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乡愁,记忆里的家乡铁盖荞酒”征文选登

作者:王哲
早些年爸妈他们那一辈的时候,就有岭山荞酒了,不知为什么后来一段时间逐渐淡出了岭山人的视野,有人说它在咱们岭山深处修行沉淀去了。如今,在附近乡镇父老乡亲们的支持下它重返岭山人的餐桌,摆上各种酒筵,大家为它重出江湖而高兴,也圆了岭山人的一个梦。
岭山荞酒,源于稻香酒,属于纯谷酒,曾名噪一时。听家里父辈人说,原来的岭山酒厂,始创于1956年,时至今日,老一代人经过土地承包,家庭经营,在公社辛苦劳作,摆脱当时的束缚才把这一家乡老味道留下,实属不易。如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普通老百姓特别是那些生意人对酒的需求和要求的提升,酒厂在80年代初酿制了针对私人的珍藏老荞酒和老高粱酒,包装虽比较简单,但时至今日,酒厂依然保留了当时出厂的包装样式。瓶子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好看,但岭山酒厂的酒却变得愈发的绵柔和内敛,仿佛每一口都是在回味他的过去,他的成长。

有人说酒喝的越好,口味会变得很挑剔。可岭山人还是钟情于老牌子的铁盖荞酒。附近老人们觉得岭山铁盖酒不是一般的香,其口感纯正芬芳,醇厚的,开盖即香,其香诱人,闻则欲饮,饮则为快。岭山酒吸收山之灵气,地之精华,并取岭山优质水,加上传统精湛的技艺酿造而成。她既有品尝价值,又有驱寒、活血、壮阳、补阴、养生、养颜等诸多妙用,堪称酒中珍品,亦为饮酒者的福音。

话说岭山人唯岭山酒独钟,也算是风景这边独好。岭山酒,成本低,产量高,味道美,功效多,为大众所青睐。虽藏身于岭山深处,但已远近闻名,走出大山,十分畅销,真正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古语。

有这么一个传说。一个农夫,秋收时不慎将一口袋高梁倒入水缸中,数日后缸内飘出异香,农夫惊诧。这时,一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告诉农夫找到三个人,每人给缸内滴一滴血。于是,农夫分别找到一个风度翩翩的文人,一个武将,一个疯子。农夫让他们每人滴了一滴血。此时,缸内突然飘出奇异的香味,尝之,醇香溢口,清凉甘冽。农夫于是在缸上做个记号,写了个酉时的酉字,点了三个点,意思是那三个人的三滴血,于是就有了酒字。时至今日,喝酒之人,一开始均是那般文质彬彬的样子,是享受那个文人的气质,喝到中途,斗志昂扬,表现的是武将的风范。喝到最后,语无伦次,体面全无,也许就像是传说中那个疯子的血在作怪吧。

我虽然对酒的传说和酒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不很熟悉,真假无从考究,但她终究是有其由来历史的,就留下一个传说让我们这些后人去慢慢讲述、慢慢探究去吧。饮老酒、品人生、听着古老的传说,两三好友,何乐而不为呢!

古有对酒当歌、把酒言欢、酒逢知己千杯少;但又不主张借酒浇愁、灯红酒绿、花天酒地。
边喝酒边划拳,在当下时代里,偶尔在路边的小吃店也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知道会不会在多年以后,曾经的类似借酒消遣娱乐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消失呢?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饮酒尝尽世间百般滋味。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颇有渊源,写酒的诗词、名句,以及酒的故事举不胜举。
喝酒喝出了酒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喝出了酒痴刘伶,“刘伶饮酒不留零”;还喝出了个酒怪石曼卿等酒场老手、酒场豪士……
想要喝纯味酒,就喝岭山酒。
想要地道口味,就喝岭山酒。
如果你喝酒挑剔了,还是推荐岭山酒。
岭山荞酒,撬开瓶盖,顿时芳香四溢。
岭山酒寄托着岭山人的乡愁,是人们都熟悉的味道。
愿每一年都是丰收年,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围成一圈,喝岭山酒,生活有滋有味。
-END-
审核 | 赵广志、张宇新
责任编辑 | 李红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