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这样给农民朋友带来了很多额外工作,让农民朋友疲于处理,已经成了困扰农民多年的事情。

因为秸秆还田,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秸秆可能成为害虫栖息地,将残留虫卵和导致病菌滋生,给新一季种植留下隐患。近年来对于秸秆如何处理,在网上也讨论激烈,若是某个地方临时允许烧秸秆了,就会成为热点。那秸秆不能焚烧之后,就一无是处了吗?很多农民表示如果不还田,也没地方堆放,非常占位置,而且留着也不知道能干嘛,即使是种菌菇的农户对秸秆有需求,但需求量也是很小的。

小麦秸秆处理这个已经困扰农民多年的事情,在这两年有人想到了更好的运用方式,可谓是变废为宝,那就是将小麦秸秆制成吸管。虽然在国内市场不多见,但却不少的出口量,深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去年还有一些媒体报道过。但是受制于成本高(对比塑料吸管),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对麦秆进行修剪、高温消毒、晒干等加工。尽管具有一定的市场,并且更受消费者青睐,但成本摆那,商家将吸管作为卖饮品时的附带品,成本会明显增加,是将其推广的一大阻力。

不过今年初的一份文件显示,到2020年底,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塑料吸管一直以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物品,特别关注的人也不多,因为每次使用的时间短,价格不贵,但是塑料吸管的降解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有专家称需要500年),因此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明显的。近日,某拱门快餐品牌已经舍弃塑料吸管,在饮品的杯盖设计上做了调整,方便直接饮用。

据统计,2019年全国塑料吸管的产量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是百亿级的需求量,而这一部分市场将在今年底释放出来,由更加环保的材料来替代,比当时用塑料袋(超市购物袋)收费来减少使用量的方式来得更加彻底。就目前而言,塑料吸管将被替代掉已是趋势,而释放出来的市场份额,又将会怎样呢,麦秆吸管会是新风口吗?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纸质吸管,但是不少人反映体验很差,并且成本接近1毛钱/根,而秸秆凭借国内小麦种植面积庞大,每年的原料供应就非常大,经过加工,成本大概在6分钱/根,要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大量供应市场还需时间。相比起来塑料吸管的成本:3分钱/根,则显得更加符合当下“买饮品送吸管”这一消费习惯,降低了商家的成本。

所以,小麦秸秆做成的吸管,是会有市场,但是要吃下百亿的大蛋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毕竟用“葱”当吸管的想法都有,指不准哪天就出了个新的环保材料来制作吸管,一下子成为市场主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