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夏日,火爆的麻辣肝荞面碗托
在陕北的夏日,麻辣肝荞面碗托,如这炎热的天气一样火爆。
走在陕北任何一座城市和街道,麻辣肝碗托,如开在大街小巷一束耀眼的山丹丹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贵人;无论是上班族,还是闲逛的路人,在这大热的暑天,都喜欢来一碗凉爽、柔滑,细嫩,香辣可口的麻辣肝碗托。一碗荞面碗托下肚,浮躁的心立刻安顿下来,整个人都会觉得舒坦了。这大概就是陕北人喜欢荞面碗托的原因吧。
陕北,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一年四季干旱少雨,小麦等精细的粮食作物经常歉收。因荞麦生育期短,抗逆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的特性,是陕北其他粮食作物遭受灾害后补救损失的赈灾作物。因此,陕北人喜欢种植荞麦,也盛产荞麦。所以陕北地区的人们也会吃荞麦。他们将荞麦粗粮细作,做出许多丰富的美食来。如:荞面饸饹、荞面卷子、荞面凉粉,荞面碗托等等。
在陕北的街上有两种碗托,山西碗托和陕北碗托。山西碗托和陕北碗托有很大不同。山西的碗托是将做熟的荞面糊,趁热,倒入碗中,然后转动碗,让面糊均匀的薄薄的铺满碗中。晾凉后齐整整的倒扣着像金字塔般排列在小吃店或小吃摊的桌子上。客人来了,从顺手从桌子上拿一碗,餐桌上有醋、辣油、芝麻酱等各种调料,客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自己调配。然后用一根特制的细长的铁丝刀,将碗中的荞面托切成大小适宜的小块,用铁丝小刀像牙签一样,插一块,蘸上料汤,优雅的送到嘴里。
山西碗托,在碗中就薄薄一层,有喜欢吃的,一碗根本吃不饱,想过足隐就得两碗三碗的吃。陕北碗托则不同,将做好的荞面糊,盛满碗,等晾凉后,切成薄片,客人来了,盛上满满一碗,再放点熟豆芽、萝卜丝或黄瓜丝,然后将卤好的麻辣干切片,放在荞面托上面,浇一勺熬好的麻辣汤汁,喜欢吃辣的,再来上一勺红汪汪的辣油,满满结实冒尖的一大碗。陕北荞面碗托,荤素搭配,量大,味足,口感筋道,凉爽细滑,麻辣爽口。一碗就能吃饱,过足隐。
每次,回到陕北,一下火车或飞机,都是直奔延安二道街。找家小店坐下,冲着老板喊道:“老板!来碗麻辣肝碗托!”。看着老板熟练的盛碗托的动作都觉得是那么亲切,在闻到熟悉的麻辣肝碗托的那一刻起,一颗思念故土的心,便有了归宿。麻辣肝碗托那种厚重,亲切、细腻,敦实的感觉,化作一种久违的温暖的乡愁,迅速的紧紧的将我包围。